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抑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5-05-30 10:48:04杨震宇史占中
现代管理科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杨震宇 史占中

摘要:金融系统的融资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金融抑制的存在,造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了很多融资问题,并给产业发展造成了影响。文章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研发资本配置不足、降低产融结合效率等角度分析的金融抑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并认为金融抑制是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重要原因。

關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抑制;技术选择

一、 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竞争新形势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之举。但根据相关调研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存在核心技术缺乏、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过低等当前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通病。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本土企业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率仍然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其企业数量众多,核心技术却依赖国外,配套件国产化率不足10%;2012年广东省LED产业链中,处于核心技术环节的上游产品仅占2.9%,外延芯片在企业数量和产能方面均存在明显不足。

金融活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以往研究通常针对如何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金融环境的讨论,而忽视了金融环境本身对企业技术选择以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的目的在于系统分析金融抑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弥补这一研究空白。

二、 金融抑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1973年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资本》中最早提出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的概念,指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金融运行中存在过多的金融管制措施,而导致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甚至拖累经济增长的状态。金融抑制主要包括存贷款利率限制和资本帐户管制两种形式。其中,利率管制是金融抑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金融抑制产生的根本原因。同时期的爱德华·S·肖在其著作《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也提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分割导致生产要素分散,无法形成统一市场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得金融体系脆弱,缺乏效率。

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金融管制,存贷款利率都由官方统一规定,并低于市场出清水平,因而不能反映资本的市场价格。Garnaut等(2001)研究表明,中国官方利率至少比市场利率平均低50%~100%。CEIC数据也显示,1987年~2009年,中国平均真实贷款利率不到1%,存款利率则更低。并且资本账户也未开放,汇率受政策影响也较大,所以我国一直处于金融抑制较为严重的状态。因此金融抑制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启示意义。

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政府推动的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国家的专项扶持资金是相关企业可选的融资渠道。但同时也要注意,相关扶持项目对于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量而言还是显得杯水车薪。如根据十一五的报告,截止2010年底国家重大产业技术专项资金中中央财政经费总规模500亿,却要服务于3 000多个课题,所涉及的技术突破面广,难度大,企业情况复杂、数量众多。而且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研发体系也逐步由政府主导型转向企业主导型。根据王小鲁(2009)发现我国研发资金中企业筹资的比例在1996年~2006年期间由42%增至69%。因此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企业研发的自主融资依然是主要来源。

基于此种判断,本文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然受到金融抑制的显著影响,并且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扭曲企业资金配置以及降低产融结合效率等三个方面。

(1)金融抑制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4》指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至今,民营企业数量占7个领域企业总数的比例超过了70%。国家实施的重大产业专项中,民营企业获得支持的比例高达50%以上;二在创新平台布局方面,2012年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民营企业的占比超过80%。并且根据《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年~2012年的数据显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产业群,我国高技术产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数量占比与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是200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之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数量占比已经稳定在11%左右,其主营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6%的附近,因此民营企业已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但是我国银行体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而国有商业银行在业务规模、审贷程序、分析指标等方面的运营程序和规程都是针对传统国有大中型企业设计的,国有企业与国有金融之间内生的纵向信贷联系,在体制上排斥民营企业,因此民营企业借款渠道阻塞。加上我国资信评级和担保机构等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使得银行缺乏向民营企业放贷的动力。因此金融抑制会导致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较高,形成体制内外的实际利率落差。

此外,金融抑制造成的体制内外实际利率的落差还会造成金融漏损的问题。金融漏损是指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等国有部门依靠体制优势获得了金融资源的垄断地位,并以各种方式将所获的资金向非国有部门转移以套取利益的现象。如前所述,资金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分配不均和实际利率落差造成信贷市场的实际双轨制,使得国有企业存在向民营企业寻租的空间,即将资金向民营企业按市场价格转移。虽然其结果可以短期内抵消金融抑制造成的部分资金短缺,但是它作为国有部门盈利的手段,提高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将对金融体系的健康成长造成长期损害。

