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成 郑灵芸 单五一
摘要: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适应当前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现状以及原有教育模式的弊端。在此基础上,探索该计划在教育模式、教育理念、考核方式、以及在毕业论文环节做出的重要改革,并出台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培养出一大批能够适应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改革方案;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B)-0000-00
The Exploration of Implementation Plan on Excellent Engineer Program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Zhangjicheng; Zhenglingyun; Shanwuyi
(College?of?Petroleum?Engineering?,?Northeast?Petroleum?University.?Daqing?City,?Heilongjiang?Province,?163318)
Abstract: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is a new kind of educational style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education model and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higher education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Excellent Engineer Education Training Program as well as the drawbacks of the existing petroleum engineering education model. On this basis, we explore the important reforms on educational model, educational concepts,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part of the thesis and introduce appropriate safeguards. So that we can gain a large number of various types of advanced high-quality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that are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petroleum engineering; excellent engineer; Reform programs; safeguards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油气田开发难度不断增大以及国际合作领域的不断扩大,现有的石油工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下对石油人才的要求。针对现有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学生重理论和实践能力缺失等问题,教育部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计划纲要(2010-2020)年》等相关政策,并在2010年6月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各类型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
为贯彻实施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自2011年3月30日起,东北石油大学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特色,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培养“开发-钻井-采油”相结合的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目前完成了2010级石油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为期12周的油藏工程实训、钻井工程实训和采油工程实训3个方向的实践环节,并积极探索和建设有特色的校企合作工程教育模式。
1、“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研究现状
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出台以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及许多著名高校相继进行了此领域的相关研究,从各个层次论述论文该计划的可行性。
扶慧娟[1]等人在2011年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如何培养出实践型工程人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拟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包括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要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这个基础上推行基于问题、项目和案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企业学习阶段,主要是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并学会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完善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综合素养。
徐新成[2]等人在2014年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教育改革进行了探索,他们认为该计划是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举措,是解决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创新能力不强的有效途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是实习基地的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还要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以案例驱动和任务导向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全过程锻炼,让学生参与某一设计工程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并且实施职业资格证书鉴定,从而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在毕业后能够较快的适应岗位工作。
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学者林健[3-4]于2011年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所需采用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典型的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层次化课程体系”和“模块化课程体系”两类。层次化课程体系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由基础课、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三部分构成,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本专业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缩短人才培养周期:模块化课程体系则是由若干个完整的课程模块构成,每一个模块又由若干门课程组成,因此可以灵活的设计和组织具有不同作用的课程模块,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以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2、现有的教育模式的弊端
2.1 “纸质化”的教育模式
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学校重论文轻设计,所以学生偏理论化,只注重了课堂教学和纸质考试,即使参加学校安排的实习也只是“走马观花”,观看一些油田的基础设施,不能参与实际操作,再加上实习时间的限制,所以学生对现场实际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彻底地了解油田的基本生产情况,造成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不对接性。根据实际调研,东北石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在进入油田企业,确定岗位之后,都要进行为期2-3个月的岗前培训,来熟悉现场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操作规程,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这段时间的岗前培训对学生和油田企业来说,都是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2.2 专科生创新能力不强
相对本科生而言,专科生则偏重实践,两年或三年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熟悉油田设施的基本操作规程,但是对操作原理的掌握并不甚明了,加上学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和投入不足,培养模式比较单一,这样无法培养学生深层次解决问题的能力[5]。在油田作业不能正常进行或者发生突发情况时,他们不能给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
因此,现有的针对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育模式均存在一定的弊端,基于这两种情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便应运而生,这个计划主要是针对本科生和专科生教育培养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做出弥补,有效的填补人才市场的断层,旨在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显著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缩短人才上岗的适应周期,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
3、“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改革方案
3.1 改革教育模式
