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爱萍 王江波
摘要 以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为例,从“卓越工程师”对园林专业本科培养内涵要求的解读入手,就园林专业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同时,从园林设计课程的分析、讨论、设计等环节,探讨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点,提出了实际项目植入、校企合作、特定案例的空间分析等内容的重要性,以及通过控制和调整设计各个环节以加强学生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培养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园林;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7-265-03
Teaching Practice of Curriculum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ased on "Excellent Engineers Plan"
GOU Ai-ping1, WANG Jiang-bo
(1.School of Bio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1401;2.College of A & U,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00)
Abstract The paper uses the city park design, city public space design and graduate design course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Excellent Engineers Plan" requirements on the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teaching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landscape design course, discussion, design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practical projects,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implantation of a particular case analysis etc., as well as the design of each link to strengthen quality, knowledge and ability of students in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 words “Excellent Engineers Pl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而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1]。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在很多学科领域实施了“卓越计划”的教学实践尝试,园林专业设计课程便是其中之一。设计课程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课程实践,将课本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园林专业设计课程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等,其中,《城市公园设计》《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毕业设计》作为高年级的训练任务,对综合性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设计的能力要求更高。笔者主要以这三门课为例进行阐述。
1 当前园林专业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园林专业课程多,涉及面广,如园林设计、工程施工、艺术理论及园林植物识别和栽培,而与之相适应的技能训练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学生学习内容泛而不精,设计课程教学则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标准化学习较多,忽视对學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书本的技能训练的知识容易形成程式化的设计思维,很难培养学生对现状的直觉和逻辑分析能力。特别是学生为了考研或迅速提高方案(或手绘)能力,参加一些考研辅导或手绘训练培训班,在程式化的训练和记忆过程中,学生对实际项目基地环境的敏感度和直觉力得不到训练,从而导致方案设计程式化和模块化,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得不到培养和发挥。
1.2 模拟性实践多,参与实际项目少,往往同社会的实际需求不能协调 一些模拟的设计题目所涉及的知识面较为狭窄,难以鼓励学生通过多方渠道进行知识获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发挥,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提高。此外,模拟性练习对园林设计的工作程序和成果要求的重视不够,学生毕业后面对实际项目的运作短时间难以适应[2]。
1.3 学生知识面狭窄,相关人文素养的培养没有得到重视 由于在园林设计中的文化素养不够,同时不能将园林艺术、基本美学原则学以致用,导致设计构思缺少内涵,理念深度得不到提高。
2010年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3]。因此,“卓越计划”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成为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调整教学方法,是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
2 “卓越计划”对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内涵要求的解读
“卓越计划”本科工程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包含对所有参与“卓越计划”的工科专业4年制本科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包括:①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素质要求(第1~2条)。②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知识要求(第3~5条)。③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的能力要求等(第6~11条)。在园林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中,根据“卓越计划”的目标,通过与实际项目和企业的合作,在不同的教学层面进行体现。
2.1 素质方面的要求
2.1.1 基本素质。对于园林专业人才来说,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层面,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爱国敬业和艰苦奋斗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好的人文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基本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学生自身素质的发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园林学科与专业的五大专业观念与专业素质的培养: ①生活观。以专业的眼光观察、以专业的标准判断生活的体验。②自然观。关心组成景观园林的基本元素:山、石、水、土、动植物、气候气象。③科学观。基于科学、工程、技术的园林实践。④空间环境观。包括3方面:一是对于空间环境尺度的意识与把握,二是对空间环境的记忆,三是对于空间环境的理解。⑤实践观。以实践结果为评判的标准,强调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团队合作[4]。
2.1.2 工程意识。园林专业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项目质量、工程安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和项目服务意识。强调对环境的认识和保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尊重环境和历史,以及同甲方积极沟通、配合和协调的能力。
2.2 知识方面的要求
2.2.1 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园林工程工作所需相关环境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文化历史等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
园林专业的设计课是多学科合作的过程,要求背景知识全面,而且对问题的识别和分析与学生掌握的知识、能力以及经验息息相关。学科交叉的知识领悟和运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如环境影响评价、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研究和理解自然环境的规律,找寻保护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合适途径[5]。此外,针对基地及周边环境的历史和文化的分析,对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工程概预算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
2.2.2 專业知识。园林专业的设计课程需要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并能在项目设计过程中进行拓展,从而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这些专业知识包括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两个方面。其中,基本技能是先期课程,如《美术1》《美术2》《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园林工程制图》《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的训练,这些基本技能课是学生设计课程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相关知识包括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通过这些综合知识的植入,培养学生协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园林专业的核心仍然是规划的方法和设计的专业技巧与创新能力。
