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医学院校就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2015-05-30 18:55杜琳琳
大学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医学生

杜琳琳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适应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适应当今社会的巨大变化。高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存在着“人学的空场”的现象。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探索构建高等医学院校的就业教育体系,切实促进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推动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教育体系的人本化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医学生 高校就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4-0126-02

纵观当前高等学校的就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从实践效果来看,当前高校的就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一、高校就业教育中存在“人学空场”现象

“人学空场”源自萨特哲学。在高校的就业教育中的“人学空场”主要是指在就业教育的实践教育中,不是以受教育者即青年学生为主体,在施教过程中,就业教育常常会放弃教育的角色,而以日常的管理工作代替教育的职能。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大学生受教育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差异性,忽视了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由此使得就业教育背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过程和方法流于形式。

(一)就业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流于形式,照本宣科地灌输理论,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教育的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形式相对单调,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么惯用传统方法,要么过度应用现代方法,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弱化了就业教育的本质功能。

(二)就业教育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最大化地实现教育的功能。就业教育不应将教育对象仅仅确定为毕业生,而应将范围扩大到全体学生。就业教育的方法体系要贴合当今大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职业发展动态,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很难达到就业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就业教育资源缺乏有效利用

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及未来发展预期不同,不能“一刀切”,将不同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共同进行就业教育,这样忽视了专业学科的特点。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及时了解未来职业发展动态和当前就业形势。

(四)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就业教育方面的专业化教师较少,高校开设针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多数由辅导员老师完成教学。未来职业发展要求此方面的教师专业化程度高,高校应当培养就业教育专门力量,在提高专业培养队伍素质的同时,提升学生整体就业意识和认识水平。

二、开展高校就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人的发展不应决定于意识,不能脱离人的客观现实、物质条件从观念出发,而应决定于存在与生活从现实出发。“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承担者是人,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更好地解决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就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人的能力和素质,满足人的需求,保护人的利益,在各项事业的开展过程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所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和谐之基。开展高质量的就业教育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和谐发展,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利益,关系到巩固目前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的各项成果。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看待和指导解决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各种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从学生实际、当前就业形势、医学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出发,才能构建完整、系统、创新、务实的高等医学院就业教育体系。

三、构建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教育体系

(一)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教育

就业教育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活,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在原有传统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基础上,构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灵活的就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就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1.就业观念意识及适应性教育

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向,发挥教育引导优势,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就业观念、期望值。在开展就业观念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医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我、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将专业知识与就业知识相结合,从专业角度培养学生,使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意识。

2.就业能力提升教育

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在学习知识、开发综合素质的同时,获得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就业能力提升,要融汇在各种教育形式之中。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生做事能力的最佳途径。

3.未来职业规划教育

学校引进社会上的优秀职业规划师为学生作系列专题报告,或者输送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使就业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这样才能够确保在新生入学之初便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使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求职技巧和实践演练教育

就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特点,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样式展现,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得真实的体会。职场模拟演练、影片赏析、参观医院实际工作……都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外学到实用的求职技巧。这方面的教育需要认真对待,不要流于形式,要时刻注意学生们的自身特点,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应因人而异。

(二)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促进高等医学院校师生共同成长

建设文化强国,关键在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更高的医德素养: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尊重病人人格与权利;文明礼貌服务;廉洁奉公;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隐私;互学互尊,团结协作;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医德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关注职业道德教育,需要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共同成长。高等医学院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就必须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强化法治教育,提升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法治素养

遵纪守法应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一旦我们淡化了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就会严重影响到经济建设的进程。高等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法治观念强的合格专业人才。医生这一神圣职业,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被人为地附加了很多不合法规的因素,医药回扣、私收红包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因此高等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医学生的法治教育,突出公正、平等、自由、秩序等法的基本精神,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及社会实际情况,把握培养法律信仰和法治精神的主要任务,切实增强医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效,多渠道全方位提高医学生的法治意识。

(四)提升后期调查跟踪服务,奠定就业教育体系现实基础

高等医学院校以现代医疗理念为指导,把医学生就业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教育体系,注重加强理想、信念和人生教育,以及向基层、扎根基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医疗职业发展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医疗卫生保健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就业指导教师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和就业实践中发掘、归纳、总结、提炼就业规律、知识,树立就业典型。学校建立基层就业毕业生与学校的联系机制,做好跟踪服务。长期深入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调研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既有利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培养针对性,为就业指导教育提供现实依据,又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使学生就业渠道更加通畅。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佳卓.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教育研究[J].科技资讯,2014(9):252-252.

[2] 徐松美.社会学习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就业教育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3):56-59.

[3] 胡海影.论高校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5):126-128.

[责任编辑:覃侣冰]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医学生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