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

2015-05-30 10:55王彬彬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28期
关键词:抑郁焦虑护理

王彬彬

[摘要] 目的 总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探讨护理干预对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78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在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SDS、SAS评分。 结果 护理措施积极得当,大多数患者治愈。护理干预后抑郁、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性的治疗、细致的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成功救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好转。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布尼亚病毒;抑郁;焦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8-0158-03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蜱虫为其传播媒介。该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大多数患者有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和乏力等表现,部分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而造成最终死亡,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多数患者发病后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该病的治疗和护理[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结果显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好转,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78例,均生活在丘陵或农村地区,发病季节多夏秋季节。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2008年2月18日印发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2010年9月29日印发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二者在临床表现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方面无本质区别[3]。

1.3 临床表现

患者多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多为稽留热;咳嗽,咯血,球结膜充血水肿,颜面部和上胸部皮肤潮红。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胃肠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等。

1.4 治疗方法

嘱患者卧床休息,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对症支持治疗。对病情较重患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治疗。

1.5 护理方法

1.5.1 隔离防护 最好安排患者住单间病室。病室保持清洁,每日使用含有效氯1000 mg/L的消毒液擦拭地面、桌椅、床边、墙壁[4]。每日开窗通风2次,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1.5.2 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时间;血小板计数<20×109/L者需绝对卧床休息[5]。患者出汗后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按摩一次,避免皮肤受压过久。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增进患者食欲,以利于疾病康复。

1.5.3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该病发展迅速,尤其老年患者及有基础疾病史患者病情较重,预后较差[6]。护士应及时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7]。当患者血小板较低或有出血倾向时,给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密切观察患者注射及采血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8]。采用小号(24 G)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用药治疗,以减少皮肤损伤的机会[9]。

1.5.4 发热护理 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并做好详细记录[10]。体温超过38.5℃及时给予物理降温,但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引起皮下出血。患者大汗后应注意血压的监测,以防诱发低容量性休克,及时更换内衣并注意保暖[11]。

1.5.5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且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12]。对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和补充液体、新鲜血浆、白蛋白等治疗。

1.5.6 鼻饲护理 鼻饲前先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 mL,两次灌入间隔不少于2 h[13]。鼻饲前后用温开水20~30 mL冲洗管道。鼻饲液配制过程中防止污染,妥善保存。

1.5.7 吸氧护理 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节氧流量,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过程中加強巡视,吸氧管妥善固定,避免脱落和易位并保持通畅。

1.5.8 尿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引流管及集尿袋不超过耻骨联合,防止尿液返流,并准确记录尿量[14]。每日定时更换尿袋,尿道口擦洗2次/d,导尿管每周更换一次。

1.5.9 心理护理 患者多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15]。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和文化程度要向其宣传疾病知识,解除其思想负担,让其放下包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本病的传染性易导致患者形成自卑心理[16],护士应面带微笑,以关心体贴的语言与患者交流,给患者以亲切感和安全感,从而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逐步取得患者的信任,为开展心理护理打好基础。

1.6 观察指标

患者入院及出院时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评定患者情绪状态[17]。入院时测评结果与我国常模作对照分析,然后将入院及出院结果做自身对照比较。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前患者SDS、SAS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前患者的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评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患者SDS、SAS评分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x±s,分)

2.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DS、SAS评分比较

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处于最佳身心状态,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治愈率。干预后患者的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SDS、SAS评分比较(x±s,分)

2.3 临床效果

护理措施积极得当是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大多数患者治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细致的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成功救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起着重要的作用。

3 讨论

该病是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蜱传疾病[18,19]。一般患者为农民,有野外劳作史。该病尚无有效的疫苗可预防控制,主要防护措施是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蜱虫叮咬。该病发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我国卫生部指南建议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临床发现早期、小剂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减轻毒血症状,尤其当患者病情快速进展时,可减轻病程的进展[20]。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护士根据文化程度要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以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助于患者提高对该病的认知程度,进而消除其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奠定基础。患者依从性提高有利于保证治疗及护理效果,两者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密切观察病情、细致的基础护理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起着重要的作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

[1] 汪才侠.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护理[J]. 海军医学杂志,2013,5(34):353-354.

[2] 鲁慧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12):1120-1121.

[3] 袁春,崔宁,王炳军,等. 253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临床表现特征[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7):3413-3417.

[4] 周丰勤,宋宇虹.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消毒隔离及个人防护[J]. 护理学杂志,2010,25(4):37-38.

[5] 徐敏玲,马文娟. 59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 中國医药指南,2013,11(22):693-694.

[6] 孙宝霞,路苓,许亮,等.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8):503-504.

[7] 蒋莉,杨爱波,吉小雨. 危重患者行床旁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J]. 海军医学杂志,2012,33(1):56-58.

[8] 胡新君. 26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J]. 实用医药杂志,2013,30(6):542-543.

[9] 崔莹,席桂华,温华旭. 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2010, 45(7):597-598.

[10] 付成华,冉成华.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六例的治疗及护理干预[J]. 山西医药杂志,2014,43(4):450-452.

[11] 林丽华,高迎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及预防[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2):1622-1623.

[12] 张志莲.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3(7):184-185.

[13] 李慧莲. 37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300-302.

[14] 贺淑梅,王可玲,邹腾燕,等.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4,29(5):442-444.

[15] 毛莲,盛有爱,童斌.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心理护理[J]. 家庭护士,2008,6(4C):1084.

[16] 董先芳,姬秀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232-233.

[17] 张明园. 精神病科量表评定手册[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 -38.

[18] 陈良珠,谢忠,冯湛华. 护理干预对乳腺疾病病人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7):356-357.

[19] 黄本清.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0):191-192.

[20] 常爱娜,王海涛. 1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5):696-697.

(收稿日期:2015-05-28)

猜你喜欢
抑郁焦虑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