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目前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学科属性导致课程认同度不高;另一方面,手机等新媒体对课堂教学构成巨大冲击。如何应对课堂“低头族”是当前高校思政课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教学艺术化来应对上述挑战,将有助于化解课堂效果不好的矛盾。第一,将各类曲艺形式充实到课堂当中,丰富课堂形式与内容;第二,将思政课教学视为一门主持艺术,以此来组织教学;第三,将思政课教学视为一场场精彩演讲。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不久前,网络上的一个帖子如此描述大学课堂上的窘境:“小学生上课费嘴,初中生上课费笔,高中生上课费脑,大学生上课费流量。”显然,如何增强课堂吸引力,应对大学课堂的“低头族”,是大学教师的当务之急。仅仅依靠提高教学技能、完善教学方法等手段,显然无法应对现如今课堂上面临的各类挑战。必须要致力于教学艺术化,将教学与艺术有机融合,才能增强课堂吸引力,使学生自觉、自发、自愿投入课堂学习过程当中。
究竟何为教学艺术化呢?法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罗伯特·特拉弗斯强调:“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它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具体说来,在高校教学实践中,可以尝试着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如课堂教学与相声表演、主持艺术、演讲演说的结合。
一、将各类曲艺形式充实到课堂当中。很多课堂“低头族”之所以对课堂不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课堂无聊、无趣,而手机里的娱乐内容则很有吸引力。不妨将一些娱乐化的曲艺形式(如小品、相声等),融入到课堂当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着借鉴相声表演的合理元素,充分利用其幽默、诙谐及说理功能。相声一直是笔者的业余爱好之一,学生时代,曾多次在各类晚会登台表演相声。当笔者有幸走上大学讲台,发现教学与说相声实际上存在着诸多共性,例如都需要通过口语化的表达,吸引受众,最终达到说理的效果;为了说服受众,有时也需要设置一些包袱,通过一些独特的幽默语言,引人深思。
在本学期讲解“中国梦”专题时,笔者大胆借鉴了相声“说学逗唱”的“学”的艺术手段,模仿范伟在《耳朵大有福》中的一段表演,试图向学生解读何为中国梦内涵中的“人民幸福”,赢得了学生们的掌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课后表示,原来“中国梦”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有的学生则表示,对于这样形式的政治课,不仅耳目一新,而且也有利于理论本身的学习。实际上,正如学生所说,如果公共政治课过于严肃和说教,学生们往往会比较逆反。
二、教学是一种主持艺术。在教学互动环节,以一种电视节目主持的艺术化形式,启发和诱导学生。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一般具有如下特色:语言个性化,富有逻辑性、文化感、生活气息等,在基本素质具备的前提下,要把内在的“素质”外化为语言,从而更好地表现语言的功力和语言的魅力。尤其在一些涉及到与嘉宾或观众互动的环节,极其考验主持人的功力。
我也曾经多次主持过各类节目,并在大学期间获得过“校园十佳主持人”的称号。在公共政治课的教学互动环节中,我便充分利用电视节目主持的一些技巧,引导学生。不久前,在与学生互动讨论转基因问题(科学技术的伦理)时,我以近似主持人的角色,将课堂分成了“挺转派”和“反转派”两组,通过聆听和引导双方的辩论和思想交锋,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明晰了书本上的理论:科学技术需要伦理规范。
有必要指出,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其内心难免会有一些矛盾,例如急躁、厌烦,不能够安心组织教学,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无论怎样,作为一名教师,都要学会运用一定的自我调节手段,改善自身心理环境,稳定住自己的情绪,竭尽全力将正能量传递个学生。这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三、教学是一场精彩演讲。从教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来说,应当充分借鉴演讲演说的艺术形式。眾所周知,教学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运用多种语言进行展示的过程。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旨在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你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从这一点来看,它与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共同点。
演讲需要激情,教学也一样需要激情。学校不是一座生产机器的工厂,我们的课堂也不是生产机器零件的车间。学校、课堂应是产生思想的地方,是一条流动的思想之河。教师的责任是让这条思想之河生生不息,涌动起来。其实,一个人的激情是可以感染别人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激情这一特点,以情育情。试想,一个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对工作缺乏热情,不能激励自己,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呢?只有当课堂教学注入了教师生命的激情,教师才能用自己的生命去撞击学生的生命,去激活学生的生命。
此外,在备课过程中,笔者十分注重吸收演讲艺术的优势,注意语句的顿挫,尽量使用排比句和循环句,有时也借用一些古诗、名句、名言或者网络、社会、切中时代利弊的新词。事实证明,这样的语言引人入胜,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吸引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尤其注重使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网络流行语。例如,我称呼同学们为“小伙伴儿”,告诉大家努力时我用“怀挺”(fighting),提醒大家要珍惜大学生活时,我用的是“且行且珍惜”,等等。有的学生告诉我说,这样的语言,大家易于接受,同时也拉进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
此外,在与学生私下的交往中,笔者比较注重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方式,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微信公共平台“江南一点通”上,学生们评价笔者的毛概课“不费流量”;在百度贴吧里,学生们称呼笔者为“宝哥”,并认为“毛概课因为宝哥而不再无聊”;在人人网上,学生甚至称笔者为“男神老师”。这些较为夸张(甚至略显极端)的评价,既表明了笔者的教学基本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同时也为笔者接下来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最后需要补充一点,教学艺术化本身不是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思想心智的开启。教学艺术化不是哗众取宠,而必须紧扣教学内容,防止离题。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还需要不断在专业理论方面下功夫。所谓的“艺术化”只是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简言之,应当结合学科特色,发挥教师自身优势,向学生展现最精彩的自己,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高等教育目标。
个人简介:
唐忠宝,男,(1983— )河北秦皇岛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价值观与廉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