以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进行单一的教育培养,本科生注重理论教育,专科生注重实践,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不同于以往的课堂教学,拟采用“3+1”或“2+2”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学校学习三年或两年基础理论知识,然后用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在基地进行现场操作实习[6]。在校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性的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结构,由浅至深的了解基本原理,稳扎稳打的学好专业课的基本理论,为将来进入实习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进行普通的教学实习,而是要迅速完成角色的转变,把自己看做企业的正式员工,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规定,当然最重要的是参与现场操作实践,在实习教师或企业优秀员工的带领下熟悉现场的各种操作规程,充分运用在校掌握的原理,并应用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以后的工作。
3.2 改革教育理念
传统的课程把获取知识、拥有知识作为主要目标,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理念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只是掌握了知识而没有学会掌握知识的能力,知识没有深化为能力,那么便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我们要将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学生深入了解本专业课程之后,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任务,发放一些材料,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某一项具体任务中,独立自主的完成该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学习效率,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师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共同成长。老师的任务就是监督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然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样做的成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将学生引导学生到一个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科学问题习惯中,这将提高一个人的终生学习能力。
3.3 改革毕业论文环节
在毕业论文环节中,要使毕业设计结合实际并有所创新。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应该不拘于理论,而是应选择现场实际问题,并在生产现场开展选题、设计、答辩等工作,这样可以就现场的实际问题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在现场进行反复地调研、实验、总结,找出解决该类问题的最优解。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也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表达能力,不断地提高对工程实际的了解,最终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质量方面,可由校院二级管理体系或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实行分阶段监督和管理,可以选用中期检查、专家抽查和记录毕业论文日记的方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在论文环节中,学生参与了某一具体问题从提出、设计、实践到最终解决的整个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路,有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独立从事某一具体工程领域的设计与运行。
3.4改革考核方式
在学业考核上,不再是传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结果的考核,而是从注重考试成绩向注重学习过程转变,采用过程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平时成绩,主要是针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各种形式不同阶段的考核、监督和评价,也是考查学生认知过程和综合应用能力;另一部分是基础课程的考试成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可适当增大平时成绩的比例,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着重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考核方式的改革也使得学籍管理机制变得更加灵活,这种方式下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就业模式。
4、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保障条件
4.1 出台经费保障措施
“卓越工程师计划”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高于普通的本科或专科毕业生,而大学的教育相对简单轻松,所以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后,针对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我们可以出台相应的经费保障措施。由学校和企业设立相应的专项经费,对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补助,用于企业实训和和在校日常的创新性实验。除此之外,可以对在该计划中表现优秀或者对该计划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进行奖励,设立奖金名额,对学生进行物质引导和精神支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进该计划的进一步实施。
4.2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严格执行教师聘任制,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岗位培训,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或更高学位,目前我校教师80%以上为博士或在读博士。此外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组织教师对优秀教师的课程进行旁听,分享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形成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并不断完善,打造出了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4.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和课程软件教学,增加学生的兴趣模块,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成效。目前我校已初步建成《石油工程》、《石油工程课程设计》等CAI课件,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CAI课件将课程中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的内容制作成图片和动画,形象逼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基本原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视觉和听觉等多方位的信息的收集和获取,增加了新鲜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网上模拟实验及其过程,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如抽油机教学模拟系统,可以对抽油机工作状况进行诊断,得出示功图,同时可以进行检泵作业,让学生对抽油机的工作状况得到更加直观的认识。
4.4 改善第二课堂的学习效果
学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是能量的获取过程,所以不仅要重视课堂学习的效果,还要改善第二课堂的学习成果,将学习渗入到生活的每个部分。(1)开设石油工程新进展系列专题讲座课。由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主讲教师,介绍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及油藏工程领域前沿理论与技术,让课堂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升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2)开展石油工程学术交流。运用多媒体实时对讲,与同领域其他学校或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开阔学生视野。(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一些有竞争的设计项目和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一些石油行业的基础软件,例如ECLIPSE、PETREL和CMG,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将来进入石油行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5、结束语
石油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在我国工程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先进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通过高校和企业等机构的密切合作,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出适合于石油行业发展需求的卓越人才,为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优势。
致谢
作者感谢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名称:石油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对本文研究工作提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扶慧娟,陈勇.推行"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155- 158.
[2] 徐新成,朱建军,赵春峰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训练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 33(5):223- 226.
[3] 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 9.
[4]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10- 17.
[5] 张智钧.试析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139- 141.
[6] 李爱玲,申少华,胡忠于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研究[J].广东化工,2014,41(10):159-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