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媚璞
摘要:首先,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一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感知历史,进而感悟历史。其次,用好“人物为中心教学”这条线,让逝去的人熠熠生辉。最后,历史离不开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时间序列中的因果关系,这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结构。本文浅谈学习历史的感悟、想象和思考,试通过这三种学习历史的途径,带领学生在广阔的历史天地进行翱翔,收获。
关键词:历史教学;感悟;想象;思考
一、历史课遇到的困难与方法
由于历史教材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学生普遍存在许多知识刚刚记住不久又忘了;有些知识即使记住但在考试中又不能灵活地运用。我认为,这都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对历史形成整体感知,割裂了历史之间应有的密切联系和因果关系,形成了学习中的障碍,如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呢?
(一)引领学生感知历史,进而感悟历史
首先,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感知历史,进而感悟历史。这是有效学习的第一步,是以后进行终身学习历史的奠基。但是,从教材本身来看,一开始是大量远古的、抽象的、琐碎的历史片段,学生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的引领非常重要,要告知学生“我们读到某一段历史时,展开想象,构成一幅历史的图像。”在学习北京人时,突兀的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本身可能就给了学生深刻的印象,这时,我们要适时地鼓励学生站以来凭借自己的想象讲述古老的北京人是如何在“人民少而禽兽众”的环境中进行生存的,通过参与动态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大脑通过这种想象、复述、推理,使得悠远的北京人的生活像一幅画呈现出来,这里不但有感,还有深刻的悟,既充分认识到了早期原始社会的群居的生活方式的必然性,又对人类社会进步的艰辛和漫长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表象感知绝不会满足其思维需求,必须在课堂中让他们的大脑动起来,适时地向学生抛出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才会延续学习的动力。
(二) 以人物教学为中心教学
其次,用好人物为中心教学这条线,让逝去的人熠熠生辉。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实际上就是不同时期的形形色色的人创造的,这里面蕴含着一个辩证的历史观: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因此,在处理每一位有分量的人物时,要让他在我们的心中栩栩如生。查阅自己历史教学的反思日志,我在发掘与历史人物相关的细节材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興趣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使教材内容材料化,激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神入到历史场景中去。这些感性材料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力,降低历史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引导学生注重结合史实推导历史结论,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比如我们从秦始皇千古一帝的气概,领略到统一中国的豪迈,从宋太祖的重文轻武却恰恰造就了两宋经济的高度发达及中国科技的高峰,领悟到历史的老人是多么的曼妙多姿,从乾隆帝的盲目自大洞察了中国君主专制封建社会的危机,到了近代百年,我们从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前赴后继的大义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精神……,综上所说,我认为栩栩如生的人物教学,是关系到历史教学成败的浓重的一笔。
(三)探讨历史发生的原因
另外,历史是离不开原因的,时间序列中的因果关系正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结构,抽离掉这一部分,历史知识就无法成立。导致一个结果的原因不只一个,在好几个已经列举出来的原因之中,是否包括了最重要的那一个?比如在探讨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的过程中,各国革命的爆发各有不同,分别都具备他们本身的特色,如英国的君主专制、北美的殖民统统、法国的等级制度,分别都造成了本国新旧势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但通过与学生共同的探讨,发现,这三国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有一个共性,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只不过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力量有所不同,这三国革命的任务就是推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是他们三国革命的共同使命,因此,在类似时期发生在这三个不同国家的革命我们都称之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相应的,我们在分析这三国革命的影响时,首先就会自然地得出结论,这三国革命都推动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样,都对资产阶级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创造了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在综合各国不同的国情特色,把它们放在一个更大一点的范围内,放眼世界去分析理解其他方面的影响或意义,就游刃有余了。
二、 学习历史课的意义
历史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充分依据材料,由师生共同营造尽可能完整的历史图像,对历史进行想象、分析的处理,让学生逐步通过图文材料认识历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感悟、想象、思考的历史内容才会变成自己真正熟悉、得心应手的内容,而不是教材看似枯燥、僵死的文字叙述,长此以往,就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在我们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必然会不断积累起来对其终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大量知识信息,受用一生的学习方法,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开阔进取的世界观,为他们成为明日的栋梁之才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