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平 李培佩 张宁
摘要:文章依据人力资本理论,选取14所211工科院校,采用中国31个省际区域2008~2012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实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工科院校生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均GDP、第二产业占比、第三产业占比、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等7个因素对工科院校生源质量影响显著。说明生源地经济越发达,工科院校在当地招收的生源质量越高。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为工科院校制定招生政策和广大考生挑选理想学校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工科院校;生源质量
一、引言
教育与经济发展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高校在各地招收的生源质量直接反映当地教育水平的高低。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期,需要更多工科技术人才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对于工科院校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优质生源有利于培养高技术人才,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因此研究工科院校生源质量的问题无论是对工科院校的发展,还是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文献综述
在国外相对较系统的研究教育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理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1961年Schults认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同时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1993年Mankiw估算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几乎所有研究的结论都支持人力资本以及教育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的结论。高远东和陈迅运用扩展的空间Benhabib—Spiegel 模型,研究表明基于人力资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都显著地推动经济的增长。
对于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来说,工科院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师宝山和岳超源基于DEA算法对高等学校工科院规模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采用DEA方法进行评价是客观的,能够为不断改进办学效益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高校招生工作中对于生源的竞争,尤其是优质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生源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源头,它决定着教学工作的起点,也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别敦荣和叶本刚运用用38所“985”工程大学数据,研究发现“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存在明显差,大学在属地获得生源不一定最优且大学综合实力排名与生源质量不完全成正比。曹永茂等通过构建高校生源质量贡献度评价模型,研究发现地区生源质量贡献度之间的差异,是各地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因素相互作用结果的反映。如同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强的地区差异一样,教育也同样存在着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并且这种区域不均衡呈上升趋势。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源质量的相关性进行一个简要的研究,同时也为国家制定更加科学和合理的提高生源质量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三、理论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为生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的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区域教育水平越高,生源质量越高。发展教育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即物力、财力、人力以及相关基础设施,而只有具备了一定经济实力,才能满足教育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决定了生源培养的方向和内容。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会随着世界经济变化而变化,因此生源的培养也应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而变化。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定了生源培养的规模和速度。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曾指出生理需求是最基本的需求。在世界背景下,一个国家就相当于一个人,它也需要先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才能逐步升级,直至追求自我的实现。当区域经济发展到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要,且有额外资本量时,就可以将这些资本用于发展教育,扩大生源培养规模,提高生源培养质量来满足不同院校对于生源的需求。
总之,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着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区域经济发展为生源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和保障,优质生源是工科院校人才培育计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动工科院校的发展,加快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本文选取的是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5年的数据,本文将每个地区的数据做成面板数据。为探究究竟哪些解释变量能对生源质量产生显著影响,本文采用基础模型加扩展模型的形式,设立三个面板数据模型,逐步回归引入解释变量。
MQitα0+α1pgdpit+α2psiit+α3ptiit+α4tifait+μi+vt+it(1)
MQitβ0+β1pgdpit+β2psiit+β3ptiit+β4tifait+β5lgbrit+β6trcgit+ηi+λt+φit(2)
MQitγ0+γ1pgdpit+γ2psiit+γ3ptiit+γ4tifait+γ5lgbrit+γ6trcgitγ7vlrit+γ8tfit+σi+εt+?it(3)
在式(1)(2)(3)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α0、β0、γ0为截距项,υi、ηi、σi表示不随时间变化的个体特定效应,υt、λt、εt表示紧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效应,ωit、ψit、φit表示与解释变量无关的随机扰动项。其中MQ表示生源质量即被解释变量,pgdp为人均GDP,psi为第二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psi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tifa代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lgbr代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trcg代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clr代表居民消费水平,tf代表了属地因素。
(二)变量选取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和其进入大学后的成绩相关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学期间语文、英语和数学等基础学科成绩对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影响显著。本文是为了探究经济发展和生源质量的相关性,因此生源质量是面板数据模型中的被解释变量。衡量生源质量有多种指标,主要有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由于生源质量的综合素质难以进行评价和测度,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之间采用不同的高考试卷,同时录取比例也不尽相同,高考成绩本身高低不能说明任何问题;高考排名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各个地区生源数量差距很大,高校录取学生排名很难说明生源质量;目前很难找到合适的变量来统一度量各地区的生源质量。因此本文采用高校在各地录取理科生源的平均分与当地理科一本线之间的分差作为生源质量的代理变量,因为教育部211院校都在一本线上招生,该变量为正数。
