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军
摘 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支撑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如何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为契机全面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大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师德建设;德育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是何等殷切的“希望”啊!这“希望”更是意味深长!这蕴含着丰富内涵的“希望”到底如何诠释?我认为,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给了我们最强有力地回答——“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在决定着他们行为的同时,也会深刻地影响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所以,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是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都跻身教育范畴的一个重大问题。
立德树人!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更是给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一个警示:我们到底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中国,不需要庸庸碌碌、素质低下之败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社会不需要阿谀奉承、违法乱纪之分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公民必须德才兼备。因此,必须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重视并加强家庭教育力度,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打好坚实基础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构建和谐幸福家庭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特别重要。我校二年级有一个男孩,聪明伶俐,可惜从小没有母亲,父亲除整天酗酒、赌博外,对孩子非打即骂。因一开始孩子就脱离了家庭生活的正常轨道,失去了应有的家庭关爱和呵护,导致他习惯极差,思想言行也异常恶劣。上学后他对老师的教育也抵触严重,可惜一个天真的孩子,因缺失了家庭的教育和温暖,失去了获得良好家庭教育的机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尽力去挽救和弥补这类孩子。同时,也要让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及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
要性。
二、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为人师表,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做好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云:“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自己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这样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才会有希望,只有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和榜样力量,才能使学校、家庭、社会这三方面教育真正形成一个牢固的德育教育网,对青少年真正形成一股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合力,促使他们形成积极健康的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
三、加强德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应注重推行德育
1.要让每位教师从理念上重视德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及考核制度的片面性,带给每位教师的是心理层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只重视教学,而严重忽视了教育,尤其是德的教育,最终导致现在的学生出现自私、狭隘,认识模糊、片面,思想极端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正确的教育理念倡导的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教师真正树立起这一理念,重视德育教育,并将德育真正融入教学当中,教育才会燃起无限希望。
2.要将德育始终贯穿课堂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而教育的终极价值就是为了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我们要将每节课的授课内容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密切联系,把德育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这样就能让孩子首先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所学的知识到底能干些什么,我最终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孩子对学习有了正确的认识,就能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学习自然兴趣盎然,也会在长期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重视自我建设、自我成长。
3.坚持德育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
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孩子将来走向社会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在平时的德育中我们一定要关注其生活实践,要采取多种形式,给孩子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多参与各种活动,使其在具体的活动与实践中感受自身的价值,感受到社会中传递的正能量,能学有所用,学做相长,为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4.坚持德育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
德育,通俗来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教育过程。教育孩子能从点滴小事做起,看到垃圾主动捡起,同学有困难主动帮助,孝敬父母,尊敬长辈,遵守交通规则,遵守法律法规等等,我们要有恒心,把这一教育层面作为主要抓手,并长期坚持下去,让孩子不断地在积极的氛围中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如此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就是我们教育的希望,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全部希望,作为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基本方针的引领下,在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傳、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下,真正认识到青少年价值观取向在改革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真正了解青少年的心声,认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新一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王卓越.新时期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考试周刊,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