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军
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都能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但改写后命题的意思不能改变,语句要通顺,句子要完整。
把“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指出它的题设和结论,这是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命题后的一道作业题。对于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在发现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时,与同事讨论,大家意见也不一致,教师中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两个角是相等角的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这两种观点的题设和结论明显不同,到底谁更准确呢?笔者赞成第二种观点,理由有二。
1.如果把“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的话,那“同角的补角相等”就改成了“如果两个角是同角,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很明显“如果两个角是同角”的说法就不妥了,两个角怎么是相同的角呢?按照第二种观点则变为“如果两个角是相同角的补角”这就很符合逻辑了。
2.“等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等角,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结论为两个角的补角相等,在其结论中还有一个题设,就是求这两个角的补角,即题设没有概括完,结论中还包含部分题设。
综上所述,“等角的补角相等”题设为两个角是相等角的补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做这一类题目,关键是要看给出的命题是判断什么,最终要证明的是什么,命题的结论就是什么。
下面再来讨论几个容易混淆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写成:
(1)如果一个图形是三角形,那么它的内角和为180°;
(2)如果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那么这个和为180°。
此命题的含义重点落在内角和为180°,所以题设部分应是三角形的内角和,而不是三角形,由三角形内角和才能推出180°这个结论。如果已知事项是三角形,那么它推出的结论就不一定是内角和为180°,也可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一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之和……所以(2)更准确。
例如,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应改为“如果一条线段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那么这条线段等于斜边的一半”。而不能改为“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如,线段垂直平分线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应该为“如果一个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这个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而不能改为“如果是一条线段,那么它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所以笔者认为命题的题设部分应是该陈述句的主体部分,而非定语部分。由陈述句的主語及定语部分才能合理准确地推出命题的结论,另外写完后一定要多读几遍,看看语句是否通顺,看看结论中是否包含部分题设。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