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李梅 万小燕
摘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外部环境,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利用社会网络资源应对风险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面临重多不确定性的新创企业,此手段的应用尤为重要。但社会网络究竟如何影响企业的风险值得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文章通过对101家苏、徽、赣、鄂省区的创业企业调查,研究社会网络特征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网络规模、强度、信任对新创企业风险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新创企业;社会网络;风险
新创企业有的是依据已有企业进行的模仿,还有部分则是创造性的实践。前者可以借鉴已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与经验,然而难以找到适合本企业的最优方法;后者要依靠自身的探索来成长,可以学习的经验极少。同作为新创企业,二者面临着一系列相同的难题:如何经营和管理企业?如何挖掘和培养需要的人才?怎样获得资金?怎样扩大市场份额?……正因为如此,新创企业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面临来自市场、资金、技术、人才、企业经营和产品自身等方面的风险。创业风险之大使得约70%的新创企业经营时间不足一年,最终能存活5年以上的只有一成左右。对新创企业风险因素的测量和评价能够有效指导新创企业的实践活动,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其存活率。本文从社会网络中提取出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信任三个指标,对新创企业社会网络和创业风险进行测度和评价,以论证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创业网络特征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
(一)创业网络及其特征
1. 创业网络
创业网络是初创企业各种社会关系的集合体,它还是一个复杂网络系统。分析创业网络与新创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需要明确复杂网络系统的特征。复杂网络系统所具有的自组织、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性质对于新创企业利用创业网络应对风险具有重要意义。自组织性是指系统自发调节网络中的活动以适应某目的;小世界特征指的是亲朋好友、熟人同事之间局域范围内频繁交流,与其他社会主体“长程联系”极少的现象;无标度特征是指某些联系量大的节点更容易与其他节点建立联系,少数节点形成联系中心,其余多数节点只有少数联系的现象;社团结构是指复杂网络中由许多具有相似性的节点组成的子网络,是小世界进一步发展演化的结果。创业网络本质上是个多中心协调体,通过多主体协同互动,提高网络节点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网络构成越是复杂,整体自主协调应对风险的效果越好。
2. 创业网络特征
社会网络囊括亲友同事、合作伙伴、商场政界人士、各种机构等可辨主体,构成网络的实体;另一方面,网络中主体之间存在合作、信任、权威等关系,表现出复杂网络的性质。企业的各种经济行为都是通过社会网络来实现的,而社会网络是主体之间纵横交错的关系结构,难以直接测度。本文认为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信任是企业社会网络的三大表征,通过对这三个指标进行测评,可以量化企业社会网络,便于分析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网络规模是网络中主体的数量,这里指的是与企业达成或将会达成合作关系的主体,也是构成网络的实体;网络强度是网络中线的载重,衡量主体之间合作关系的密切程度;网络信任则用来说明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否存在误导和欺诈等不信任的行为,是对社会环境可信任程度的衡量。
(二)创业网络特征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
社会资本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处于企业社会网络中的合作伙伴能够利用彼此的社会资源,由此增进双方的交流和了解。网络规模越大,企业接触的主体越多,利用资源和了解信息的渠道越多,越能获取蕴含企业风险的信息,也越能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源,企业被淘汰的风险越低;网络强度越高,彼此交流和合作的机会越多,应对风险的方案越稳定可靠;信任程度越深,获取外界支持的成本越低,也越有利于扩大网络规模和加强网络强度,获取企业发展关键信息和关键资源的可能性越高,这对于经验不足、资源短缺的新创企业降低创业风险尤为重要。企业所拥有的社会网络对初创公司有积极的影响,能够降低创业风险,促进新创企业成长。
创业初期基于创业者情感形成的个人网络成为影响新创企业风险的主要因素。据“强关系”假设,创业者个人社交网络和家庭背景能够为新创企业提供必要的物资和情感支持;又根据实际问卷调查分析可知,绝大部分新创企业在创业初期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亲戚的大力帮助,这使得新创企业顺利地度过了“种子期”,降低了过早夭折的风险。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更多的主体加入企业网络,以创业者个人网络为主导的社会网络逐渐演变为以企业合作、战略联盟和产业集群为表现形式的商业网络,复杂网络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社会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强度的加强,网络信任程度的加深,形成多主体协调中心,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复杂网络协调应对风险的效果逐渐显现,这对于降低新创企业风险,维持稳定的合作关系,突破新创企业存活瓶颈(一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今后缓解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压力,降低新创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述,新创企业社会网络规模、网络强度和网络信任对于降低企业风险均有积极作用。由此提出以下假设:H1:新创企业社会网络规模对于降低新创企业风险有积极影响;H2:新创企业社会网络强度对于降低新创企业风险有积极影响;H3:新创企业社会网络信任对于降低新创企业风险有积极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及研究量表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数据。将所要调查的问题划分为基本资料、网络强度、网络规模、网络信任和企业风险五个部分,共31个题项,采用likert五级评分法对除基本资料以外的部分设计问卷答案(研究量表见表1)。深入苏、徽、赣、鄂省区进行问卷调查,获得了151份问卷,剔除成立时间在8年以上或答案不完整或明显敷衍等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共101份有效问卷。
