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振坤
摘 要: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意义和作用、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分学段预习策略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谈到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力求实现课堂高效。
关键词:自学能力;预习策略;课堂高效
众所周知,课前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谈谈自己的
看法。
一、养成良好预习习惯的意义和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复
习、巩固旧知,初步感知新知,更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知识上的准备。笔者认为,课堂要高效,预习必先行。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课前如没有准备,则听课被动,对重点、难点抓不准,听课效果就欠佳。反之,如果课前有准备,那么课堂上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课堂反应就快,因此对不懂的知识和生成性问题在上课时会格外留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
二、预习的任务及方法
平时,许多学生认为把课文读一读,生字写一写就是预习,这显然不准确。那么到底怎样的预习才算有效呢?
(一)课前自学,为走进生本课堂做好准备
“先做后学”“先学后教”是高效课堂一直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我们很明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布置预习时是否立足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努力使学生学会不教而学呢?其实,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策略和方法都不一样。下面我就具体谈谈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小学低年级应紧抓“五笔预习法”,指导孩子学会自主预习。在教学中,我们不妨引领学生采用“五笔预习法”进行预习,即:一标小节号;二圈生字宝;三画好词语;四把好句找;五打小问号;动笔预习好。
1.“一标小节号”,即让学生在课文自然段前标出序号,对文章有一种感性认识。
2.“二圈生字宝”,在完成第一步后,对照课后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以便加深印象。
3.“三画好词语”,就是划出需要理解和积累的词语、词组等,便于孩子朗读和积累语言。
4.“四把好句找”,就是划出妙词佳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内化吸收,训练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力。
5.“五打小问号”,就是在完成上述四步之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
(二)小学中高段语文课前预习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背景、搜集整理资料。小学高年級的有些文章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想使课堂高效,学生在课前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相关信息,查阅课外资料,继而细致地整理,才能做到有备而学。
2.分步朗读。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初读,要求能够读准生字、新词即可,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错读、不漏读;第二步有感情地读,这一阶段要求学生理解读,走近作者、深入文本;第三步则是精读,此时需要细致地朗读、思考,解决问题,直至内化、吸收,实现由学到用的真正转变。
3.解决文章中的生字、新词、重点语句。具体应从“读、圈、查、划、抄”入手,做到循序渐进。
(1)读。反复读课文,体会语言美,品味句式美,丰富词汇。
(2)圈。找出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圈划之,以备老师讲解时认真听、仔细记,做到难点突出。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和词的音、形、义,便于在阅读中理解词语,加深印象。
(4)划。画出课文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段,做到重点突出。
(5)抄。将课文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词或者优美的语句等抄写在积累本上,巩固记忆。
4.提出见解,解决课后思考习题。这一步是较高层次的要求。要求学生有见解,有疑问,做批注或是标记,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等符号。这样,当老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学生也就容易心领神会了。
三、及时进行预习检查
任何一件事仅有目的和计划是不够的,要想有效果,关键还在于落实。预习也不例外,在指导学生预习后,老师必须认真检查,这样学生才会有认真去做好预习的动力。如若老师课堂上花三四分钟进行检查,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提高预习的有效性。然而,教无定法,对于孩子们来说,预习应当是简易实用的,孩子们喜欢的。因此预习必须从兴趣入手,激发孩子们课前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孩子们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培养其创新意识,灵动思维,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总之,要想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得掌握自学的方法,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听讲,提高听课效率,力求课堂高效。
参考文献:
杨永霞.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浅探.学周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