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爱明 汤义平 孙颖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对抑郁症患者心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WCST和TMT的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康复速度,具有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抑郁症;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认知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8-0155-03
抑郁症也称为抑郁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有统计学意义而持久的心境低落[1]。抑郁症患者的情绪起伏较大,病情严重者甚至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大多存在认知功能的缺损,这也是造成抑郁症患者迟迟不能回归社会正常生活的主要原因[2]。因此,我院选择9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6~62岁,平均(42.6±3.1)岁,病程1~9年,平均(6.2±3.1)年;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25~60岁,平均(40.4±4.2)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8±4.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取标准
①符合抑郁症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评分超过17分;③存在双相情感障碍,有自杀倾向者[3]。排除资料不全、心肝肾严重疾病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给予包括抗抑郁剂治疗、环境护理、病情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
1.3.2 观察组给予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 成立一个管理小组,并选取一名经验比较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组长,由主任带领指导,医学专家监管,层层管理,保障安全用药,保障有效的治疗效果。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主管医师,准确执行医嘱,严格交接班制度,及时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方法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对其病情进行评估,掌握其具体情况,并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介绍医院的医疗条件、周边患者等,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4]。②急性期护理:急性期抑郁患者以悲观绝望、情绪低落、病情严重为主要表现。对于该类患者需一对一护理,在进行护理前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其病情、经济社会地位、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信息,制定个体化护理措施。在护理中耐心倾听、安慰和鼓励患者,指导患者将心中的情绪表达出来,多与患者交流,并慢慢引导其改变错误认知,扭转负面评价[5]。③稳定期护理:这个阶段的患者其病情比较稳定,因此可采取集体集中宣教的护理方式。其宣教内容主要包括抑郁症的病因、病机、预防措施、治疗方式等。此阶段的护理应注重患者的认知评价、社会支持、生活背景等,在每次宣教完以后要求患者将下次出现负面情绪的时间记录下来,包括具体想法等。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记录分析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帮助其纠正错误的认知,放弃不合理的想法,让其了解认知对情绪、行为的影响。具体措施可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接受积极的应对方式,增强其应激处理能力,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保持健康的心态[6]。④康复期护理:对于康复期患者其病情稳定,应给予社会支持,利用集体生活来分散患者注意力,例如带领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如打羽毛球、郊游等,激发患者对生活的热爱,巩固疗效。
1.4 评价指标
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连续测验(TMT)对其认知功能进行调查。WCST在计算机上进行测验,患者根据所展示的颜色、数量、形状等对其进行分类,记录患者完成个数、持续和随机错误个数。TMT分为A、B两种,记录完成任务的时间。采用HAMD量表对其抑郁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将其详细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7,8]。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两组研究所得数据由专业记录员交叉记录,同一样本,进行三次重复性检测(无离群检验),研究所得数据均输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后WCST和TMT的测试比较
护理后,WCST和TMT的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抑郁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迄今为止,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仍不十分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心理、生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9]。其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情十分低落,其情绪变化,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有的甚至有自杀的企图或者行为,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有关数据显示,男女抑郁症的发病率均比较高,女性的发病率为9.5%,男性的发病率为7.8%。通过对抑郁症的不断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缺损的情况,因此,临床除药物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10]。
抑郁症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脑功能的损害,对患者认知、记忆以及概念的形成均存在一定的影响[11]。本研究发现: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HAMD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WCST和TMT的测试结果优于对照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可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认知功能,对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本研究与孙萍琴[12]等学者的研究基本一致。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是一种专业化、人性化、技术规范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它是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尽快康复为根本的护理管理措施[13,14]。患者入院之后通过对其生命体征进行评估,由各科室的专家组成小组,通过翻阅资料,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符合患者需要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制定详细护理方案后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完善计划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是在夯实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此外,这个管理模式具有比较强的指导性,有比较明确的目标,而医护人员经过培训之后,熟练掌握其流程,在其指导下对患者实施护理,是符合需要的护理方式。医护人员可以较为明确地知道该做什么,避免进行重复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总之,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将护理过程流程化、常规化,促使病程按照计划流程发展并进行有效控制,最终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帮助患者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15,16]。
综上所述,在抑郁症患者中应用护理质量常态化管理,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鲁国芬.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严重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6):524-526.
[2] 吴静,赵义林,周宏辉,等. 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研究及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408-1409.
[3] 厉建萍. 脑蛋白水解物联合赛乐特治疗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92例效果观察[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11):26-28.
[4] 丁燕,曾慧. 老年抑郁症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现状及护理干预进展[J]. 护理研究,2012,26(9):784-786.
[5] 吴素梅,张雪艳,王东明,等. 梅肯鲍姆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13, 19(11):90-91.
[6] 邓雪莉,全凤琼,杨思芸,等. 综合护理联合抗抑郁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J]. 西部医学,2012, 24(6):1185-1187.
[7] 彭英娇,薛勤,唐颖,等. 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10):97-99.
[8] Yin Wu,Yongtai Wang,Elisabeth OB,et al. The effects of Tai Chi exercise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A meta-analysis[J]. 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3,4:193-203.
[9] 王艳萍,王利民,杨希真,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80-81.
[10] 彭灵君.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07-108.
[11] 孙萍琴,周玲儿,杨永秀,等. 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29-131.
[12] 徐伟琴. 个性化音乐康复护理在抑郁症患者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7):96-98,102.
[13] Bin Wu,Lu Han,Bo-Min Sun,et al. Influence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subthalamic nucleus on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J]. Neuroscience Bulletin,2014,1:153-161.
[14]高娃. 心理護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早期康复效果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3):65-66.
[15] 张素娟,徐枝楼.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HAMD-17评分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23(29):73-76.
[16] 孙萍琴,杨永秀.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3, 51(15):100-102.
[17] 颜小珍. 心理护理干预对骨折后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77-78.
[18] 郭玉芳,李树雯,张庆华,等. 团体积极心理治疗对护生抑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2):218-222.
[19] 赵建芬,卢雪梅,王淑华,等. 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情绪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2):3539-3540.
[20] 梁咏梅,黄晓慧,周健兰,等. 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右江医学,2014,42(5):605-607.
(收稿日期:2015-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