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霞
摘 要:在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幼儿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游戏,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幼师在课堂中加入游戏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幼儿不仅在生活中接触游戏,更在学习上与游戏息息相关。针对游戏对幼儿教育影响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认知能力;语言能力;情感世界
一、游戏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意义
21世纪的今天,独生子女家庭占据绝大比例,独生子女总是因为多种因素从小就不善于与人合作,因此游戏对于激发幼儿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合作能力的萌芽有着重要作用。幼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的优点,使幼儿的情感更加丰富,语言更加优美,提高感知身边美好事物的能力,这对幼儿的心理成长发育历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为实现启蒙教育阶段的目标做好保障。
二、幼儿教育游戏的特点
1.趣味性
在游戏中,保障趣味性是基础。重视幼儿游戏教育的趣味性,通过渲染色彩艳丽的画面,塑造各式各样的可爱的人物形象,辅以逼真的特效声音,可以创造一种简单的情景。幼儿身在其中可以被激发出浓厚兴趣,达到教学目标,从而使幼儿教育与幼儿娱乐结合起来,成为效率更高的教学方法。
2.激发性
为了加强幼儿个性化发展中的某种能力,应着重在幼儿教育中加入激发性。游戏中的情景、画面、声音以及色彩都是以激发幼儿学习上的主观能够性为主要目的。可以运用方式简单但识别性强的游戏,使幼儿在手、眼、耳方面得到充分锻炼的机会,增强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对不同色彩的认知与想象区分开的能力。
3.互动性
幼师担任引导幼儿间交流沟通、加强相互合作的角色,通过交互式的平台模式,使电脑、教育者以及幼儿间产生和谐的互动、协作模式,这就是游戏教育中的互动性。我们可以直观地从互动性方面判断幼儿教育游戏的优劣。幼儿能够被优质的游戏吸引,积极参与其中,接受情感时更加主动而不是被动,从中能够体现出教育游戏的价值和开发的目的。
三、游戏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1.扩大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
首先,为提高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可以从刺激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观察以及感受力上入手。颜色多样的玩具在游戏中可以起到增强幼儿对色彩的区分和认知能力的作用。其次,根据幼儿形体及质感上审美认知的差异性,在设置模型时可按不同的学习进度,制作从易到难的形状,使幼儿可以自由挑选符合自己年龄或心理年龄的游戏。最后,在幼儿对审美的认知能力方面,游戏教育启发了幼儿对美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有效地扩展了幼儿的审美认知力。
2.增强幼儿语言能力,提升幼儿的语言美
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交流,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游戏中,教师可以加入自然引导,例如:语言交流,共同商讨游戏的方式和办法。其次,为提高幼儿对语言词汇的掌握能力以及语言使用的熟练程度,可以使用反复的童话语言和角色之间进行交流。
3.培养幼儿情感世界的丰富性
在幼儿游戏教育中,可以通过游戏设定,带动幼儿做游戏以及在平时充分关心幼儿举动等方式达到丰富幼儿感情世界的目的,除此,让幼儿模仿或扮演老师上课的状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上述方法,可以让幼儿在理解身边人、事、物的过程中,从老师角度出发,从而使自己的行为及情感有所触动和改变,进而对生活中的善、恶、美、丑形成一个自身角度的认识。
四、幼儿教育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我国的幼儿游戏教育还不完善,有一些问题仍是不容忽视的。详细分析如下:
1.结合幼儿气质特点进行
幼儿自出生以来,便有其自身的心理特征,这便是气质。我们将氣质分为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胆汁质四大类,分别代表了好动型或者好静型的幼儿特征。鉴于此,在游戏组织工作中,就该针对不同孩子的特性进行游戏角色分配,多血质幼儿好动,可以承担比如警察、小偷等挑战性大的角色,而粘液质幼儿好静,则适合扮演医生、教师之类的角色,从而达到动静结合,确保每位幼儿在游戏中找到乐趣,积极参与。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游戏动机
幼儿拥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在与幼师的日常相处之中,通过观察教师的一举一动,在扮演教师角色时能够深入其中,演得惟妙惟肖,但是因与警察医生等特殊职业距离较远,日常生活很少有接触,所以只能模仿其皮毛,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并不了解。此时教师就应发挥作用,通过带领幼儿观看与这些职业相关影像的方式,使幼儿积累经验,为游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3.提供尽可能多的游戏材料
角色游戏中的游戏辅助材料也十分重要,教师应竭尽所能地准备好所需器材,如:在“医院”里为幼儿添置听诊器、输液器;在“超市”给幼儿提供“收款机”“购物筐”等等,吸引幼儿加入游戏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避免幼儿在活动中无所事事。
参考文献:
[1]刘楠楠.浅谈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J].才智,2010,12(3):111-112.
[2]张洁清.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J].教育探索,2011,10(10):38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