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5-05-30 19:31:59董新军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新型城镇化构建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就苏南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体系进行构建,主要研究内容:公共体育服务的特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方法、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途径、公共体育服务的保障措施、构建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等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健全提供理论支持,以促进苏南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04-0062-06

0 引言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2014年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下发,苏南地区新城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新城镇化建设必将为苏南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周边的农村逐步纳入城市的管辖,农村转变为城市,这种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也带来了当地居民身份的变化,众多的“村民”,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短时间内身份的突然改变也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村民”长时间形成的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他们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城市生活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这些负面的社会问题既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新型城镇群众体育发展的内在需要。[1]李克强总理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因此,在推进新型城镇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时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逐步、稳妥的实现新型城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均等。然而,当前新城镇群众体育发展面临新的瓶颈,公共体育服务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广场舞”现象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主要是由于公共体育场地不足所引发的,增强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体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科学合理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促进群众体育发展,实现增强中国人身体素质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公共体育服务的特点

公共服务是当前社会发展的热点,社会公共服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群众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发展的需要,这种需要,它主要的特点是“公共性”。目前,国家正在兴起新的公共服务建设热潮,在国际上实行“一带一路”建设与服务,在国内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技研发与服务水平、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提高群众的医疗与卫生服务质量、增强群众体质健康水平等一系列公共服务举措,切实为每个群众积极投入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因此,公共服务具有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共性。[2]从服务职能上公共服务可分为公共基础设施服务,社会公共安全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公共体育服务是公共服务在体育科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在群众体育领域表现最具体,公共体育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产品,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职能。当前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服务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2 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方法

2.1 指导思想

2013年3月17日,李克强提出“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即“人的城镇化”。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新型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要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2.2 基本目标

城镇化过程中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首先要达到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健康这一根本目标,在实现增强人民群众体质健康目标的过程中要体现公民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2.3 构建原则

2.3.1 亲民、便民、利民

公共体育服务要体现“亲民、便民、利民”,就是要把完善健身设施、加强普惠大众的政府扶持政策和建立科学健身的长效机制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政府主导、专业运作、百姓受益、长效性的服务举措。

2.3.2 科学性

充分利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把网络互联、运动监控、运动处方、体质监测等领域内的新成果及时运用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之中,切实使每一个群众享受社会发展的最新科学成果。

2.3.3 社会性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社会组织无论在物质还是非物质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它们可以承担起公共体育服务的部分责任,这样及增强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自觉性同时也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负担,使政府部门能够集中资源解决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重大难题。

2.3.4 均等性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所产生的城乡、人群、区域之间的差距,需要国家、社会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来抵消,确保全体公民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因此,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要体现出均等性。

3 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的内容

3.1 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服务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规范化地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3]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主要包括智慧公共體育平台建设、公共体育活动方式和组织管理形式、公共体育场馆、场地、设施建设、公共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公共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居民体质健康监测六大方面。

3.1.1 智慧体育平台构建

随着物联网、手机客户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掌握变得即快速又方便,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物联网带来的便捷服务,因此也产生了“智慧体育”平台,智慧体育平台包含三个要素,即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智慧体育平台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体质健康跟踪与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制定。(2)运动预约、场馆查询、路线选择、停车、餐饮、洗浴、休闲等一体的综合性运动服务。(3)运动科学知识科普数字宣传栏。(4)智能控制的运动场馆。(5)体育设施二维码服务。

3.1.2 体育活动方式和组织管理构建

在新城镇化过程中要根据新居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群众体育运动项目,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打造特色活动品牌,实施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发展战略,提高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在运动项目选择上既要考虑常规运动项目又要考虑传统运动项目。让体育文化元素融入新城镇的体育活动,并围绕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旅游休闲等方面的发展,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有特点的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健身活动和比赛项目,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是指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提供最佳的方法和手段,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宣传、组织、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加强城镇、区两级政府的领导;城镇政府、区、街道办事处的三级管理机构;城镇政府、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四级网络式管理模式。城镇政府、区政府对群众体育活动进行宏观管理、统一领导、监督,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行微观管理,社区团体负责比赛、业务指导、监督等职能,初步形成“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组织管理体系。[4]