(二)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设计保持了一定的实用性。为了衡量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SPSS19.0进行可靠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做信度和效度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知,各变量α系数均大于0.6,说明采用该问卷进行调查能够得到比较有用的信息,测量结果真实可靠;各因子载荷均大于0.5,说明问卷题项能够很好地测量企业社会网络和风险:基本符合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要求。因此,通过该问卷获得的数据能够作为测量和评价新创企业社会网络与企业风险的客观依据。
(三)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9.0计算每个题项的综合因子得分,分析网络强度、网络规模、网络信任和企业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并以企业风险为因变量,网络强度、网络规模和网络信任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检验社会网络强度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社会网络规模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社会网络信任对新创企业风险的影响。多元回归分析R2为0.631,调整后R2为0.619,F值为54.63,Sig为0.000,具有显著的回归效果。各变量相关系数见表3,假设检验结果见表4,回归分析散点图见图1。
(四) 结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各P值均小于0.05,拒绝不相关假设,接受相关假设。假设1、2、3均获得支持,即企业社会网络强度、规模、信任都与新创企业风险负相关。网络强度越高,新创企业风险越低;网络规模越大,新创企业风险越低;网络信任程度越深,新创企业风险越低。相关系数均大于0.6,企业社会网络规模、强度、信任与新创企业风险紧密相关,且社会网络各表征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网络信任与网络规模、网络强度、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尤为显著。回归分析散点除了一个离群点外,分布在以e=0为中心的横带中,说明该模型是合适的。
三、结论
与成熟企业相比,新创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承受更大的压力。新创企业资金不足、经验缺乏、人力有限、市场空间狭窄等特征决定了其必须较多地依靠社会网络获取各种资源,拓展企业生存空间,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经营目的。创业网络是影响新创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创业网络三大表征中,网络信任与网络规模、网络强度紧密相关,与新创企业风险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网络信任是推动社会网络发展壮大的主要力量,同时也是获取外界支持,降低新创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新创企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扩大网络规模、加强网络强度、深化网络信任来降低企业风险,尤其应注意深化网络信任,以较低的成本维护和发展企业社会网络。
本研究是为了厘清创业网络与新创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期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给出降低新创企业风险的建议,以提高我国新创企业存活率,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数据获取条件的限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性,本文没有考虑地区特征和经营环境的影响,这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福杨,林凤.创业企业人力资源共享联盟初探[J].管理视野,2010(01).
[2]范如国.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J].Science,2007(07).
[3]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邓方,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4]Granovetter M. 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481-510.
[5]张秀娥.创业者社会网络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J].社会科学家,2014(03).
[6]Weber B, Weber C. 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as a means of radical innovation: Relational fit, soci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transfer[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7 (01).
[7]程李梅,范珂.网络特征,资源获取对新创企业绩效影响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01).
[8]Smith D A, Lohrke F T. Entrepreneurial network development: Trusting in the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8(04).
[9]Kan K, Tsai W D. Entrepreneurship and risk aversion[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05).
[10]童欣, 彭华涛.创业企业原生社会网络与衍生社会网络的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3).
[11]Inkpen A C, Tsang E W K. Social capital, networks, and knowledge transfer[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5 (01).
*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10YJA79027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重网络嵌入的中国农民工创业成长机制及路径研究(批准号:71173093)。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