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钢琴制造工艺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影响

2015-05-30 16:50:30陈璐
科技资讯 2015年26期

陈璐

摘要:钢琴经历由古键盘乐器制造到现代制琴工艺的发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代钢琴的结构及制作工艺闪耀着钢琴制作家及演奏家的艺术智慧之光。钢琴制作工艺的发展带动了钢琴演奏技巧理念的改变。现代钢琴给了演奏家更多的表现可能性及艺术创作空间,钢琴制造家也从演奏家的演奏需要中获得不断改进的灵感。所以在了解现代钢琴形制结构及发声原理的基础上,如何更有效而充分地利用演奏者的生理资源来演奏出丰富的音乐是演奏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现代钢琴制造工艺、钢琴演奏技巧、早期键盘乐器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000-00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它拥有堪比一支管弦乐队的宽广音域(从大字2组A到小字5组c)、表现力丰富的音响结构、曼妙多变的音色,这些都是其他乐器不可比拟的。钢琴的前身可追溯到最古老的古键盘乐器——管风琴,这件乐器距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而钢琴自身的发展至今也已有三百多年。在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钢琴制造工艺的发展对钢琴音乐创作及演奏技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钢琴制造家一边从演奏家那里获得灵感,一边最大限度地满足演奏家对于精确击弦机和获得高贵音色永不停止的追求。本文力求从现代钢琴制造工艺变迁为着眼点,论述钢琴制造工艺对钢琴演奏技巧的影响。

1早期键盘乐器的形制特点及演奏技巧

1.1早期键盘乐器的形制特点

钢琴这件乐器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才确定为今天的形制状态。钢琴的前身来自于18世纪以前的早期键盘乐器——管风琴、击弦古钢琴及羽管键琴。

1.管风琴

管风琴是键盘乐器家族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乐器。它依靠气流带动音管内的簧片发声,一般被构建在较大型的建筑物内。公元9世纪被引入教堂作为人声伴奏,文艺复兴使其时期以后,管风琴作为宗教音乐乐器被使用,地位日益显赫起来。

2.古钢琴

古钢琴分为拨弦古钢(Harbsichord,也被称为大键琴或羽管键琴)和击弦古钢琴(Clavichord, 也被称为楔槌键琴)。这两种乐器在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起盛行,按照发声方式不同固分为分为拨弦和击弦。

羽管键琴

羽管键琴的制作起源于15世纪末的意大利,后来传入欧洲,并于16到18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它的形制类似于现代的三角钢琴,琴弦用羽管拨奏发声,一般配有两层键盘及音栓。与击弦古钢琴相比,羽管键琴的声音更清晰明亮一些。

1.2早期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

早期键盘乐器因形制不同所需要的相应技法也各有差别。其中管风琴因结构复杂(多层手盘及脚键盘、众多的音管和音栓)、体积大、发声原理复杂,演奏时需要繁琐的操作技术。这件乐器需要演奏者双手双脚的参与,手盘的弹奏需要很多的力量外,双手还要在演奏过程中控制音栓。楔槌古钢琴靠压力发声,它的琴键不仅重量轻而且宽度窄,触键灵敏,演奏技术容易,只须用中间三个手指弹奏。手指在琴键上反复加压可出现像小提琴揉弦似的颤音和近距离的滑音,弹奏时通过手指的控制,声音不仅可以延长而且还能继续增强。这需要与现代钢琴演奏法点式不同的触键法才能或得楔槌古钢琴特有的声音线条。羽管键琴琴家经常借助速度上的微小变化,即用所谓“缓急法”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和音乐上的张弛感,有时也用装饰音来表现重音。

2现代钢琴的性质结构几演奏法变迁

2.1早期的钢琴的制作工艺发展

上述三种乐器从形制构造及发声原理都不尽相同,它们在表现力及演奏特点上各有所长,在当时的音乐活动中都充当了比较重要的角色。可人的音乐审美和表达需要在不断地发展着,人们期待着更具有更多音量变化和更具有表现空间的乐器的诞生。直至1709年,意大利人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制造出一架外形和大的羽管键琴差不多的乐器,取名为“graviceembalo col e forte”,意思是具有强弱区别的羽管键琴,这架琴的诞生,标志着钢琴时代的到来,开创了钢琴发站史的新纪元。1730年,德国人特福利德.希尔伯曼(Gottfred Silbermann)将钢琴音域扩展到5个八度,并发明了手动的类似于延音踏板功能的装置。1783年英国人布罗德伍德(Broadwood)发明了踏板,这时距第一架钢琴的发明已有83年。1821年,法国人诶拉尔开始采用附加杠杆和簧条的方法改进了三角钢琴键盘机械的结构。这样的复震机械结构的优点是可以迅速地重复击弦,所以可能在三角钢琴上弹奏比较复杂的乐曲。1825年,为了增加弦的张力而开始采用铸铁架。1839年有用毛毡代替皮革制造小槌,1855年出现了琴弦交叉排列的钢琴。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有三种形式的钢琴:翼型卧式钢琴、桌形卧式钢琴和金字塔式竖式钢琴。到了十九世纪末,翼形卧式钢琴变成了现代的三角钢琴,竖式的变成了立式钢琴,二桌形钢琴被淘汰了。

在一段时期内古键盘乐器和早期的钢琴平分秋色,在当时很多作曲家的作品并没有注明是为何种乐器而作,也就是说在其中任何一种乐器上演奏都可以(当然有相对更适合的演奏的乐器)。直到十九世纪初,钢琴取代了其他种类的键盘乐器,成为了主角。很多作曲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都见证了早期键盘乐器的兴衰,尤其贝多芬更见证了钢琴从早期制作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2.2现代钢琴的性质结构

