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有效互动

2015-05-30 07:25杨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互动合作课程标准

杨梅

【摘要】 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互动是师生双方在教育活动中相互交流、影响的一种不断作用的状态.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应该多方面利用互动交往策略,使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和谐的互动状态.

【关键词】 课程标准;互动;优化;合作

课堂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师生双方通过某种学习资源为中介的交往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过程,师生互动过程. 近年来,我校在“三为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互动. 通过对课堂互动的研究,摒弃虚假互动,注重互动的有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师本互动,挖掘教材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使之达到高效,就必须对教材文本资源进行深入研究、深入挖掘,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和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好的教学预案,为课堂提效奠定基础. 必要时可以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再构,使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知识最近生长点.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这一内容时,就根据教材的情境图,构建了三个情境:(1)四个小猴平均分一个桃,,每个小猴分到这个桃的几分之几;(2)四个小猴平均分一盘桃(4个),每个小猴分的这盘桃到几分之几;(3)四个小猴平均分一些桃(8个),每个小猴分到这些桃的几分之几. 学生通过对这三个问题情境的研究,较好的理解分数的本质特点,从而认识几分之一.

二、生本互动,自主学习

独立思考是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产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独立思考并不是信息的单向传递,也是一种双向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是对文本资源有见地的思维碰撞,以致产生共鸣或新的想法. 在“三为主”课堂教学中,学生借助导学稿的引导,初步完成对教材文本的自学,初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初步形成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课堂教学进一步开展积累能量. 有时这种积累可能是一种负能量,但也为下一步的合作学习提供了资源和交流的话题. 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文本资源产生互动,合作交流才能真正有效,课堂才能真实.

三、生生互动,思维碰撞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堂教学中的对子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对子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对同一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的过程. 在生生互动中,学生把独立思考时对文本的理解,和同伴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对文本更深层次的认识. 对子之间、小组之间的探讨交流,是生生互动交流. 目前的教学互动,大多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忽略了生生之间的互动. 同一班级的学生年龄相仿,具有共同语言,在互动交往中更具有时效性. 生生互动不应是一种形式,走过场,更应该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增长点,是提高课堂实效的着力点. 生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应占有重要的位置,可以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是课堂随机生成的源泉. 可能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的认识是浅层次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但这些资源对课堂教学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抓住这些资源进行教学,课堂才真实,才能有效.

四、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形成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教学诸因素之间互动交往,进而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活动也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只有形成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过程中多方面的交流、交换、交往,以及相互活动、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们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探究,建构数学模型. 同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我意识,提高自我分析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 如在学习29 + 4时,各小组讨论得出如下方法:

方法一:用凑十法,先把4分解成1和3,29加1得30,30加3得33;

方法二:用分解凑十法,先把29分成20和9,9加4得13,20加13得33;

方法三:用数数法,即在29的基础上再数4,得33;

方法四:用摆小棒点数的方法,得出33.

老师提问:谁还有什么发现?某生说:上面的方法都是先把9和4相加的.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我总结,得出先从个位加起的规律,比老师事先给学生讲出这个方法,再一步一步进行巩固练习要好得多.

学生发现这个规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数学模型的建构. 这是一个合作学习的典型;从研究任意方法到发现从个位加起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就是一个探究合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促进学生协作交流. 学生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了学习的方法,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叶尧城 .向鹤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6 月第 1 版.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 试行 ) 》.北京师范大学,2001 年 7 月第 1 版.

[3]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4]郭景扬,王光明等.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互动合作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