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程序设计”新型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

2015-05-30 00:48:02蒋红芬等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蒋红芬等

摘 要: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逐步提高,传统评价体系的不适应性逐渐凸显,新的评价体系初具雏形。对“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大胆探索,并实践于具体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任务引导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即“预习—教—学—做—复习”是一个有机整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双方围绕知识点展开良性互动。这套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一体化发展,从运用到创新全方位提升,为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进行了有益实践。

关键词:C程序设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4-0106-04

0 引言

“C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学科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Java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它的核心知识点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和基础理论、数据类型、三大结构(顺序、选择、循环)、函数、指针和文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C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培养学生扎实的编程开发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基础必修课,但是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采用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消化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不能很好的融为一体,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和激发。因而学生的理论知识难以消化,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完备的理论指导,只能盲目跟从,而操作技能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虽然“C程序设计”已经有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计划,但实验课时大部分专业安排16学时,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此学时数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总学时数的限制,各专业又无能为力。因此,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通常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方式,称为“理实一体化”,这种结合是双方互动的结合,而不是机械的“对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强调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会造成双方的背离,不仅理论要和实践紧密结合,实践也要与理论紧密结合。“理实一体化”思想可以让我们的实践与教学摆脱“相互脱离”的危险,它虽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许多不同,但绝不摒弃传统教学方法,也不会与之对立,而是互相弥补,互相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强调了师生双方在设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指导下,边教、边学、边做,既丰富了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又提高了整体教学质量。

经过教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在“C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真正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同时并存、促进的教学体系,能较好的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引导“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以提取生成自我知识的过程,而并非知识经验由外向内的输入过程,已有的认知结构是生成新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新知识的生成是通过学习者主动积极的加工完成的。学习者需根据学习活动,进行学习计划、监视、批评和调节,以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应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通过概括、分析、推理引导学生建构起相关知识。针对“C程序设计”课程实验课时不足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引导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实践,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以学生为中心,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2.1 任务引导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每次课后任课教师给学生设定目标、布置任务,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并提出要求。例如讲完循环,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随机产生若干名学生年龄,按从小到大排序输出;以引导学生课后复习循环的内容,同时,预习数组、排序算法、随机数函数等相关知识点。根据任务引导思想,把“C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以下知识点:输入输出方法、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顺序结構、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数组、函数、指针、结构体、文件以及综合程序设计。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程序案例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要使设计的案例切合实际生活和专业特点。学生通过对不同案例的分析和理解,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容,最后通过综合程序设计把整个课程的全部内容贯穿起来。学生不仅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全部地掌握课程内容,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2 教学场地一体化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一致性,因此,教学场地一体化是“理实一体化”正常实施的一种重要因素。为了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的,教学场所设置在云计算与智能信息实验室,在教室的前后配备双投影屏幕,保证师生人手一台电脑。同时,学院针对大一新生都未配备电脑这一特点,在晚自习时间为开课班级开放机房,鼓励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机房进行课前预习和复习。机房的预习和复习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3 把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

传统教学模式容易把理论与实践割裂开来,以致出现教师空讲现象,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把理论、实践融合为有机整体。融化过程中,要求教师娴熟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工作。例如讲到数组章节,根据课前布置的排序任务展开学习,根据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来检验并总结学习过程,以达到学生主动学习、实践、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因为有机房提前预习和复习的良好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多思考、多讲、多实践,教师起引导、补充、完善、指导、总结的作用。这一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灵活的融合案例教学法、启发教学法、谈话法、演示法、现场操作法、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践证明,经过良性互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高了,机房晚自习的学习氛围更浓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力都得到很大提升。

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程序编制和调试的能力,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课程考核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为后续课程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通过考核既要能考察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能考核出基本操作技能情况,传统的考核方式都是笔试形式,对于调试能力无从考核,缺点非常明显。

为了科学客观的评价学习效果,结合多年等级考试经验,本课程尝试进行了考核方式改革,考试采用全自动网络考试平台(图1所示)进行。建立了试题量大、覆盖面全、难易比例合理的上机考试题库,题目类型多样化,可利用计算机自动命题组卷,避免人工出题的随意性和片面性。所有开课班级考试均采用教考分离的机考模式,由课程负责人操作计算机从上机考试题库自动组卷进行上机考核,考核结束后试卷的批阅、成绩评定、试卷分析等工作均由计算机客观公正的完成。

图1 全自动网络考试平台界面

4 结语

基于任务引导式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师布置任务案例为前提,学生在机房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为基础,学生教师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互动学习为主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实践证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后,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浓厚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

但这种教学模式对学校的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硬件、软件的配备以及教师的创新能力都是要首先考虑的,在教学资源许可的条件下,任务引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能焕发出生机。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 [M].4版.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Jan W,Bruee W.Enhancing learning by integr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09,2(21): 258-265.

[3]刘光蓉.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 350-352.

[4]陈礼华.理实一体化在计算机课程中的优势与实施策略[J].职教通讯,2011(14): 16-18.

[5]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机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 5-9.

[6]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54-56.

[7]胡科.“C程序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 203-205.

[8]陈婷.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学改革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7): 182-184.

[9]钱月晶,程有娥.基于云计算的《C语言程序设计》空间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6): 65-66.

[10]刘芳,秦兴国,王宇英.《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6) :51-52.

[11]郝兆杰.微博在“C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01):101-106.

[12]盧华灯,李婷妤,龚静.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空间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4,(6): 62-64.

[13]王威.《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30): 54-55.

[14]林光彬.论以学为中心的大学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3,(12):27-29.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C Programming”

JIANG Hong-fen,BAI Feng-e,LUO Ye,LI Bing-zhang,CHENG Ming-xia,XI Hai-xu,LIU Yi-jun

(Schoo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local applied university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been gradually increased.Unsuitability of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beca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e new evaluation system takes shape.The author has long been engaged in educational line who made a bold exploration on the “C Programming” course teaching model and evaluation system.And in the particular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he conclude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guided task” teaching mode,namely “preview-teaching-learning-do-review”.It is an organic whole,teacher-led,student-centered,and both sides start interaction around knowledge.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makes that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full range promotion from the application to innovation,making a useful practice for the further reform of the new evaluation system.

Key words:C programming;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teaching model

责任编辑 祁秀春

猜你喜欢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31:06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 08:26:00
中职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职业·中旬(2016年10期)2016-11-28 20:15:43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09:01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