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李鑫(1981.12-),女,辽宁省盖县人,本科学历,实习研究员,教学管理专业。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教育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本,不仅如此,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展开,我国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大环境下,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育事业能够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成为了相关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教学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的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基础的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只在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教学管理
1.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念内涵
创新型人才顾名思义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里的创新能力主要是指的是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培养创新型人才能够极大的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实现人力资源水平的进一步提高。[1]正因如此,相关部门应当给予这种人才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本质上来说,想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实现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所以,作为人才输出環节的高校就必须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在高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创造性的发挥。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沿用的传统的教学体制已经难以满足教学管理的需要,不利于高校大学生潜能的发挥,也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大批量的高素质人才。正因如此,对高校教学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2.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现状
(1)没有树立科学的教学管理理念。绝大多数高校为了方便管理,往往会赋予学生一定层次上的自主管理权力,例如开设学生会和其他社团等。但是,这些形式上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所涉及的内容非常有限,往往只涉及到娱乐以及大学生日常的业余生活,不利于高等院校实际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高等院校学生学习交流范围拓展,不仅如此,我国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对教学管理的参与度相对较低,难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发展的要求。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独立发展的个性在这种教师主导的教学观念下很难得到进一步提升。[2]
(2)没有树立健全的教学评价制度。所谓的教学评价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指以量化式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分析,这里所说的方式就是学期测验和百分制方式,相关教师在此基础上,还会对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这种评价方式一方面忽视了对学生人格发展状况的考察,另一方面这种过度重视智力发展的现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应试性学习模式的产生。学生的个性特征在这种评价方式下,很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说这种评价模式不利于为我国社会输送大批量的创新人才。
(3)没有切实落实学分制的考试形式。通常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计划是根据教材进行设定的,这种教学计划的设定似乎给学生的个性发展设定了一个框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伸展,极大的影响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仅如此,高校大学生在这种考核模式下,思维的灵活定也得不到一定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选修课程的时候,很少会考虑个人兴趣,都是在考虑该门课程是否容易获得学分以及课程难度是否适中等问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高校设置学分制的目标没有实现。
(4)没有营造有创新氛围。我国高校若想要培养创新性人才,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为高校大学生营造有利于其创新能力提升的环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校大学生只有在思想开放的环境下,其创新思维才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其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还在沿用传统的军事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制度不仅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成长。
3.高校教学管理体制的优化
(1)树立全新的高校教学管理理念。首先,高校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应当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全面性。具体来说,就是综合考虑高校教学的实际情况,例如教学目标、教学的不同形式、学生的认知水平等等;我国高校在创新教学过程的时候,应当做到以充分挖掘学生个性,提升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发展目标,合理的优化教学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在落实教学环节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将教学理念应用到其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从而帮助我国高校大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意识,提高高校的教学效率。其次,高校还应当逐步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向全面开放的现代化信息管理模式方向发展,着重注意对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3]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我们既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够为社会培养大批量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进一步完善高校的教学评价制度。教学评价制度的完善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到逐步的深入,一步一个脚印的逐步落实和完善,这样才能够为高校大学生营造有利于树立创新思维的环境,从而达成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目标。正因如此,相关教学管理者必须深入的了解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抓住时代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树立全新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机制。
(3)充分发挥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高校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当着重注意科学的管理模式效果的发挥。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科学的规划专业课程,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研究特色以及综合性质。其次,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以及课程体系。[4]最后,整合现有课程,对于那些内容相近的课程进行有机融合,从而实现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如此,高校相关教师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学科的交叉属性,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应当在日常的学习中进一步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而文科专业的大学生,则应当进一步加强自身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要求。还要为大学生营造有利于充分挖掘自身创新能力的环境。校园文化在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实现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结论
总而言之,培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从而满足社会以及企业不断提高的对大学生的新要求。各高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对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避免出现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还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作者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庆军,田英翠.论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07).
[2]徐守坤,汪英姿,闫玉宝,李宁,游静.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9,(18).
[3]罗小燕,周静,朱燕娟.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0,(01).
[4]张忠,门兆红.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教学管理创新对策[J].陕西教育,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