3.1.3 体育场地设施构建

场地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硬件,新城镇体育基础设施的缺乏已經不能满足居民日常的体育锻炼需求,很多居民集中在社区广场上大跳“广场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居民的休息,居民锻炼健身的热情与体育场地设施的匮乏以成为公共体育服务推广的直接矛盾。然而一些学校、政府部门的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不高,甚至出现体育场地设施闲置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学校、政府等部门的体育场地设施应该适当向社会开放。目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苏南地区个别城市提出:“要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进行财政补贴,可以先建设场地设施,经过验收后再进行财政补贴,场地设施建设越多所获得的财政补贴也越多,对于不建设场地设施的单位不予补贴”。这种做法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是会打击财政落后地区体育实施建设的积极性。要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质量不但要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力度,在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时还要充分考虑体育场地设施布局的合理性,真正体现出“亲民、便民、利民”的公共体育服务原则,建成城镇、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提高广大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3.1.4 体育指导员队伍构建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5]当前,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壮大和发展成为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重要一环,只有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才能帮助城镇居民更好地进行锻炼,提高良好的健身效果。体育指导员是公共体育服务实施的主要力量,体育指导员本身必须掌握科学健身的方法和知识,因此,要经过认真的选拔和考核,以提高体育指导员的综合素质。在来源上要考虑多元性,以丰富体育指导员的人才储备,初步形成专业体育指导员、志愿者、体育工作者、体育锻炼爱好者为骨干的体育指导员队伍。政府部门还要加强对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使越来越多的城镇居民享受到体育指导员的科学指导。

3.1.5 体育活动经费构建

体育活动经费是保障居民体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场地设施等资源的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体育活动经费引起的。政府部门是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主体,此外,还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源提供体育活动经费。政府部门可以以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方式提供体育活动经费,所谓间接投资是指社会体育资源先出资购建场地设施,政府部门考察合格后给予财政补偿的一种方式;社会资源提供体育活动经费的渠道主要包括企业单位资助、个人资助、体育协会及体育俱乐部资助等。体育活动经费来源多元化是今后城镇化过程中体育公共服务活动经费来源的主要趋势。

3.1.6 居民体质监测构建

居民体质监测是公共体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部门通过体质监测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水平和特点,每年将居民的体质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及时发现居民们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针对这些存在的体质健康问题制定适合居民特点的体育运动健身处方,以提高居民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体质健康监测主要针对在校学生以及居民,学生的体质监测任务由国家教育部组织,各学校具体实施;居民的体质监测任务由国家体育总局组织,各省、市、区、社区体质监测中心或监测站工作人员按照统一的体质测试标准对辖区内的居民进行身体质量监测,这对于促进苏南地区新型城镇居民的体质健康,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2 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体系构建

“城镇化”要体现出服务的“均等化”,因此新城镇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要以“均等化”为前提。公共体育服务具有“公共性”,就要体现出“公平性”、“公益性”。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发挥市场优势,政府与社会合作,体现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多元化供给方式。

3.2.1 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政府机构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普遍性,可以为全体公民所共享。而体育公共产品内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6]府机构充分利用经济建设的成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这些公共体育服务主要包括:场馆设施、运动项目选择、体育信息、活动组织、体育知识科普指导、体育医疗保健等。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同时,政府还要通过出台各种政策法规来引导公共体育服务的协调发展。

3.2.2 政府引入市场手段提供

当前市场经济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在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中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提供的活力。政府可以与企业、团体或个人签订比较完备的合同,把体育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权利转让给这些相关的企业、团体或个人,这些企业负责体育公共产品的管理,政府通过吸收企业资金,节约资源,把重点放到重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入市场的同时,要充分保障公民在享受公共体育服务是的公益性与均等性。

3.2.3 政府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提供

社会公益组织是一种合法的、非政府的、非营利的、非党派性质的实行自主管理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公益组织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志愿性、灵活性、非营利性,由社會公益组织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社会公益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机构存在的缺点。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扩大宣传,积极引导,宏观调控号召社会公益组织提供质优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

3.2.4 多主体协调提供

在公共体育服务产品供给中要正确处理政府、市场、社会公益组织的关系,在体现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的同时,要充分利用不同主体的特点,多方协调,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在多主体协调共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时,政府部门要特别重视责任监管与评价,政府部门把具体的公共体育服务委托给谁,谁就应该承担由此产生的责任,政府部门要对受托者进行绩效评价,达不到要求的受托主体要坚决取缔,以确保多主体协调共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健康发展,多主体协调共同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模式是未来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3.3 新城镇公共体育服务的保障措施

