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善
摘 要:活动是思品课教与学的中介。活动教学不妨从情境的创设、生活化的活动设计、体验性的活动内容三个方面入手,打造高效思品课教学。
关键词:活动情境;组织活动;时间
思品与社会课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要途径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从语文教师转型到思品课教师,我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
践,也逐渐领悟了思品与社会这门学科独特的魅力所在,同时在教学中也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一、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使课程内容“活”起来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单纯地说教,讲教科书,而是要指导学生的活动。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思品与社会课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素材,如调查走访、辩论、情境表演、撰写报告书、游戏、辨析、制作图表、小组讨论、模拟活动等许多生动形象的活动实践。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项教学活动的效用,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如在教学四年级上“维护自己的尊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将道德要求内化为道德动机,达到自尊自爱这一目的。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活动情境,先播放了“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动画片和讲述了“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故事”,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自励情境中,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然后设置情景剧,让学生模拟与外国人交往的各种行为,让学生辨析哪些行为值得提倡,哪些行为有失国体必须剔除。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失尊严的人和事?如果你是当事人该怎样处理?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言行再次进行修正,达到自尊自爱的目的。这样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活动,使课堂内容“实”起来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應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内在整合。学生的生活对教材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社会这一核心资源。要重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对生活的体验、感悟、认识中提升道德体验和素养,获得真实的道德认识。例如教学“怎样讨价还价”一课时,如何购物对成年人来说是常识,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课前我设计了让学生体验购物的任务,要求同学们周六到你认为合适的购物地点帮妈妈进行一次购物之旅。具体要求是:每人购买2千克苹果,2千克香蕉,2千克梨。记下购物地点,卖方的价格,你的还价,成交价,爸爸妈妈对商品质量的评价。课中进行交流汇报,分享讨价还价的经验。同学们有的要一定要货比三家再做决定,有的说多挑商品的毛病,有的说要学会看卖家,如果是自家产的肯定便宜,有的说几个人联合起来去批发市场肯定便宜,有的说早市便宜……通过收集、体验、设计等内容学生把社会大课堂的内容融入“课堂小社会”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讲价的技巧,还增长了生活经验和实践才干。生活化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堂”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就是我们加强实践和锻炼的大
课堂。
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验活动的时间,使课堂效果“高效”起来
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积累、内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思品与社会课活动的设计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活动主题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作为任课教师不能仅仅将活动设计局限于每周的两节课中,应及早做出活动计划,对时间长的活动及早做出安排,给学生留下充足的体验时间。如在教学“学校里的规则”一课时,本节课活动的主题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中的规则,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规则,教育学生要守规则。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前安排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当作课余时间调查、了解,通过调查、访门、观察了解学校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是针对什么制订的。让学生做好调查记录,访问日记,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班级的班规。课中我重点让学生从制订制度的出发点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作为学生我应该怎样做。课后我要求学生成立规则遵守监督小组,对学生遵守规则的情况及时督促、检查、反馈。这样由于提前安排,课前的调查、收集、设计。课中点到为止的内化,课后画龙点睛的拓展延伸。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认识、体验了规则存在的必要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经历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懂得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遵守校纪校规、遵守纪律的思想深深扎入学生心中。课堂效果真正达到了高效、有效。如果这些枯燥的条款只凭课堂中教师空洞、干巴巴的讲解,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很难起到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思品与社会课活动设计的基础。教师言真意切的说教抵不上学生亲身体验中所获得的感悟。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让课堂回归到学生真实的、感性的、现实的、具体的、动态的活动中来,让思想品德与社会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孙国河.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设计.成功:教育,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