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西
【摘 要】
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简单总结了几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课形式,并以课堂教学的具体实例加以说明。
【关键词】
导课形式 学生 学习兴趣
“导课”是指教师通过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际、课程内容等多方面的因素,设计恰当且艺术的方式方法把学生引进一种课堂氛围,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学环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产生主动学习的想法,愿意去深入探究,从而对所学知识能够深刻理解,取得优异的成绩。而在一堂课中,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便是导课。虽然导课在整个课堂中所占的时间很短,但只要能好好利用,使其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因此导课是每一位教师都应重视的一个课堂环节。那么什么样的导课形式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就依据我的经验来谈一谈在生物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种导课形式。
1.以热点新闻导入
这里所说的热点新闻是指在社会上曾经引起过广泛性讨论或关注的事件,而这些事件不一定是最近发生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能涉及到我们所要讲授的知识,当然,所选择的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越好,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留意、多关注新闻,充实自己的大脑,把能够为我们所用的新闻记录在案,在日后的教学中用到时能够有迹可循。
例如,在讲“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细胞”时,可以用这则新闻导入:2003年4月起,在中国广东省及香港地区爆发了一种流行性的严重呼吸道综合症,这种病症是由于某种冠状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称为SARS病毒),属于非典型性肺炎之一。该病在全球各地广泛扩散,有超过8000人染病,近800人死亡,其中中国(包括香港)的感染和死亡人数最多。
读完这则新闻以后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病毒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2)SARS病毒属于哪一类病毒?(3)病毒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繁殖后代?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知识点时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又如,在讲“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时,可以用这则新闻导入:2008年,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个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
读完这则新闻后可以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质的检测值?(2)蛋白质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功能?学生在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蛋白质功能”这两个知识点时便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2.以游戏导入
游戏可以给人带来成就感和愉悦感,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学生很愿意主动参与进去,学生若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对知识的理解自然更好。
例如,在讲“人教版生物选修三专题一,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以下材料:剪刀、针、线、纸制圆环、与纸制圆环宽度相等的长条形纸片。游戏的内容是利用手中的工具将纸制圆环与长条形纸片相连。
由于材料的限定,在游戏中,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用剪刀将圆环剪开,用针线缝合圆环与长条形纸片。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便不难理解在基因工程的工具中应有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这些工具及这些工具的作用了。
又如,在讲“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四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时,可以给学生呈现四个字:的、蓝、天、是。然后让学生选用这几个字拼成一句四个字的话,文字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以不使用。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会明白不是必须四个字都有才能组成话,如“蓝蓝的天”;也不是随意组合在一起就可以成为一句话,如“的是的天”。这样在讲“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例”时就很容易理解基因不是随意的DNA片段了。而在讲“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这一知识点时,学生也能明白遗传信息是蕴藏在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了。
3.以贴近生活的生物现象设疑导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现象是可以用生物学知识来理解的,而把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事情与生物知识相联系,学生会觉得学习生物知识是很有用处的,愿意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
例如,在讲“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时,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疑导入:(1)手脚有时候会磨出“水泡”,“水泡”是如何产生的呢?(2)在医院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这是为什么?
学生在学习“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这一知识时就可以解决“水泡”问题,而在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这一知识时就明白为什么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了。
又如,在讲“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三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时,也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设疑导入:(1)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现象?(2)植物为什么会向光生长?
带着这样的疑问学习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学生便可以解答这种常见现象了原因了。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的分布不均造成的。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生长素多于向光侧,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4.以科学故事导入
在生物的科学史上有很多科学家巧妙的运用科学方法的实验发现一些科学事实或是在发现科学事实的过程中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以这些故事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极大的启发。
例如,在讲“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时,可以以1783年斯帕兰扎尼实验导入:将食物装在打有小孔的金属管或小球中,并让动物吞下装有肉块的小球,这样食物就不会受物理性消化的影响,而胃中的液体却可以进入小球中。过一段时间,把小球取出来,发现小球内的肉块消失了。
通过对这个实验的分析学生能够得到这样一个信息——是胃内的物质让肉块消失了,而这种物质是什么,自然成为学生想迫切知道的问题。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也就由被动变为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