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荣
【摘要】目前,初中历史教学是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正经历着转型和变化。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学习兴趣 探究学习 课堂效果
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这些现状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拙见。
一、历史课的导入语设计要有吸引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的持续性不强。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都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导入语新奇、有趣,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历史告诉我们什么》这一课,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结合当前形势笔者认为:这一课应先告诉学生如何做人的道理以及应做怎样的人。所以讲这一课时导语是: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诸葛亮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一问题的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就七嘴八舌的议论。但他们并不能说出准确的答案。这时,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象诸葛亮,受到了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有的遗臭万年,象奸臣秦桧,长跪地上向人民请罪。”从而出示有关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历史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作为人文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人类社会以来的一切,包括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这对初中生而言是比较遥远的过去,太过抽象;再加上初中生所处的年龄段,他们抽象思维还未完全形成,对事物的理解更侧重于感性认识。以往历史教师使用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使用直观教具:历史地图、历史图片、历史图表等。这些直观教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理解历史概念,然而这些直观教具大多数为静止教具,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正以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特点弥补传统教学中的这一缺陷。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事物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富于感染力,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时,可以先放映一段《甲午风云》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炮火纷飞的历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上多使用探究性学习
“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指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和引导学生用类似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方法。首先,对探究性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需以相适应的学习内容为载体。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内容以教材为依据,如:《人类的起源》、《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等。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基础及注重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其次,教师要勇于接受挑战。对于教师而言,一般对接受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已驾轻就熟,习以为常。开展探究性学习,对其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和能力,他们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知识更新的能力和善于指导和激励学生探究的能力。
四、教师必须注意整合学科间教育资源
传统的历史教学强调历史学科知识自成一体,极少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从而割裂了知识的整体性。历史新课程强调模块教学,在趋于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譬如,在政治史模块中增加了政治学科中的政体、国体、法律的专业知识;在经济史模块中增加了许多专业化名词,如产权制度、公司制、股份制、外向型经济、资源配置等;在文化史模块中涉及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識。显然,教师原有的知识储备已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则要高度重视学科间的整合与合作;相关学科的教师要注意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协商,并且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要求,尝试着上不同学科整合的课。让学生从历史、地理、宗教、政治等多角度探究学科问题,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复合化。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尝试,不仅既使学生在一堂课中获得多元化知识,完成了历史教学任务,又使学生感受到各种知识是融合贯通的,拓宽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五、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观
教师必须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专业水平。当外在的权威失去后,当学生知道自己具有哪些权利和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时,当强权和体罚成为过街老鼠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就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去建立。当课堂向学生开放时,向学生的思维深处开放时,教师能不能驾驭得了课堂,就要看自己的修养和水平,而不是单单靠所谓的教学机智就解决得了的。提升教师的人文修养和学术水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绝不是靠学校规定学几本名著或什么读本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教师的内在要求,应该是自己一辈子的追求,是终身的学习。
总之,新课程对历史教师和历史课堂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深入挖掘、整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强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让我们的历史教学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靖,林德芳:《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导向:兼及应对高考思维训练》,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2]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