综上所述,金融抑制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过高等问题,并且鉴于民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这就进一步造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缺口较大,金融支持不足等问题。

(2)金融抑制扭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资金配置。由于金融抑制造成的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因此民营企业将首选内源性融资,其次是高成本的民间借贷。2006年对中关村科技型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76%的企业将内部积累作为主要资金来源。2010年中国商务部对民企抽样调查也显示,民营企业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这其实就造成了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失衡,资金运用的结构性成本高企等问题。

考虑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对资金在研发和生产两方面进行二次配置,金融抑制导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结构失衡会进一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研发投入的配置造成负面影响。由于研发资金的投入回报周期长,研发企业倾向先使用可得资金(包括自有资金或外源性融资)满足企业运营需要,然后再寻求产品质量水平及差异化,即采用内源性融资来构建研发体系。如果外源性融资充足,企业的生产资本和研发资本配置成本相当,企业的研发投入占比就只与自身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有关;而金融抑制导致企业生产资本和研发资本使用成本的实际差异,研发资本的相对价格升高,不利于企业将资金配置到研发活动中来,扭曲了企业的资金配置。根据《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3年~2012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体研发投入比(R&D经费内部支出/新增固定资产额)不仅没有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上升,反而有明显下降的趋势,2012年更是跌破了20%。

企业资金配置的扭曲和研发资金配置的不足还将进一步限制企业的技术选择范围,使得企业只能限于低水平的研发投入,而无法去投资于对研发资金配置比例有较高要求的技术创新活动。另一方面,金融抑制造成的金融漏损会导致掌握有资金优势的国有企业没有动力去从事研发活动,而是让资金以漏损的方式流向民营企业获取套利。这就进一步加重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进一步扭曲了民营企业的资金配置结构,造成有资金的企业不愿意研发,而缺少资金的企业又不得不去从事低水平的研发的局面,恶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形势。

(3)金融抑制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融结合的效率。众所周知,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模式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需要多种形式的金融创新以推动产融结合,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金融市场提供多种类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也通过金融市场的发展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金融支持,形成产融互动的良性产业生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的金融创新包括:科技银行、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等。

①创业板市场是专为创业型企业、中小企业和高科技产业企业等中暂时达不到在主板上市要求但又需要进行融资和发展的企业提供融资途径的证券交易市场,发展至今也不过400家企业,因此其覆盖面只涉及少数优秀企业,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依然需要通过其他融资渠道寻找资金支持。所以虽然金融抑制不能直接影响到创业板市场,但这并不能改变金融抑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融结合形式影响的整体结果。

②金融抑制造成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风险投资发展缓慢。风险投资是指针对于具有高增長潜力的高科技企业进行高风险的股权投资,并参与日常的企业的管理,等待企业成熟后再启动退出机制,通过转让股权实现资本高增值的资本运作方式。因此理论上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较为丰富,银行资金、公共机构自有资金以及私人财富都可以参与风险投资。

但是在我国,由于金融管制较多,民间资金可投资渠道较少,因此风险投资依然由政府资金所主导;并且由于在我国风险投资的主要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而金融抑制导致银行的贷款利率缺乏弹性,缺乏针对不同贷款对象和风险项目制定相应的利率水平,并且利率低于市场出清水平,资金供给不足。这两方面都造成风险投资可贷款规模较少。因此金融抑制造成了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单一,融资渠道狭窄,并且可融资规模也较少,进而减缓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影响了以风险投资方式的产融结合效率。

③金融抑制造成科技银行盈利模式单一,风险分散机制欠缺。科技银行主要是指专门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典型特征为通常借助风险投资,构建风险管理架构,以应对高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初期由于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带来的市场高风险问题。由于服务对象的高风险和潜在高收益的特征,国外科技银行的盈利模式为利息收益和期权收益相结合的形式,期权收益为科技银行提供了可以分享企业高增长的发展收益以及共担企业发展风险的有效机制,很好地满足了企业融资与科技银行投资的需求。

