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体系、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实践证明“校中厂、厂中校”合作共建模式是一种创新的高职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Introduction)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教融合和知行合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是增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实现办学优势的核心。近年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以“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学资源和教育目的,采取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形式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形成了“前校后厂”“校厂一体”的办学特色。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中“企业缺乏积极性”“学校一头热”和“校企合作短期效应”等共性问题,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
2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背景("Plant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in plants" is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background)
(1)国外职教模式的借鉴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无论国外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加拿大的CBE模式,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德国的“双元制”,还是以学校为主体的新加坡“教学工厂”,英国“合作教育”模式等,都为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1]。
(2)国内职教经验的积淀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高等职业院校都在不断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就办学形式而言,主要有“企业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校企联合”模式和“职教集团”模式[2]。所有这些校企合作模式为形成“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基础,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3)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模式的形成与实施必须也只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升级衔接配套。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
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装备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环境有别于东部和沿海发达地区。如何适应西部经济发展、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走出一条适合西部产业环境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适合地方产业发展之路。坐落于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西咸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发展契机,充分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建设具有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特征的特色专业、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对社会服务能力[3],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到了既适合区域经济发展,又适合学校和企业发展,更适合高职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这个模式能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这就是“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4]。
3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内涵("Plant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in plants"
is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connotation)
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模式是以真实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教学的一条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新途径,该模式基本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学组织中,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中进行职业教育、实践技能培养,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行为融合,学生与员工的身份融合,教学与生产的过程融合。大力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
校企合作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三种建设模式
(1)引入式是指根据双方合约,将企业资源部分转移至学校,包括设备、技术、师资等,学校为企业提供场地、管理和服务。
(2)共建式是指根据双方合约,学校和企业共建教学工厂,共建教学和实习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核心技术和设备支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能。
(3)招商式学院按照工厂模式及要求建设好硬件厂房等基础设施,采用招商形式进行企业与学院合作。通过双方协商,使学校教育参与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制造和生产。
4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实践("Plant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in plants"is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practice)
校企合作是指在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学校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的要点有三:一是办学理念的更新,强调学校“引进企业、校企共赢”的办学行为。学院创建之初,根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定要求,一并建立了实习工厂——咸阳机床厂,明确了“以产促教、以教促产”的功能定位[5]。学院利用行业基础和职教领域的影响力,联合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集团公司和欧姆龙等多家企业,组建了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二是架构的设计,即校企之间联系纽带的建立和校内组织架构的开放性构成,校企双方互利互惠紧密合作,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学院积淀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格局和“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三是企校资源的共享、取长补短、相互提高,学院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6]。
在实践中,“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色和可操作性,以真实的生产工厂进行实训教学的形式是一条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的捷径,三个融合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学生在“做中学”中提升技能、企业素养得到认知,毕业生就业率提高。既引进了企业化的生产工厂过程,又培养了教师的实践技能,为高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5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成效("Plant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in plants"is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results)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校企合作的基本问题,而且发挥了重要的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了学院教学和管理的同步发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全面提升。
(1)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
学生通过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提高了技术操作水平,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将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合理内化。其中,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是教学车间模式的重点,也是主要的发展方向。
(2)学院教学改革进程的推动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实训教学模式,而是以实训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在实训教学的同时融合理论教学,使教学更加符合高职学生的自然的认知规律和未来社会生产对员工的要求。这是一种职业化教学理念的革新,“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让学院校内实训基地在短暂的时间内实现了科学的、成功的转型,也加速了课程体系设置的不断完善,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热情,推动了学院其他各教学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改革的进程。
(3)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的结合
以往的校内实训基地中的教学管理过于简单化和僵滞化,不符合高职学生的群体特征,使整个管理环节显得非常薄弱。“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三种共建方式不仅引入了优秀的企业资源,而且成功导入了企业标准和文化,使教学车间的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让教学车间中的各个生产环节流畅起来,让教学车间中的工作主体活跃起来。教学管理理念的转变带动了学院多项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使学院教育管理水平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
(4)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对优化师资结构产生两方面的影响。能够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教师的科研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使教师到企业实践常态化,学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邀请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上课,为学院培养“双师”教师团队提供了一条快速的途径。
(5)有利于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
企业文化进入校园,学生在校园内通过实训就可以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职业文化、技能文化、质量文化和竞争文化的对接。
6 “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思考("Plants
i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in plants"is
universities-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thinking)
(1)认识问题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职业教育放在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和促进充分就业全局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因此要树立教育和生产共赢的工学结合观,产学合作的校企双方都应该深刻认识到,产学合作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其他的合作项目都必须围绕这个目标进行。对于学校而言,进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的产学合作就是为了使办学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来达到提高毕业生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日的。对于企业而言,培养人才一方面是企业社会价值的体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合作教育培养的人才,能直接为企业所用。
(2)资金问题
由于“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中的生产原料不再是纯消耗性的,但是,教学过程的融入,使生产效率下降,生产成本和教学成本加大。让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硬件投入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节约教育与企业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3)安全问题
由于教学环节采用生产过程的真实环境的生产和教学,和原来的教学环境相比存在多种安全隐患,为了使教学工厂实训能够安全、稳定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企业、学院、学生签署三方安全协议,明确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意识和规范。
(4)场地问题
提出了“学校建工厂,工厂建学校”新理念,在努力提升“校中厂、厂中校”校企合作模式内涵品质的同时,力求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7]。
7 结论(Conclusion)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大背景下,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和特色创新,提升教育质量和服务能力。学院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实现“厂中校,校中厂”校企合作,实践“做中学、学中做”的产学结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特色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谭平,罗孝高.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模式创新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中厂”模式为例[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1):99-100.
[2] 王治雄,曹明顺,高锦南.“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8):91-92.
[3] 王坤,丁洁,姜庆伟.“校中厂、厂中校”模式下计算机教学车间的创新与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3(8):155-156.
[4] 钟彬杉.“校中厂”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6.
[5] 中国教育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1-07/29/content_50481.htm-2011:第04版.
[6] 邓志辉,赵居礼,王津.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重构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大学教育,2010(4):81-83.
[7] 李国桢.高职学院教学车间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30-32.
作者简介:
王 坤(1966-),男,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计算机教学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