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量:区域经济发展因素、社会发展因素以及政府管理因素。区域经济发展因素:本文采用人均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来衡量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规模,采用第二产业比重和第三产业比重作为解释变量来衡量区域产业结构。社会发展因素:本文采用居民消费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解释变量来衡量区域社会发展情况。政府管理因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不仅能评定政府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反映效益的提高。因此本文采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作为解释变量来衡量政府管理情况。虚拟变量:由于高校在本身所在地招收的生源比在其他地区招收的的生源多,因此成绩分布范围比较广,招收生源的平均分会受到影响;因此,本文在解释变量中引入虚拟变量,该省为该校所在省份取值为“1”,该省不为该所学校所在省份取值为“0”。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采用的原始经济数据大部分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少量来自于各省的统计年鉴。生源质量数据来自于各个大学的招生网站、新浪教育频道数据资料、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资料、《中国教育考试年鉴》、《全国高等录取分数线统计》等,主要采集14所211工科院校高校在各地录取理科生源的平均分与当地理科一本线数据。
对生源质量进行评估时,本文采用高校在各地录取理科生源的平均分与当地理科一本线之间的分差。即:录取线差=高校在各地录取理科生源的平均分 - 当地理科一本线。在进行区域综合实力评价时,因为各地区人口数量的不一致,若用绝对数进行评级不能反映出真实的经济实力,因此要采用相对数,即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收入、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之后以2008年为基期对各指标数据进行CPI平减,消除掉价格因素的影响。
五、实证结果和分析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所以在进行计量回归之前需要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回归检验使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
模型一:P值=0.0000<0.05 模型二:P值=0.0000<0.05 模型三:P值=0.0000<0.05
所以三个模型的Hausman 检验均为拒绝原假设,因此三模型均为固定效应模型。
在Hausman检验确定出使用模型类型的基础之上,用Eviews进行检验,基本检验结果见表2。
首先考察在基础模型(1)可以看到四个指标对于生源质量的影响在1%水平上均为显著。在第一个模型中,人均GDP对生源质量为正向影响。即生源地的人均GDP越高,则该地进入工科院校的学生整体水平也就越高。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到第二产业比重psi对生源质量的影响为正向,即一个地区工业水平越发达则该地区进入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也越高。当一个地区工业整体水平较发达时,大学生毕业后在该地区的工作机会相较于其他地区更多,同时职业发展的潜力也更大。在回归结果中,第三产业比重pti对生源质量的影响为正向。即一个地区第三产业水平越高则该地区生源质量也越好。固定资产投资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模型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tifa对生源质量为正向影响。即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促进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使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有所提高。
模型(2)中,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了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两个解释变量,根据计量回归结果可以看到新引入的两个解释变量均为显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对于生源质量存在负向影响,这与罗伟卿以及陈志勇和张超的研究结论一致。所以由财政分权所导致的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减少会反映在生源质量上面,也就相应产生了当预算收入增加,生源质量会出现负增长的现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对于生源质量也为负向影响,由于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物价水平越高,并且外来游客较多,因此社会消费品总额并不能反映该地的实际消费水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生源质量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模型(3)中,在模型(2)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居民消费水平和属地因素两个解释变量。新加入的解释变量中居民消费水平clr对生源质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对生源质量为正向影响。随着区域经济水平的逐步增长,消费结构也在逐步升级,消费结构的逐步升级也就意味着生存资料在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与此同时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所占比重逐渐提高。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比重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消费的质量,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民素质,进而提高当地的教育质量以及生源质量。所以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会产生消费结构的升级从而提高生源质量。属地因素对生源质量的影响为不显著,即学校所在地和生源地省份之间的关系对于生源质量是无影响的。
六、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选的区域经济指标对工科院校的生源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是制约生源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生源地经济越发达,工科院校在当地招收的生源质量越高。本文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工科院校制定招生政策和广大考生挑选理想学校提供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第一,工科院校可以根据生源地区域经济发展情况招收生源,确保优质生源的获得。区域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生源质量相对较高,可以相应的扩大在当地的招生规模。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生源质量较低,可以相应的缩小在当地的招生规模。
第二,工科院校可以根据生源地的产业结构调整生源招收比例,完善招生政策。相对而言,第二产业发达的地区为工科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当地生源会考虑到今后的就业方向而更倾向于报考工科院校。因此,工科院校能够从第二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获得相对优质的生源。所以,工科院校可以适当扩大在第二产业较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
第三,不同地区的考生在进行院校选择时,应谨慎报考工科院校。对于区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生源质量相对较高,报考工科院校竞争激烈;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生源质量相对较低,报考工科院校的成功几率较大,当地学生可以考虑报考。
参考文献:
[1]舒尔茨. 论人力资本投资(第一版)[M].蒋兵,张蘅,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Mankiw, Romer and D. N. Weil.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02).
[3]高远东,陈迅.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空间计量研究[J].经济科学,2010(01).
[4]师宝山,岳超源.基于DEA算法的高等学校工科院(系)规模效益综合评价应用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2).
[5]别敦荣,叶本刚.2005年-2010年 “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04).
[6]曹永茂,岳国伟,张世强.高校生源质量贡献度评价模型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5).
[7]罗永泰,李小妹.高考入学成绩对后续课程影响的统计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6(02).
[8]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3.
[9]罗伟卿.财政分权是否影响了公共教育供给——基于理论模型与地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11).
[10]陈志勇,张超.财政分权对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2(04).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073045)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090416241)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AHSKF09-10D84) 资助。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