但由于我国科技银行仍然依赖于政府推动下的优惠政策且银行业的分业经营以及金融抑之下资金利率的统一定价,限制了科技银行盈利模式的创新,所以导致我国科技银行还不能够像国外科技银行那样以利息和期权收益为主要盈利来源,而只能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与利息收入,大大限制了科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培养和对高风险的适应能力,无法形成独立的盈利模式。

综上所述,金融抑制的存在一方面减少了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产融结合创新模式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另一方面由于资金利率的变动缺乏弹性,因此也使得创新的产融结合形式缺乏灵活多样的盈利模式,缺乏对高风险融资对象的适应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无法形成高效的融资模式。因此金融抑制降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产融结合的效率,进而影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本文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整体研发投入不足、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抑制等制度障碍。首先,金融抑制导致了体制内外信贷便利性的差异,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较难,并抬高了市场实际贷款利率,引起民营企业融资困难,严重依赖于内源性融资,导致融资结构失衡。其次,金融抑制使得依赖于内源性融资的研发资本相对价格高企,打击企业对高水平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整体经济的技术选择范围,不利于高层次技术创新的开展。第三,金融抑制不利于产融结合形式的创新,限制了融资提供方的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不利于提供方有效盈利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的形成,降低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本文认为为增强金融体系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支持效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构建能够有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包罗的科技项目较多,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规模不同、商业模式与收益方式不同,因此金融体制改革和利率市场化将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支持,通过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发展债券市场、进一步完善创业板市场制度,以满足不同项目的需要。此外,还要重视金融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结合,运用风险补偿等措施,推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健全投资担保体系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困境。

(2)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破除体制内外企业竞争地位的落差,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融资渠道多样化体系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不同所有制企业在融资渠道使用方面的平等竞争地位的保障。只有融资渠道的平等地位、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确立才能消除资本使用的成本落差,避免起跑线上的不公平现象,使得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行为都能够获得市场公平的回报,这样才能够激发各方面的研发智慧、创意和热情。并且在公平竞争环境也有利于不同所有制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作或者共同立项等方式互补长短,加強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3)政府要鼓励企业注重对长期竞争力的培养,提高研发资金配置比例。政府应当稳定产业政策,鼓励科技型产业发展,使得企业对未来经济拥有信心,这样才可能对企业发展有长远的布局,对研发产生强烈的需求,将资金配置向研发倾斜,突破短期战略中研发资金配置不足的瓶颈。只有这样才会走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需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之路,使得我国产业把握住“二次窗口机会”,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调整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 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 章轲.近半中关村企业窒息资金难题.第一财经日报,2006-06-16(A05).

4. 朱旭强.风险偏好对不同类型科技企业融资渠道有效性的研究.商业时代,2010,(6):58-59.

5. 安强身,姜占英.中国体制内金融漏损的再思考.财经科学,2013,(7):19-27.

6.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4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6

7. 王兆霞.后危机视角下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中外企业家,2012,(9):61-63.

8.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2,(21):11-33.

9.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经济研究,2009,(1):4-16.

10. 仇娟东,何风隽,艾永梅.金融抑制、金融约束、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深化的互动关系探讨.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1,(6):55-63,70.

11. 顾海峰.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体系及政策研究——基于市场性金融的支持视角.经济问题探索,2011,(11):74-7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我国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跟踪研究”(项目号:12AZD04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产业革命背景下我国产业转型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号:13AZD07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技术和制度共同演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项目号:71302021)。

作者简介:史占中(1968-)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杨震宇(1985-)男,汉族,安徽省芜湖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5-03-13。

猜你喜欢
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会计之友(2016年24期)2017-01-09 09:39:08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大经贸(2016年11期)2017-01-06 12:37:48
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分析
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解决方法
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3:56:25
唐山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人才需求及培养问题研究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16:41
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建议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6:28:5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商(2016年21期)2016-07-06 08:5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