现代钢琴由键盘、音板、框架、弦列、踏板运作装置、外壳等16种零部件组成,因形制和体积的不同,主要分为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也称为卧式钢琴)两种。音乐会所用的大三角钢琴是个庞然大物,最长有9英尺长,重量可达到79吨。立式钢琴占用空间小,价格相对便宜,是钢琴爱好者的购买对象。立式钢琴采用了一种琴弦交错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节约了高度和厚度。最初的立式钢琴高达2.4米。现在标准的的立式钢琴高度为1.2-1.6米。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在部分构造上有很多不同,尤其是击弦机工作原理上有所差异,而三角钢琴是作为专业演奏(独奏音乐会、大型比赛等)用琴。所以本文所介绍的钢琴形制构造及演奏技法都以三角钢琴作为标准来进行阐述和分析。

框架是钢琴的主要构件,所有琴弦都经由此框架固定并被绷紧。早期钢琴的框架是纯木质材料构成的,如今是由铸铁材料制造的。

击弦机是钢琴中最为重要的部件,它是将演奏者的指尖运动转化为美妙音乐的装置。击弦机是一套组件:由若干个零件组合起来的自成一体的组件,可以作为独立部分安装或者拆卸。键盘是击弦机系统组成部分之一。钢琴键盘由88个相同的杠杆机构组成,是钢琴的操纵单元,由我们可以直观看到的黑白相间的前部分和触动击弦机的“幕后”部分组成。击弦机是一种高度精密复杂的机械装置,以至于大多数钢琴制造商都不自己生产此装置,而是委托供应商按照他们给出的具体要求生产制造。

以上三个部件是决定钢琴发声的重要部件,此外能影响钢琴声音的还有踏板装置部分,但本文集中分析与演奏者上半身有关的演奏技术,所以将踏板部分的介绍略去。

2.3现代钢琴制作工艺改进产生的演奏技巧变化

(1)击弦机、音板及框架制作工艺及材料的改进给演奏技巧带来的改变.。与楔槌古钢琴及羽管键琴的演奏不同,由于前两者的规模较小键盘较轻,音量小。所以一般只需要演奏者运用手指来控制琴键。但是随着钢琴制作工艺的发展,尤其上文提到钢琴框架的铁质材料的运用,使琴弦的张力增强了很多倍,而大三角钢琴的总张力可以达20吨以上。钢琴的音板是木质结构,它起到增强声音及增润音色的作用。如果单靠琴弦的震动发声所产生的声音是很轻微的,或者根本不像钢琴的声音。琴弦和音板对于决定钢琴的音质有着重大的作用。三角钢琴的制音器系统比较沉重,弹奏强的的部分时,仅依靠手掌关节的爆发力已经远远不够,所以基于以上一些特点,钢琴演奏者需要练就类似运动员一样的肌肉强度和耐力。

现代钢琴演奏推崇“重量弹奏法”,是指在手指具有充分弹性、灵活性、独立性及力量的同时,要加入手臂、后背甚至部分身体的重量来进行演奏。运用重量法的好处是,在演奏快速跑动段落时,运动过程减少了肌肉紧绷状态(尤其是手指运动时小臂的紧张)造成的酸痛,以不至于进入越跑动越紧张、越紧张越酸痛、越酸痛越紧张的恶性循环。在演奏浪漫派及以后时期的钢琴作品中的强而有力的和弦或低音时,利用手腕及肩部的带动把前臂与手部置于相对放松的角度,能获得更通透、自然、共鸣性更好的声音

琴弦的制作工艺及材料的改进给演奏技巧带来的改变

现代钢琴的裸弦是采用高强度的特殊钢丝来制成的。曾加材料的应力对改善音色及音的清晰度是有利的。因此钢琴制造家们必须适当地选用那种能够承受集大压力而一点也不变形和没有机械损伤的材料来做弦,所以钢是最适合制作琴弦的材料。钢琴琴弦对应每一个音(每一个键)由一根(低音区)、两根(中音区)、三根(高音区)组成。现代钢琴的低音区,为了得到低频率的音,会用软铜丝或者钢丝(大部分是紫铜丝)缠绕在钢丝上制作而成。

前文提到过,音板和琴弦是决定钢琴音色的重要部件。这两个部件的现代化制作工艺的改进再加上灵敏的击弦机系统给了演奏者很大的表现空间。现代钢琴的力度变化可以从PPP做到fff,如果拥有好的控制能力及踏板的运用可以把这个对比做得更大。关于强奏的演奏技巧前文已叙述过。弱奏的演奏也是通过重量的调配,根据不同弱奏的音色和音乐内容需运用不同的演奏技巧。

3结论

现代工业制造工艺的发展影响着钢琴制造业的发展,钢琴制造工艺的精益求精及成熟给演奏家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也给演奏家带来了更多的演奏技术课题。现在钢琴演奏技术不单单是手指运动,在对现代钢琴制造工艺了解基础上,如何充分利用这样一种复杂并表现力丰富的乐器表达出最精确的音乐内容,是每个具有专业素养及使命感的演奏者和钢琴教学工作者一生探索的目标和责任。

参考文献:

1. 周微.西方钢琴艺术史音乐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 (美)科尔比 著,刘小龙,孙静,李霏霏 译.钢琴音乐简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3.(英)约翰·毕肖普(John Bishop)、 格雷厄姆·巴克(Graham Barker)著,上海妙言翻译社、庄平贤译.钢琴手册[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