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智力
摘 要:技校生是当代青少年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当代技校生无论在思想观念还是在行为模式上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技校生价值观念在总体上体现为一种以自我满足为基点的价值观。所以,青少年技校生的价值观念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他们的价值目标从理想转到现实,社会责任感缺乏;注重自我、追求自由、强调个人特长与个人抱负的实现。
关键词:偶像变迁;价值观;道德品质;榜样
人生价值观乃是个体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所谓“古松三态”就是这个道理:在木匠看来,古松是一棵梁;在画家看来,古松是美丽的风景;在种地的农民看来,古松可以遮阳,是一方阴凉地。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看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并且由此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人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人生,用什么尺度观察社会,以什么样的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一个价值观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深入,人们不仅丰富了物质生活,精神空间也随之扩大,长辈们曾经奉若神明的一些金科玉律,在下一代很少见到了。而技校生的身心尚未成熟,他们的思维、情感处于变化发展之中,主观需要难有理智稳定的把握,致使他们常陷于随意性、多变性的状态之中,幼稚、动荡构成其主观形态。而他们眼中的客观世界又表现为纷繁复杂、动荡变迁,彼此矛盾,没有清晰的价值判断标准,因而作为价值主体的技校生,其主观与客观就常处于矛盾与冲突之中。而在现代我们技校生的社会生活中,这种矛盾与冲突最明显的莫过于英雄榜样的地位逐渐弱化,明星偶像的作用开始风云突起,那么,我们首先来关注一下这种偶像的变迁现象。
一、偶像的变迁现象
王国维曾说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实际上细想想,又何独文学一道如此呢,其他事物也莫不如此——因着时代变迁而千姿百態,迥然有异,就比如我们这里说的偶像。
偶像,可以说是青年人在其人生成长历程中所选择的情感载体与行为榜样。一个时代的偶像们身上,其实都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梦,同样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观。从追星族的崛起,我们就知道而今的偶像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为当代都市青年的人生偶像已与上一代青年的选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观。20世纪50年代,偶像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是电影《英雄儿女》里手执爆破筒扑向敌群的战斗英雄王成,是舍身勇堵枪眼的黄继光;60年代,偶像是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是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铁人王进喜,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70年代,偶像可能就是那个白卷英雄张铁生;到了八九十年代,偶像就更多了,乔丹、张海迪、赖宁、孔繁森、香港四大天王……而如今,偶像则是周杰伦、姚明、比尔·盖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从小农社会向现代化的过渡中,历经传统的社会主义社会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变迁都带来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以信息高科技为生产和传播的新兴文化产业,以大量的影视、音响、多媒体和电子读物涌向市场,这不能不影响人们对青春偶像的选择。美国社会学家布鲁默进行的“电影与行为”大规模研究也发现,青少年在很大程度上模仿学习电影明星的风度习惯、讲话风格、外在行为以及服装款式。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第二次成长期,具有可塑性,因此好的人物形象、人物事迹能涤荡他们的心灵,有助于培养其健康的人格。
统一化的榜样已让位于多元化的偶像,我们看到从过往的烟云中重新出发的青少年尤其是技校生在走向不断自恋的历程中,“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二、当代技校生的价值观
确实,榜样与偶像的这种错位,缺乏正确的榜样是一种尴尬的事变。说明了现在在校的技校生价值观的一种明显变化,因此因势利导的思想教育与行为矫正迫在眉睫。而在其现象背后所清楚显示出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在这群自觉接受后现代文化影射的青年人,尤其是技校生身上,我们异常明显地看到了他们有着鲜明的价值观特点。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当代技校生价值观念在总体上体现为一种以自我满足为基点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既不同于西方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又不同于我国现阶段所主张的个人与集体双向互动式集体主义观念,而是表现为在自我价值基础上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整合。具体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修养不高,技校生对德育、政治课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个人主义蔓延;缺乏正确的榜样,多为“追星”。
改革的大潮冲垮了我们原有的社会价值体系,而新的价值体系的形成又需要一个逐步构建的长期过程,这就造成了当前社会总价值体系还比较混乱的状况。这种状况对技校学生的巨大影响与他们本身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技校生对待人生的态度极为复杂、易变。一方面学生对人生的积极方面是首肯的;另一方面他们对人生目的、生活方式的态度往往又持消极、怀疑的态度。这两方面同时存在于学生思想中,造成了学生思想上“忽阴忽晴”的易变现象。现在的青少年虽然不再束缚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古训之中,但是中华文化特有的陶冶使他们不可能不去反观自己的精神世界,价值定位到底是外在的功利物质还是内在的精神追求?
三、提高技校学生人生价值观水准的若干建议
1.加强全民道德建设,改善学校德育的外部社会环境,重建新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
自九十年代以来,广大技工学校的德育工作比以前大为加强,并在德育内容、目标、方法、途径诸方面均作了较大改革,以求提高其实效性。但几年的实践结果表明,技工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仍有下降和恶化之趋势,主要原因还在于学校外部的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和文化变动极大地触动了我国的文化精神体系,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思想最为活跃、最易变动、最不定型的青少年群体。正是由于社会大环境这个源头存在着问题,青少年作为接受主体具有极大的盲目性和趋同心理,社会提供什么,他们才会接受什么。就像前面所提到的偶像对青少年所起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无升学压力的技校生而言更是如此。优化社会环境,就是用正确的舆论引导青年,不仅引导他们建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而且引导青年建构理想的道德人格,其中最根本的是帮助青年正确理解人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所以加强青少年教育固然重要,我们还必须从社会大环境这个源头上着手,才是治标又治本。
中共中央已正式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我国以德治国思想的实践。《纲要》的实施进一步净化了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净化人们心灵,优化人类环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设一个健康和谐的氛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2.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对技校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众所周知,父母养育方式、学校的教育等因素,无一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人格的形成。那么家庭、学校老师的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榜样法,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技校的教育环境中,教师的言行极大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优秀学生的奖励也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以及特别注意及时发现、广泛宣传英雄模范人物。实践法,我们应利用各种学习、实践和社会生活的机会,如各种实习实训、义务劳动、社会公益活动,对他们进行情感陶冶,让他们获得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3.从小抓起,增强技校生个人的自我教育能力
技校学生目前是人生观、世界观成熟的时期,是科学人生观教育的关键期。因为科学人生观是在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后天环境的不断影响下而逐渐形成、成熟的。所以对于他们的教育要从小抓起,还要重视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育就是要迫使人去思考自己。”科恩在《自我论》中谈到自我教育时也说:“在关系到最高生活价值方面,教会别人是不可能的,每一个人都应自己教育自己,可能做到的只是帮助他更深刻地理解周围世界和自己,成为自己,实现比他身上现有的更好的东西。”科恩的论述绝好地说明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自我教育,别人不能代替。
总之,“德者,才之帅也”。德是人才的灵魂,具备了德性,人才能真正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才能发挥潜能,磨炼砥砺,真正成才。
编辑 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