3.3.1 组织管理保障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管理体制,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富有效率的运行机制”。[7]政府机构是社会事务的管理部门,而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事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管理机构。目前,苏南地区公共体育服务遵循国家体育总局宏观领导,各地市体育局组织实施,社区体育组织具体执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的基本模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广泛寻求市场与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

3.3.2 经济基础保障

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迅速,2002~2007年5年间,苏南城镇居民收入增幅比全国高出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国高出1.7个百分点,由苏州、无锡、常州3个城市,12个县级市,40多个中心镇和200多个建制镇组成的三级城镇体系,人口为1354万,新城镇化率为67.7%。[8]经济基础发展和城镇化为苏南地区的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的机遇,苏南地区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政府有能力购买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苏南地区新城镇化建设较为完善,在新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硬件设施的建设考虑十分充分,体育健身场馆、健身器材、健身路径等实施完备。

3.3.3 法制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特别强调“依法治国”、并以实际行动证明“法治”的主要性,确保党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纪律性”,党中央特别强调“依法治国”的重大目标,这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道路。然而,目前在体育领域我国还缺乏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具体法律规范,没有法治保障,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就不明确,各类公共体育服务主体之间缺乏明确的法律及职能定位。体育行政部门、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公共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就不明确。保障公共体育服务健康发展,加强公共体育服务法制建设已迫在眉睫。

3.3.4 考核与评价保障

公共体育服务考核评价主要是各级政府、体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组织针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目标、方式、要素、过程和结果等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并依据考评结果对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考核与评价的主要内容有:公共体育服务的指标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的监督与管理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的效益评估;公共体育服务的评价方式。

4 构建新城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4.1 在进行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均等性

新城镇群众体育发展要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这里的均等化既包含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新市民享受与原城市居民一样的公共体育服务,还包括同一区域内的不同群体也享有同等质量的公共体育产品服务,特别是一些老年人群、残疾人群等特殊群体,要真正消除差别,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真正建成设施更普及、组织更健全、活动更丰富、服务更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切实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4.2 公共体育服务法制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督导机制主要是各级政府发布的规章、制度、计划、规划、刚要等,这些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缺乏严肃性,很难做到政策的切实执行。要切实推进公共体育服务服务的实效性就需要有法律的约束,而目前还没有关于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即使是国家的《体育法》也没有关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具体要求,因此,国家急需制定相关的公共体育服务的法律文件,以确保公共体育服务督导体质的健全。

4.3 建立多元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提供系统

目前,在公共体育服务产品提供方面主要以各级政府机构为主,这样可以确保建设财政投入与保障机制,确保体育彩票公益基金主要用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但是为了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质量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

4.4 重视智慧体育平台在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中的作用

“智慧体育”是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物联网、云计算为“智慧体育”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支持,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搭建新型“智慧体育”服务的方式与方法,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科学化”、“数字化”以及“信息化”,加强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利用计算机的“云计算”原理解决地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等问题,加强对公共体育服务网格服务建设模式、部署模式、管理模式、服务模式及运行模式等方面的研究,促进“智慧体育”的发展。[9]

参考文献:

[1]董新军,易锋.“人的城镇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发展策略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12(6):158-160.

[2]戴永冠,林伟红.论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及内涵[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31(4):13-15.

[3]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8):24-26.

[4]赵文杰,李伟听等.发挥上海城市综合优势推进社会体育跨越式发展[J].体育科研,2004,25(2):9-13.

[5]国家体委.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Z].北京:国家体委,1993.

[6]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31(2):25-32.

[7]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9(2):1-12.

[8]董新军,易锋.苏南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2):17-21.

[9]王琳.解析体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体育[J].电子测试,2013(19):147-148.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DONG Xin-jun

(Sports Department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213001,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t interviews,logical analysis it gives studi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content,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guarantee system,Constructing the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the new town,and scheduling problems.Thus,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n the new town of South of Jiangsu area in the process of sound,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of South of Jiangsu area.

Key words:public sports service;system;construction;New urbanization

責任编辑 祁秀春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服务新型城镇化构建
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路径初探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现状的社会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32:07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6:23:41
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考核引入第三方评估的案例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15:26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成都市公共体育服务情况调查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27:02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33:03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17:39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