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梅 李长泰
[摘 要]目前,各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处于形式主义和应付式的状态之中,具有教育模式单一性、形式化、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全面培育创新模式通过三项结合、四位一体、试点推广三个方面进行,并提出实行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培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D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136 — 02
2013年12月,《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明确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面对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培育模式,则如何创新其培育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艰巨的任务。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得一定的进步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成果不断丰富,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培育的内容及其方法。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再到党的十八大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不断升华。高校也积极完善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灌输和实践进行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国家制定、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马列主义课的试行办法,通过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者的素质。〔2〕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式方法单一,形式化,实践培育覆盖率低。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主要有价值观知识教育模式、事迹报告模式、基地教育模式、少数的演讲辩论模式。培育模式之间缺乏综合利用。价值观知识教育模式一般采用“灌输理论”,主要通过显性灌输而忽略隐形灌输,容易产生“填鸭式灌输”,过程大于效果。〔3〕其他模式则参与人数所占比例太少,培育要点难以把握,易造成形式化,效果不佳。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和方式不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高校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的培育内容和方式与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内容和方式掺杂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远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宽泛,缺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单独提炼和有效针的培育方式。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不注重个体差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在于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并结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使其内化为自我的内在修养,并指导自己的言行。〔4〕传统的培育方式是笼统的进行教育,很难区别个体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导致了培育的效果不明显,有过场之嫌。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培育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三项结合促进模式
1.推行知识教育与感化教育相结合的培育模式。
通过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的形式和典型案例感化的形式双重结合推动高校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教育者为主体,大学生全面参与的方式,教育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两种案例,目的是进行感化教育,推进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推进研讨教育和辩论教育相结合的培育模式。
通过举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和辩论会,将辩论和研讨结合起来,以大学生为主体,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感悟彻底者作为领导,大部分学生参与。其目的是通过讨论和研讨加深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可实现同辈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以点带面。
3.基地教育和亲身经历模拟相结合的模式。
此模式主张以基地为参观阵地,亲身经历模拟践行代表性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事件,主张大力推行亲身经历教育,如重走长征路、到公共场所亲身经历社会事件。本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班级为单位,自行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事后每个学生完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动报告,组织讨论会。
(二)学生、家长、学工教师、导师四位一体联动的导师制培育模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可与导师制的育人机制相结合,进行全面辅导,形成学生、家长、学工教师、导师四位一体联动的导师制培育模式,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培养质量。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导师制培育内容之中。对于自我意识较强的当代大学生,应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避免产生抵触情绪。导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心理、学习、生活和就业,还要通过对大学生个人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案。
2.学工教师与导师相互协作推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以往思想政治工作专门由学生工作教师单一负责的机制,转向学生工作教师与导师相合作的机制。这种教育模式主要以全部大学生、家长、学生教师、导师为主体,并实现学校培育的全面覆盖。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情况是大学生的综合评价内容之一。此项评价需要班级、学工教师和导师的三方共同商讨认定,并与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和学生校内各种机会资源的获得直接挂钩。
(三)试点培育和全面推广模式
在大学里选取典型的班级进行试点工作,在此试点中选取家庭条件中等左右的大学生,进行从入学至毕业,为期四年的培育,期间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对他们设计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培养方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反省。建立培育效果的评估体系,定期分析培养方案和学习效果。当出现问题时,及时修正和完善其培育方式。
通过四年跟踪观察,进行对比性研究。分析本班级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与其他大学生是否存在区别和变化,包括价值观、心理、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差异,并跟踪和分析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如果此试点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人生观,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和突出成绩,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全面推广此种培育模式。
三、全面培育模式实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全面培育模式实施面临的问题
全面培育模式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增加的经济投入也并不多,需将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作适当的调整。
1.教育资源扩大问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需要扩大,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场所,如长征路线、随机的价值观践行地点等。这些地点扩大为教育资源,需要得到社会相关部门的配合。
2.学校经济投入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模式創新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由于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育,实现全覆盖,经济投入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3.教师工作量调整问题。改变单一的教学与科研的评价机制,将导师的绩效工资与导师制挂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其中一项内容,进行量化。
4.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加的问题。对原有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调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纳入到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二)全面培育模式实施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
1.学校主管领导齐抓共管,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培育模式,按照全面培育模式进行试点和全面推广。
2.在经济方面,学校必须设置专门的预算,同时依靠社会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成为补充资金,争取投入增长率不低于同期物价上涨幅度。〔5〕
3.推进导师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由高校学生工作处负责。学校相关部门按照全面培育模式进行评价内容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将教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纳入到评价对象和评价体系之中。
4.学生评奖机制改革,将对学生的奖罚和综合评定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内容,可增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内容作为考评。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R〕.2013,(12).
〔2〕陈思.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14.
〔3〕陈若男.高校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18.
〔4〕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68—69.
〔5〕刘朝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机制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29.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