胡荣
摘要: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们保护自己的主要武器是法律。因此,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就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学校教育不仅满足于对知识的传授,还要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法制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凭借语文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传授知识技能,让学生从小就有法制观念,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养成懂法守法的习惯,从而健康成长。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
如:在教《老王》这篇文章时,有意向学生指出:老王,一个始终对人充满了善意的老人,在饥寒交迫、无依无靠中凄苦地死去了。他死之前还不忘感恩,用鸡蛋和香油来回报杨绛一家。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的冷漠让他离开这个世界。那么,如果他生活在今天这个和谐的社会,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如果老王生活在今天,我们怎样帮助他?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点评,在我们今天,还是会看到一些失业人员、孤寡老人像“老王”一样,不能和其他的人一样过着幸福生活。刚才同学们也替他们想了许多办法,但这些办法也只是少数有同情心的人去帮助个别需要帮助的人。其实,我们国家,对这样的弱势群体有专门的法律规定来保护他们,保证他们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然后借助多媒体幻灯片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二条、第八条;《失业保障条例》第十九条。最后明确:假如“老王”生活在我们中间,法律会保护他,社会会帮助他,广大民众会关心他,他的悲剧一定不会重演。
在学习《那树》时,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我为‘老树写诉状”的活动;在学习《羚羊木雕》时,可以组织学生召开辩论会“谁动了我的羚羊木雕”;震惊全国的“阜阳假奶粉”、“三鹿奶粉”等事件发生后,可以要求学生举行“我为‘大头娃娃做律师”的综合实践课……这一系列的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能够尽情地在法律的殿堂里呼吸文明的空气,在语文的世界里酣畅淋漓的遨游。
如在学完《威尼斯商人》之后,我在班里举办了一次“模拟法庭”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一件“班级悬案”进行法庭审判和辩护。要求有原、被告双方和主审法官,有申诉状和辩护辞,有法庭陈述和法庭辩护,有证人、证据、证物,有最终的法官判决等等。学生个个情绪高涨、参与积极,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了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也对法庭审判有了更为形象而直观的印象,法制意识自然大为增强。
再如教《变色龙》一课,可以引导学生质疑:“奥楚蔑洛夫的做法符合法律程序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法制进程呢?”;《孔乙己》一文中,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方式合法吗?如果把他的行为放到当今社会,他犯了什么罪?将受到怎样的惩处?”
看着大家心悦诚服的笑脸,我又趁热打铁地说:“同学们,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四种品质,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的远大目标,我们就一定要立志高远,意志坚强,战胜自身的懒惰享受之心,抗拒身边的种种诱惑,忠实于自己的追求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成就辉煌的人生!”
二、在综合性学习中融入法制教育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时,也应适时融入法制教育。譬如:针对环保问题拟写标语或拟向当地政府提建议等多种趣味的方式进行法制教学渗透,不仅让学生们认识环保的重要性,还进行了环保教育。在课堂上,让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学生就提出建议让大家循环利用水,并想出了许多节水妙招;有的谈到我们周围的河流已被污染,告诫大家乱扔垃圾的危害……学生们还自己编写了许多保护环境的公益广告,一句比一句生动,句句都表现出学生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讲的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这样的悲剧?作者通过详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最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要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消亡的悲劇不再重演。这类课文通过正反事例告诉我们节约用水、植林造林,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水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
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四、作文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也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在习作教学中引入法制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规范学生的法制行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今日说法》、《道德观察》等栏目深受观众的喜爱,原因不仅是由于它们在选题方面贴近百姓生活、讲述真实生动、弘扬道德风尚、普及法律常识,而且还得益于每一期都有一个好标题。教师利用这些媒体资源可以向学生传授作文拟题技巧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以这些特殊的案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对事件表达自己的看法,在习作中深化认识,对比自己或周围人的做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作为一名教师,在对学生法制教育中,不仅要向他们传授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法律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上进行法制教育内容就显得尤为必要。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当积极想办法,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同时,我们也应当在日常琐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进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制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要学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教育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将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版).2011
2.《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