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群
摘要: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对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培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得多,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学校;德育工作;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000-00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接受采访时回答关于他在哪里学到的东西最重要这个问题时,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竟然是幼儿园,随后他对此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好东西要和小伙伴分享,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拿,物品要摆放整齐,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正是这些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促使他获得了成功。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付出巨大努力,学生的习惯养成却收效甚微。于是有人慨叹“书不好教了,人不好教了”。传统的德育重在教化,告诉了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让人们学会崇高、优美、庄严等,教化或多或少是要追求神圣的。但时至今日,德育必须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走向世俗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体验什么是社会公德,什么是传统美德。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降低要求,贴近实际
我们在对学生行为习惯提出要求的时候,往往忘记学生的身份,把他们当成人来看,因此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于抽象,孩子很难达到。所以,我们要降低要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把“培养自理能力”换成自己包书皮,写姓名;自己系鞋带,背书包等等。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行为习惯要求创编成主题鲜明、简洁明了、易学好懂的儿歌形式,让学生乐于吟诵,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道德情操。
2不灌输,不说教,变“裁判员”为“教练员”
对于小学生如果泛泛地讲大道理他们或者是听得模棱两可,或者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教育效果很差,这个时候老师不要再高高在上地做“裁判员”,而是作为“教练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比如有些孩子会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而撒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狼来了》《木偶奇遇记》等动画片,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撒谎的后果是什么?让学生认识到撒谎行为的危害,并下决心改正这一不良行为习惯。
3言传身教,注重榜样的激励作用
字典中榜样的意思是值得学习的好人或好事。对学生来说,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以模仿的榜样就是教师。所以教师切不可只关注于向学生提出各种行为要求,尔后,像检查官一样检查学生做得怎样,像法官一样判断学生的对与错,而忽视了自己在与学生交往中的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工工整整写字,教师在板书时候就不能敷衍潦草;要求学生不能迟到早退,教师每天早早就该来到学校;要求学生随手捡拾垃圾,教师就不能对脚边的纸屑置之不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感染学生。而对于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身边的小伙伴,他们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在共同的事件中体验类似的情感,在他们中间树立起的榜样,真实,可信,是孩子们迫切模仿的对象。老师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课堂上组织纪律时,如果说一句,xxxt同学已经坐好了,其他学生马上会结束手中的事情,像那位同学一样坐正身体,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这一招屡试不爽。
4仪式教育:擦亮成长中每一个重要日子
仪式是一种神圣庄严的氛围,一场内涵丰富的活动,一次意义深远的庆典!“升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毕业仪式”、“颁奖典礼”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良好契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搭建行为习惯养成的平台
一是开展“打电话”“问路”、“排队乘车”“超市购物”等小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从游戏中学会待人接物的方法,形成文明礼貌习惯;二是开展“系鞋带”“戴红领巾”“梳辫子”等趣味比赛活动,提高学生自理技能,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习惯。三是针对学生出现的不良行为开展例如“压岁钱该怎么花”“小学生该不该去网吧”“在家里劳动换钱好不好?”“好习惯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小学生”等主题辩论会、班队会,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四是结合节假日开展社会性实践活动,如母亲节让孩子给妈妈做一件手工礼物,老人节带领学生去社区慰问孤寡老人,劳动节让学生学会一件家务劳动……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受到启发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五是定期让学生绘制手抄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养成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整理资料的好习惯,并把学生的手抄报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供学生浏览,互相学习,每一期手抄报都选出最佳编辑、最佳设计等,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将这种喜悦转化为行为习惯养成的动力。六是结合电视上流行的益智节目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开展“汉字听写大赛” “成语接龙比赛”“猜谜语大赛”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养成正确书写汉字,使用汉字的好习惯。
6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
行为习惯养成的主阵地不仅仅是课外实践活动,而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学科的课堂。注意力集中,耐心倾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勇于探究,亲密合作;广泛阅读,勤于积累……这些好习惯应该随着各个学科的教学悄然浸入孩子们的内心,成为孩子们学习进步的好帮手。因此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在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内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把学生习惯培养看成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师的事,深入挖掘自身学科德育点,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严格课堂纪律,明确作业要求,对布置的内容认真进行检查与反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7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坏习惯一旦养成,就具有自然的驱动力和心理惯性,许多孩子能意识到自己有不良的习惯,但是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而重复不良的习惯。所以当学生出现不良习惯苗头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纠正。千万不能因为事务繁忙或者觉得小事一桩而任其发展,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正。首先要指出不良行为的坏处,然后教给学生合适的行为标准,学生知道了错在哪里,该怎样去做,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8结论
总之,在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中要讲求方法,抓住学生心理、生理的需求,体现关爱,强化要求,以理服人,以制度管理人。这样才会使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上少花力气,少走一些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专著——作者:陈锋. 书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0位[7801957644]13位[9787801957641] 出版者: 九州出版社出版年:2008-1-1
[2] 专著——作者:林格. 书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isbn: 7302314764. 出版者: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13-3
[3] 专著——作者:查尔斯·都希格译者:吴奕俊,陈丽丽,曹烨书名[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版次:2013年4月第1版书号:ISBN978-7-5086-3801-0/F 2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