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结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方法的策略

2015-05-30 17:50张静
俪人·教师版 2015年23期
关键词: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张静

【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率,发展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水平的重要措施。阅读教学要从创始阅读情境,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写好读书笔记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阅读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较熟练地运用读书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如何加强学法指导已成为当前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编排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受到局限,一个学期单靠教材上的十多篇课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这就需要大量的课外文章来补充,但是让学生能够高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更需要教师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传授学法,培养学生掌握、运用阅读方法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一、在具体阅读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阅读方法

语文阅读方法的形成不是靠教师耳提面命、一蹴而就所获得的,需要教师在一定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知识的掌握中,通过潜心研究,自感自悟而逐渐形成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没有目标和方向的自主探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中,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感悟学习方法。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在理解“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焦急”和“耐心”是反义词,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抓住这个难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理解句子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焦急”和“耐心”分别表现出了老奶奶什么样的心情?学生受到启发回答:“因为这是最后一次在长安街上送总理了,老奶奶‘焦急,是因为她多么盼望早一点看到总理的灵车呀!但是无论等多久,她都会‘耐心地等下去,一定要等到总理的灵车到来。”学生:“老奶奶站在长安街上,此时此刻,她一定回想起了‘周总理迎送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陪毛主席检阅人民群众的情景,回忆起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周总理却躺在灵车里,和她永别了。她的心情一定非常悲痛,无论如何也要‘耐心地等总理的灵车开来,最后送一送周总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开展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总结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的习得需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形成自己的阅读策略。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课外读物给学生阅读时,应该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学生体会到了作者通过合理的想象,虚构出如此感人、逼真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种种幻象等都是作者的想象,这些想象都是很合理,符合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和她当时的心理,但学生只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未必能够体会到“展开合理理想象”写作的重要性。这时,教师就要适时推荐《安徒生童话集》、《格林童话集》等给学生阅读。又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选读《唐诗三百首》。在学习《桂林山水》后,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给学生阅读,使学生真正掌握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技巧。这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尽力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觉地去读,去思,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做阅读的主人。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对于一篇文章的字、词的音和义,一般都要求学生课前自查工具书完成;而有关作家作品,则提倡学生查阅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学生间可相互补充,这样,大大提高了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也达到了预期的阅读的效果。变学生的“要我读”为“我要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我阅读的能力就会显著提高。阅读以理解为目的,推理是理解的核心。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篇的能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语言,掌握必需的篇章知识,弄清语言各层次之间的制约关系以帮助他们正确预测,有效推理;同时,在理解过程中,教师还负有启发学生修正或建立理解所需的有关知识结构的重任。在阅读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一个问题,即只是粗略地浏览,不去深究其中的思想内涵,因此在理解上只限于表层。因此,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他们读后至少能提出二至三个问题,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再深入研读课文,去获取有关信息,以达到正确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目的。而带着问题阅读实际上就起着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思考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有的放矢。

四、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形成阅读方法

小学生阅读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常常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对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只满足于一知半解。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读书要做笔记。做读书笔记是加深对所读文章内容的理解、记忆,锻炼同学们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的重要手段。如读童话故事《丑小鸭》,可做这样的笔记,书名是什么,作者是谁,书中写什么,你喜欢书里的什么。对于课内的,笔记一般根据“预习”和“思考·练习”列表,而对于课外的,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列表,只要有收获即可。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把文中重点内容归纳出来,并写上点滴感受,不要求面面俱到,但文字要简明扼要。对有些重点内容,可以摘录下来, 摘录内容包括:有教育意义或精彩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为了方便自己的阅读,还可以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摘抄在卡片上,然后分门别类排列在一起,以便今后查找使用。

猜你喜欢
阅读方法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