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以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作为教师应如何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值得我们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学生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课,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信息技术有着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如何从信息技术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具体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必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有这样的误解:一是认为学生本身就对计算机充满好奇,无需教师激发;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多媒体课件来帮助教学,就会让学生感兴趣。但结果往往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学生往往会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热情逐渐下降,最终兴趣全无,特别是讲理论知识、程序设计等枯燥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而下面的学生则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多媒体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但也是好景不长,其本质上与强制灌输没什么区别,从而使学生渐失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兴趣中自主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学生“领进门”,告诉学生注意事项和基本游戏规则,消除掉其停留在门外面的神秘感,剩下的事情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掌握并获得每章每节的每一个知识点,自主地构建信息技术知识体系,这是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学习主题或是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要求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去探索,能否解决问题并不是重点,关键是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一定的经验,这种经验包括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以及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只有让学生以经历自主探究、主动学习,才能真正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最终构成学习兴趣與自主学习良好的互动。
二、合作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对于班级教学只强调发挥个别作用化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如果采用合作学习策略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的策略?由于学生在信息技术素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就要在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在信息技术水平上存在的差异是很大的,对于经常接触电脑的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学起来显得非常简单,而对于从来没有碰过或者很少接触电脑的学生而言,掌握信息技术并不容易,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要求信息技术教学应该赋予他们一定的主动选择的权利,为此,我们将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以让他们学得更多更深,再将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在组内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知识讲解与基础技能的训练。另外,就是要构建具有合作功能的小组,就是将基础较好、基础一般和基础较差的学生组成班级学习小组,实现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例如,在制作电子表格时,在以往教学中,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非常多,教师不能一一照顾到,课堂教学效率也不高。通过学习小组的构建,公式编辑、工具菜单使用等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小组内解决,通过组内讨论、相互启发,使每一位学生都掌握知识,提高效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沟通能力。
三、让学生学会应用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常常从学科的角度出发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传授学科知识,这样一味地灌输忽视了信息技术的工具性与价值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特别强调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要实施应用中学习,我们必须强化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一是要把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觉主动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言传身教,将信息技术引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避免出现信息技术只为教师所用,学生只为教师所驱动的状态。二是信息技术课程应定位于服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即学以致用,只有在应用中解决问题才能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价值所在,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对待技术的态度,领悟信息技术的方法,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未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应用要求我们教师要在形式上多样化,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用心的人,把握好教学策略的时机与技巧,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找到一套适合所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参考文献:
[1]李德进.学习和学习力[J].人民论坛,2004(9).
[2]张清能.信息技术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