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霞
【摘要】学习方法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最为根本的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的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加强学法教学,让学生掌握更多、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更是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细化、深化、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探究,自主掌握学习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法指导 学习习惯 思考能力
学习方法的改革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新课程理念强调以教学方式的转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提高数学素养。只有搞清楚为什么要选用这个方法,揭示本质,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的数学素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大千世界中所遇到的问题是原生态的,远不像书上的题目那样经过高度抽象和概括,需要我们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去发现、概括,乃至创造。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将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罗列上,缺乏方法的指导,因而使教学囿于识记的层面。教师靠机械重复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则靠死记硬背学数学,结果学得既苦又累,成绩也差。如还有一些老师经过较长时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把知识通过方法串联起来。能够一题多解,这常使学生羡慕不已,惊叹老师的解题功夫了得。遗憾的是,这些教师的眼睛盯在应试上,教学只限于方法技能的层面,却往往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大量的、机械的、重复的解题方法技能训练,固然有一定的应试功效,但其负面的作用是使技能退化为“本能”。我们的教学目标理应是由技能上升到智能,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缺乏数学思想的升华,正是当前数学教学中问题的症结所在。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教学的要务。
一、加强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法的形成
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教育家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制定学习目标、计划的习惯。引导学生根据要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特点,制定出好的学习计划,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目标明确,有步骤地实现自己的计划,锻炼了自己的意志。2、课前自学的习惯。课前自学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3、及时总结、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反思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仔细总结、反思学习过的内容,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效果。总结和反思能够有效地查找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总结自己学习的经历,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如对比例知识部分进行总结、反思,应当掌握比例的特性、实质等等。同时比例还涉及到除法、分数、正比例、反比例邓数学概念,通过反思和总结,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有效地强化了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效,培养和提高了数学感悟能力,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4、独立思考和敢于克服困难的习惯。独立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对我们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学习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养成遇到困难敢于挑战、锲而不舍的习惯。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数学思想是数学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重技巧、轻思想”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共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解题技巧,或来自于课外读物,或来自于少部分优生的发现与创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对学生赞赏之后,应紧接着分析其使用的条件,对其中常规、常用的应加以推广,但对部分过于特殊化的,则应向学生指出,这种巧解或灵感是知识和方法熟练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思维的火花闪现,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我们不应刻意追求巧解,而应把重点放在“通性通法”上,并将这种熟练程度再上升到一种近乎于自动化的程度,就形成了一种高于技巧的技能,也就是数学思想。。
三、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能力,促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形成
数学学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的特点,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只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发展感悟能力。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形成不同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探寻知识,学生在掌握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之后,让学生沿正方形对角线剪开之后,观察总结实验的结果,生1:我得到两个三角形,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生2:剪开正方形后,得到的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生3:通过操作,我认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因为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沿对角线剪开之后,等于把正方形平均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360度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就是180度。教师再引导:同学们再动手实践,看一看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学生纷纷动手,各显其能。生1:我用量角器测量了三个角,把三个角度数加起来,正好是180度。生2:我只量了两个锐角,加起来是90度,直角根本不用量,所以三个角加起来和是180度。生3:我把两个锐角剪下来,和直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平角,证实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教师这时点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而其它不规则三角形呢?它们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教师再把学生的思维掀起波澜,重新投入到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