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在认知探究中尽情“绽放”

2015-05-30 09:40傅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策略运用素养培养探析

傅挺

【摘要】 学习数学的过程,也就是数学思维的过程. 小学生处于能力素养发展初始阶段,需要切实做好小学生能动思维素养培养的基础性工作. 本文作者从几个方面对小学生数学能动思维素养培养策略的运用作了浅显的阐述.

【关键词】 小学数学;能动思维;素养培养;策略运用;探析

数学是思维活动的学科“艺术”,学生探知新知内涵、获取解题要领、掌握数学技能,都需要进行细致、严密、精准、深刻的思维实践活动. 思维能力素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师数学学习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处于学习能力形成的初始阶段,处于素养品质树立的积淀阶段. 常言道:“万丈高楼平地起”. 做好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能力素养培养工作,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和迫切. 当笔者发现,小学生在思维实践活动中,普遍存在着思维能动性不强、分析深刻性不强、思维发散性不强、推理逻辑性不强等不足和问题. 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进程中,要注重科学有效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小学生能动思维素养,让思维之“花”在认知探究中尽情“绽放”.

一、采用场景教学法,激发小学生“愿意思”

思维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必经阶段和重要形式,小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经常表现出畏惧、害怕等“心理”,思维能动性不强,持久性不够. 教育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对融洽生动、声情并茂的教学场景和学习氛围,充满强烈的“亲近感”,呈现显著的“能动性”. 通过对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研析,可以发现,新改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为教学场景设置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教学场景的设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铺垫型教学场景. 在认真研析教学大纲、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等基础上,利用教材内容的生活应用特性、趣味生动特性、直观形象特性设置教学场景,以此引导小学生进入到感知教学氛围之中,为探究研析教材内容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如“教学中,教者利用数学生活性特点,在新知导入环节设置”教学场景,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小学生深入参与思考分析新知内容. 二是冲突型教学情境. 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小学生对认知冲突的内容,能够产生强烈的质疑心理和探索欲望. 教者在教学中,设置出教学场景,引导小学生进行认知,进而产生认知冲突,在“疑惑”、“求真”中,树立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机. 如在“单位面积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先设置“小明准备购买12米的尼龙绳制成跳绳,现在已经购买了10米,还需购买多少分米的绳子?”场景,小学生很快计算得到“20分米”的问题结果. 此时,教师又设置“有一块地,长为20米,宽为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问题,学生分析解答得到“面积为20000平方分米”答案. 此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相邻长度单位换算进率是“10”,而面积相邻单位换算是“100”呢?学生此时产生认知矛盾,从而主动进入到思考探究教学内容之中.

二、采用探究引导法,促进小学生“能动思”

教育学指出,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规划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指导、点拨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其重要任务之一. 笔者发现,部分小学生能动思维积极性差的重要原因在于,缺乏教师科学、深入、有序的引导和指点. 因此,教师应发挥引导指导作用,采用探究引导法,一方面为小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分析的独立空间和时间,另一方面要实时收集小学生思考分析实情,切实做好小学生思维探究活动的引导和指导工作,让小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点下,深入、能动、高效的开展思考分析活动.

问题:有一个长为8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现在以这个长方形的长为转动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立体图形,试问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底面积、侧面积以及体积各为多少?

教师提出“问题条件中告知了哪些条件内容?”、“这个图形的底面积实际是什么图形?”、“要求的侧面积实际是什么图形的侧面积?”等探析任务,小学生结合所问内容,分析问题条件,认为:“根据题意,可以发现,这是关于立体图形方面的问题案例,其中涉及图形的旋转,圆柱的侧面积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知识”. 教师进行过程指导,重点指出:“要正确掌握认清长方形旋转后的特点,以及底面积、侧面积以及体积的公式运用”. 小学生进行解题活动,教师走进学生中间,实时做好解题活动指导. 教师向学生提出:“对于此类数学问题的解答,通过刚才的分析、探究和解答活动,我们可以抓住什么,开展有效解答活动?”小学生思考分析,合作交流,共同合作指出:“该问题解答关键是确定长方形旋转一周后的图形特点”.

三、采用评价激励法,提振小学生“主动思”

教育构建学认为,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活动中,方法体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实践证明,科学评价是有效教学活动的“推进剂”. 学生在科学评价活动中,其学习实践欲望、攻坚克难信心、概括推理思想等能够得到切实增强. 小学生能动思维素养培养,需要教师进行行之有效的评判和指点. 小学数学教师在评价学生思维实践活动中,对小学生的思维分析活动过程及表现,要给予肯定、积极的评判,用赞赏的眼光,积极的态度,评判小学生的思考分析活动及过程,让小学生在积极评价中树立思维实践信心,提振主动思维信心.

值得关注的是,教师要将“反思教学”运用于小学生能动思维素养的培养之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反思自身思考、分析、推理、概括等方面的实践活动情况,查找自身学习的态度与存在的薄弱环节等. 在多方面教学策略的共同作用下,使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秋霞.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及解决办法[J].考试周刊,2013年31期.

[2]王莹.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猜你喜欢
策略运用素养培养探析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VR阅读探析
注重情境直观探寻规律本质
国内教学模式改革现状合理性分析
紧扣案例特点,开展有效教学
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运用的冷思考
浅谈幼儿期语言素养的培养
隐形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作业中的策略运用
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互助合作性学习的探究
ABC法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