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桂芳
摘 要:在小学众多课程中,数学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略显枯燥,趣味性也较低,从而导致大部分小学生对此课程缺乏兴趣。因此,如何将数学理论和生活情境巧妙地结合应用,对小学生加强数学学习具有较深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效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本文总结多年经验,就如何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给同行借鉴。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数学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一种严谨、死板的印象,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学显得更为艰难。针对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将数学教学过程与生活紧密联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依靠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将来学习数学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新型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大地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
1.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趣味性教学
数学不像语文有生动的文字描述,其直接呈现的是计算题、应用题,需要学生按时完成题目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枯燥。因此需要教师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中与学生密切关联的教学案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认真学习,并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进行提问,从而增加课堂趣味性,营造课堂气氛。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程“克与千克”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难以掌握,教师应尽可能使用比较易懂的生活化语言来教。在这个课程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几个水果以及电子秤进入课堂,通过现场称重量告知学生千克与克的使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通过展现一些生活当中学生常见和熟悉的物品后,能够使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便于学生愿意参与接下来的课程学习。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每一件物品的时候,就会在脑海中自然而然地想到课堂中克与千克的知识,从而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2.课堂上教师准备的例题尽量贴近生活,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小学生接受知识有一个过程,对于抽象的专业术语比较陌生,也会在学习中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讲解题目或准备例题的时候,应避免专业术语和名词,而使用生活化的语言来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爸爸买了15个苹果,姐姐吃了2个,请问还剩几个啊?”“A小朋友6岁,B小朋友7岁,请问两个小朋友加起来总共多少岁啊?”“姐姐和弟弟分别有一些糖果,姐姐分到18颗,弟弟分到13颗,请问姐姐比弟弟多多少颗糖果?”这样的提问可以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将本身枯燥的题目结合生活实际情境,变得更加趣味,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便于小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3.应用生活中小学生熟悉的小游戏来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不仅好奇心强,也比较好动。玩游戏是小学生较为喜爱的快乐兴趣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这一特点,做出针对性的策略,通过在教学实践中设计一些游戏环节,营造轻松氛围,使其在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完成学习。
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计算数量”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三道不同运算题目,然后选择三名学生到讲台上进行快速解答,完毕之后,提问其余学生,这三位学生是否解答正确,然后给予相应的奖励。又如在学习识别钟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准备一个挂钟,同时选择4名学生到讲台进行抢答比赛。教师背对学生任意摆动挂钟内时针、分针的位置,然后要求4名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将正确时间写下来,比赛谁写得又快又准,然后给答对的学生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可以让全体学生参与,也能在生活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
书本不是一切数学知识的来源,知识更多的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学习的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紧密关联,学生认识和学习的数学知识越深刻。巧妙地结合生活实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主运算计量学习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组织班会来考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通过罗列班会需要用到的物品来分配小组,然后根据任务在老师的带领下购置物品。比如,买水果就运用到“千克与克”“数量”的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自主完成购买任务,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教师再给予帮助。在生活情境当中教学,有助于小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深理解学过的知识,并学以致用。从而使小学生更加认真地学习数学知识,巩固学习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特定的教学方式和固定模式。数学在其他课程当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同时也会显得较为枯燥,因此要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开发小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发其对知识的渴望,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情境结合数学教学内容来制订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工作表,正确地引导小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西省寻乌县城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