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衔接模式初探

2015-05-30 12:11:16张辉陶黎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

张辉 陶黎

摘要: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本文从学制的角度出发,研究“五年一贯制”和“对口招生”中高职衔接模式,打通中、高等職业教育体系,构建适合职业院校学生成长、发展的桥梁。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五年一贯制  对口招生

0 引言

中高职衔接模式是职业院校采用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中高职衔接模式”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政策法规、招考方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等方面相互衔接、共同合作,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教育模式。

1 中高职衔接模式概述

目前,中高职衔接大致分为两种,即学制衔接模式与非学制衔接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中高职衔接模式

学制衔接模式有两种操作模式,即“五年一贯制”模式和“对口招生”模式。“五年一贯制”面对初中毕业生,经过考试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学制五年,前三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五年一贯制”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实践性、职业性、专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口招生”模式,又称为分段式,即中职学生毕业后参加高职的入学考试,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当前,许多中职学校采用了“3+2”或“3+3”模式。

非学制衔接模式是一种相对灵活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它通过灵活的教学制度以及一定的教学评估手段来实现衔接。申请人员通过规定的考试或评估,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标准,就进入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中高职的衔接。

2 “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

“五年一贯制”将教学分为两个阶段。采用“五年一贯制”的学校,一般将教学分为两个阶段[1],即中职学习阶段和高职学习阶段。中职学习阶段以基本知识和初级技能学习为主;高职学习阶段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在实施过程中将这两个阶段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2.1 “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的优点 “五年一贯制”衔接模式有以下优点:①有好的生源,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一,“五年一贯制”的招生对象是参加统一中考的初中毕业生,学生的基础较好,也较整齐。其二,五年的学制里,可以对中职和高职两个阶段的人才培养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学生能够更系统地进行学习。从这个层面上,“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具有总体上的办学优势,更好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②吸引生源,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目前,职业院校正面临着招生难的问题,“五年一贯制”的教学模式,能同时增加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吸引力。中高职衔接能使师资力量、实训设备等方面进行互补,使教学更顺利地进行。③统一安排教学,有效避免教学重复。“五年一贯制”学习的学生,在五年里完成中职和高职的学习,获得高职毕业证书。与中职和高职独立分开的教育模式相比,能缩短一年的时间。“五年一贯制”在教学过程中,中职与高职教学计划相呼应,在理论课程、实训课程等方面能实现一体化,这样,避免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重复,使教学计划更科学、更高效。

2.2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的缺点 ①五年的学习,学生易产生疲怠。“五年一贯制”实施的是五年制教学过程,时间较为漫长,没有淘汰机制的约束,学生易产生疲怠,影响学业的发展和毕业生的质量。②中高职衔接难以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在“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中高职院校是不同的机构,这样的合作易流于形式,一般是3年中职和2年高职的简单相加,不是真正的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甚至在办学主体之间还存在权力、利益、责任等方面的博弈[2],使得“五年一贯制”名不副实,使得教学质量下降。③淡化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界线,不利于高职教育的发展。从办学层次的角度来看,高职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层面不同。中高职衔接的“五年一贯制”做法,使得中职与高职之间的界线淡化,不利于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属性的展现。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不经过考试就能读高职院校,淡化了高职的升学价值,也降低了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

2.3 完善建议 ①改革考核方法,实行学分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学分制体现学生的学业构造和完成状况,阶段性考核为学生建立起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学习,促进学生学业发展。②健全监督机制,促使中高职院校的有机融合。为了避免中高职学校在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时候各自为阵,需要使用一定的监督机制对采取“五年一贯制”招生的中高职院校进行监督。在专业建设上要协调统一,在学校管理、经费预算、教学交流等多方面进行沟通,实现“五年一贯制”的真正落实。③中职阶段实行人才分流。中职阶段实行人才的分流,主要表现为:第一,对中职阶段的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设置必要的“门槛”要求,划清中高职的边界,使学生有升学的意识,获得高等院校学生的自我认知。第二,对学生负责,通过必要的测试,对于不适宜继续升入高职的学生,调整教学策略。不适宜继续升学的同学,侧重职业技能训练,对适合升学的同学,进行升学训练。

3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3+2”模式或“3+3”模式)

3.1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的优点 ①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口招生”模式,从教学过程来看,是中高职院校的合作培养,在保持教学系统与教学目标的独立的状况下,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对接,形成了教育培养的合力。②提升教学效益。“对口招生”模式对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有现实意义。中职学生进入相关专业的高职学习,在专业技能上实现从初级技术工人向高级技能型人才转变,实现中高职教育的对接,节约了人才培养的时间跨度,提升教学效益。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③促进中职和高职“双赢”。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在联合招生培养实施“3+2”或者“3+3”模式之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职学校的招生吸引力。此外,中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资源共享,促进“双赢”。

3.2 “对口招生”衔接模式的缺点 ①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容易厌学。“对口招生”衔接模式中职学生不用参加高考进入高职学校,学生易松懈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进入高职学校学习后,会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其二,由于“对口招生”的中高职衔接模式学生连续五年以上的专业课程学习,易产生倦怠,造成“厌学”现象产生。②降低了高职院校的门滥,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选择“对口招生”模式的中职学生,在三年的中职学习后,能进入对口专业的联办高职院校继续学习。这种方式学生不用参加高考,升学较为轻松,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三年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从而放松了日常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降低。

3.3 完善建议 ①抓好教学关,实施成绩的动态评估。面对“对口招生”模式的优缺点,学校对选择该模式的相关专业学习的学生,制定动态的成绩动态评估,将过程性评估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学习。②增加模式专业选择的灵活性,实行必要的竞争机制。增加一些有效的竞争方式,在促进中职学生继续发展的同时,能具有一些外部环境的刺激,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③严格把好招生关,加强中高职学校的沟通与协作。首先,严格规范的做好招生,可以优化生源,也能体现“对口招生”模式公平公正,保证“对口招生”模式良性发展,更具吸引力。其次,加强中高职学校的沟通与协作,促进教学与管理的衔接。中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资源等方面更好的沟通与协作,避免不必要的教学重复和资源浪费,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无论是“五年一贯制”,还是“对口招生”模式,其根本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是解决中高职衔接的发展问题,从而实现真正的中高职衔接一体化的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育锋.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2(10).

[2]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2(7).

[3]范敏,芦京昌.中、高职衔接的模式、問题及创新——以杭州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2(08).

作者简介:

张辉(1977-),女,湖北武汉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在读;陶黎(1981-),女,湖北武汉人,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五年一贯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亚太教育(2016年36期)2017-01-17 17:43:51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黑河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14:35:56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9:02:20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19:27:52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4:59:33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6:42:05
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分析
如何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14:01
可持续发展视阈下五年一贯制英语课程衔接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5:56
基于职业能力养成的“五年一贯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6期)2016-07-12 14:2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