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研究

2015-05-30 02:33魏会廷
理论观察 2015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师范生课程改革

[摘 要]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高校相关课程改革、信息化微格教室的实践实训和多样化的见习和实习活动等措施来进行。其中,创新课程改革是这一系列工作的起点和源头,更是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并对当前高校师范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成效进行了客观总结。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阐述了高校师范专业进行课程改革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师范生;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52;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0171—02

在当前信息时代,高校对师范生(即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为师范生职后教育教学工作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很多高校主要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信息化微格教室实践实训、多样化的见习和实习活动等措施来开展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工作。其中,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是这一系列工作的起点和源头,更是关键因素。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解读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恰当进行信息化的教学设计,有效组织教育教学内容,科学有序的展开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和帮助下,利用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信息化交互工具进行协作学习或者探究性学习,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等,它们贯穿于信息化教学的整个过程,共同构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1〕

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发、设计能力,教师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及参与要素,实现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能凸显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师在信息化条件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是指教师根据教学设计方案搜集、选择、编辑和开发教学资源,为师生的教和学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推进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特定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和顺利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素来看,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交错复杂的,学生的思想是动态的、丰富多样的,外界的这些不确定因素给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带来很多变数,教师必须做到因时而动、因势而动,适时调整教学活动,从而圆满完成预期教学目标;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是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外在表征,最能够凸显教师个体教学魅力和风格。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合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评价的能力,它主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合理利用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测试、规范统计、档案袋等信息化评价方式来开展教学评价,从而加强师生之间双向无障碍交流和反馈,帮助教师及时修正教学方案。其中,参与信息化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评价内容可以是总结性的成果,也可以是过程性的表现。

二、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与中小学师资培养上相对独立,高校师范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往往由本校师资条件等来确定,呈现出自主和自由的狀态,缺乏有效的长效合作和反馈机制,难以适应信息化环境对未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与《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不能适应信息化技术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高校师范专业有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常常存在课程类型单一。比如,很多学校单纯依靠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方式来培养高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课程类型上显得非常薄弱;另外,相关课程的课时分配有限,学习成效不佳。第二,高校师范专业有关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偏颇,定位不是很准确,由于各种主观、客观原因而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实训,甚至错误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可以看作师范生计算机学习的延伸,导致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第三,信息化教学资源极度匮乏,单调的文字教材,加上缺乏多样性的学习方式,导致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第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滞后和缺乏持续性,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陈旧单一。第五,高校师范专业的教学评价局限滞后,师生交流和反馈途径单一、反馈时效性差,一定程度上导致师范生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和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欠缺。

(二)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鉴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问题,高校非常有必要在不影响师范生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构建灵活全面的课程体系,从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与学方式,重构高校师范生教育教学管理和评价方式等。

1.确立和规范“核心必修+补充选修”的课程体系

首先,高校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等师范生必修课和《教学法》等专业相关的辅修课程的教学,帮助高校师范生掌握初步的信息化教学理论及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安排上,要做到分模块学习,把《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任务进行科学分解,各个击破;在课时安排上,要做到饱满有度,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其次,高校要通过对师范生开设公共选修课来拓展学生知识面,满足各专业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有效解决《现代教育技术》等必修课程学时有限、学习深度不够、针对性不强的局限性。比如,可以通过公共选修课《数字音频视频制作与处理》来帮助高校师范生掌握音视频素材的搜集、加工技术,满足信息化环境下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使用;可以通过公共选修课《Photoshop数字图像处理》来帮助高校师范生掌握数字图像的获取、编辑和美化能力,满足信息化环境对数字化图像的需要等。〔2〕

2.编写和开发丰富多样的“立体化”教材体系

传统教材一般是以纸质印刷的形式,多以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来传递信息,不能形象表现直观内容、声响效果和事物演化、变化过程等。而“立体化”教材在多媒体展示方面的优势就非常明显,“立体化”教材不仅包含纸质印刷教材,更重要的是它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借助丰富的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课程等多种形式,把文字材料、多媒体课件、素材库、网上精品课程、试题库等各种教材跨时域的展示出来,以多样化的媒体资源表现形式提供教学内容,为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广阔的舞台,有效弥补了传统教材的缺陷,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可以说,基于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立体化”教材,它不僅拓展了高校师范生教材资源的形态结构,同时也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结构和活动方式,能够适应不同专业的师范生个性和学习风格的差异,为每个师范生提供最适宜的学习材料和信息化媒体资源环境,从而获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3.优化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师资组合

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团队,一定要考虑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等因素。可以说,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是保证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基于高校师范生信息化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涉及到全校的很多专业,师资组合一定要合理,年龄要有差距便于以老带新,学缘结构要科学便于形成专业背景的优势互补。比如,当前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现代教育技术》的授课教师,几乎都是教育技术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甚至是同一高师院校的毕业生,造成教师队伍学缘结构上的缺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比较科学的做法,应该是由学科教学法教师和教育技术教师共同承担《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甚至由不同毕业院校、不同专业的教师来轮流承担授课任务,这样最大程度的避免技术与专业教学的相互分离,从而更科学、更全面地培养高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4.创新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基于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是连接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们大都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高校师范生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实训活动,才能很好的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因此,高校创新和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决摒弃那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适时适宜运用问题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模拟训练法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方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有意识地向师范生强调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及其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师范生观察并理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创建信息化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从而使师范生在信息化环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在信息化环境中亲身体验、思考和获得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续提高。〔3〕

5.探索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多元评价方式

基于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评价方式,应该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首先在评价主体上,对高校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评价主体主要有“教师、师范生、学习伙伴和网络课程在线评价系统”等评价主体。其中,以教师评价、网络课程在线评价系统等评价为主,师范生自我评价、学习伙伴互评为辅。其次,在评价方法上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主观性评价与客观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4〕

〔参 考 文 献〕

〔1〕 何济玲. 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J〕.现代教育技术,2011,(3):46-49.

〔2〕 魏会廷. 高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0):41-43.

〔3〕 陈永光. 职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 ,(15):105-107.

〔4〕 李丽霞.基于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多元评价体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师范生课程改革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