2.2.3 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园林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包括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相关的设计规范,如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建筑设计规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城市绿化条例等。
2.3 能力方面的要求
2.3.1 学习能力。园林设计课程需要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包括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现状情况踏勘与分析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以及有益终身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项目小组分工和讨论,分别查阅相关文献,网络资料的检索,网络评论的分析,问卷的分发和整理,基地周边和所处环境及历史的梳理等措施,能够帮助学生寻找设计的理念和切入点,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
2.3.2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园林设计课程需要通过多方途径,培养学生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项目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参与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等环节。
比如通过校企合作和实际项目的植入等方法,将实际项目引入学生毕业设计和学习小组的培养训练之中,通过高低年级的共同合作,让低年级学生尽快参与高年级的实际项目。
2.3.3 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园林设计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方案设计、表达能力。需要培养学生在方案设计中的理性思维能力,如理念推理和结构分析、基本规范的表达等,以在合理的范围内发挥创造力;另一方面,更要引导学生的特色与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3.4 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园林设计课程应该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高年级的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中,安排一些团队课题,通过小组作业,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头查阅资料,设立调查问卷,同多方人群沟通交流,学会彼此协作和妥协,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项目的能力。
2.3.5 危机处理能力。具有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对于园林专业来说,这些危机和突发事件主要表现在项目委托方要求的突然变化,相关规划变更所导致的及时调整,施工现场情况与早期估计出现的较大误差,一些苗木采购获取的难度等,这些都要求在设计课程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介绍,并有意识地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有所体现。
2.3.6 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园林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够培养学生充分了解国际最新的设计动态和发展趋势的兴趣,了解最新的理念和思潮,掌握最新的表达语言和手段。这些国际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往往可以通过双语教学、同国外高校联合培养、互换师生、参加国际竞赛和联合合作项目等方式进行。
3 立足“卓越计划”目标的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措施
基于以上对“卓越计划”对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内涵要求的理解,在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方面,主要从3几个方面入手:①结合相关课程,建立多种能力训练的培养方式;②结合毕业设计,建立实际项目设计参与的培养方式;③结合企业需求,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方式。
3.1 结合相关课程,建立多种能力训练的培养方式
在三年级的城市公园设计、四年级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等课程上,通过空间分析、界面分析、色彩分析、商业流线分析等内容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实际空间感觉,理解景观要素的相关性,并运用于具体地块的项目设计中。
3.1.1 通过空间分析和重塑,理解不同空间特性对景观布局的要求。
以城市公共空间设计课为例,该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空间分析,二是空间重塑。在空间分析这一环节,一般选取比较有特点且成熟的商业街区,引导学生从历史沿革、空间界面、商业特点、街道布局特征、店面景观特点、植物景观配置等方面,分析其特色、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绘制出相应的分析图纸,以用于空间重塑的训练之中。
在空间重塑的训练中,选取特色并不十分明显,但周边环境较有特点,且具有一定时代特色,容易改造的商业空间。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些问卷、踏勘和体会,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并结合地块的历史和现状,以及相关的产业定位等因素的分析,对空间景观进行重构,建立新的理念和特色。
3.1.2 通过对已有公园或地块的改造和设计,培养学生建立逻辑的思维方式,并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
对于设计课程来说,便于学生现状调研的实际地块的选取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调研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实际项目的调查手段,使其懂得分析和分辨现有景观的优缺点,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现状调查汇报中,让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此外,一些比较成熟的基地,学生还可以设立问卷,分析周边居民对现有公园或地块的使用需求,以及现有条件是否满足这些要求,还需要做哪些改进。
特定类型的公园设计,特别是生态型公园设计改造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多學科交叉的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此外,在这类题目中,基地地块有一定规模,小组成员必须相互协作才能完成,从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不断与基地使用人群沟通交流,能让学生学会如何使设计更好地贴近生活。
3.2 结合毕业设计,建立实际项目设计参与的培养方式
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期所有知识,并参与实际项目,使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毕业设计中,主要通过一些实际项目的参与,在学校教学课题和社会实际项目之间架起桥梁。通过现场调研、数据分析、资料收集、小组讨论、方案比较、图纸绘制,以及汇报表达等环节,让学生不仅能够熟悉项目的完整操作流程,并且在身临其境的调研与甲方沟通过程中,学会如何同项目委托方、施工方进行协调沟通,如何应对一些诸如地形、土质、气候、资金、管理等环节的突发问题和情况,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此外,毕业设计中,一般会鼓励学生参与一些国际国内的竞赛,比如IFLA、“园冶杯”等,帮助学生分析历届获奖作品的优缺点,使得知识的国际化水平得到提高。
3.3 结合企业需求,建立校企结合的培养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讲座外,主要在寒暑假,鼓励学生在大二末期就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之中。此外,由于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鼓励,大四的第10周之后,学生便可以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践。而毕业设计之中,则根据学生毕业实习所选择的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企业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
4 结语
“卓越计划”内涵所要求的教学实践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研究从课堂教学、实际项目的训练、毕业设计、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立足“卓越计划”的学生素质培养、知识传授、能力训练3个层面的目标,从“卓越计划”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工程意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技术标准与政策法规、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发设计能力、管理与沟通合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国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内容,阐释了园林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实践的基本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课程、毕业设计和企业需求,从实际基地和项目的真题假做和真题真做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融入社会,承担实际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2] 邓学华. 论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向[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6):25-2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A].2010.
[4] 刘滨谊. 风景园林学科专业哲学—风景园林师的五大专业观与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园林,2008(5):12-15.
[5] 戴代新,王敏. 风景园林生态规划与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66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