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斌 赵红清
[摘 要]“兰格模式”创造性的提出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它的分析工具是数理经济学的均衡理论,目标是实现整个经济生活的一般均衡,手段是模拟市场和试验错误。兰格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无疑对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兰格模式;一般均衡;计划;市场;
[中图分类号]F03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5 — 0070 — 02
兰格模式即兰格(Oskar Richard Lange)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在此模式中兰格创造性的提出了市场社会主义的概念,第一次打破了传统社会主义者对计划和市场的认识,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来,我们也可以将“兰格模式”称为兰格市场社会主义模式。
一、 兰格市场社会主义模式产生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种伟大的认识都是在合理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兰格也不例外。他的兰格模式是在吸收巴罗尼和泰勒两位学者的学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
兰格吸收了巴罗尼的一般均衡思想。巴罗尼的这一思想主要是继承于洛桑学派的帕累托,集中表现在1908年发表的《集体主义国家的生产部》一文。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数学方法,论证社会主义的生产管理部门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引导生产,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1在巴罗尼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中的价格仅仅是一个交换函数,社会主义可以利用这个交换函数,在保证消费品的边际效用比率对所有消费者都一样以及稀缺资源的边际利用率对所有生产者都一样的情况下,能够使消费者的福利最大化和稀缺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从而实现一般均衡。为此,巴罗尼详细探讨了如何利用均衡方程式的求解,使计算价格与最低成本相等,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达到最优状态。兰格在提一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时,直接利用了巴罗尼的这一成果。同时,兰格也借鉴了泰勒的试错法。他认为,只要社会主义国家能够保证市民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并授权市民花费这笔收入,使他可以选择性的购买国家生产的商品。那么,通过社会主义掌权者对市场情况的不断观察,从而适时的调整各种要素的价格,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均衡。这清楚的说明了社会主义实现均衡的具体方式,即试错法。试错法是对一系列有待证实的方案进行检验,直到发现一个成功通过验证的。在后来的兰格模式中,试错法也成为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 兰格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内容
在巴罗尼和泰勒为主的学术背景下,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兰格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阐述社会主义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其中,最著名的当属1936—1937年发表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这本书中,兰格集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模式。
兰格在提出自己的设想之前,对米塞斯的观点进行了简单的批评。在他看来,米塞斯之所以断言社会主义经济不能解决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是因为他没有正确的认识物价的性质。威克斯第把价格区分为狭义价格和广义价格,兰格认为这种对价格概念的内涵的区分就可以反驳米塞斯的论断。
社会主义经济是否可以利用广义价格进行经济核算。在兰格看来,这一点根本不算问题。兰格认为经济问题是在不同的方案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中可以形成指导选择行动的一个优先顺序,也可以掌握现有资源的数量,通过一种商品变化为另一种商品的技术可能性,即生产函数,当然还可以了解提供其他选择的条件。在这三种资料的基础上,社会主义完全可以在公有制的范围内,实现理性的经济计算,并最终达到一般均衡。由此可见,对价格含义进行狭义和广义的区分,是兰格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均衡理论的基础。在兰格的思想体系当中,广义的价格可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中狭义的货币价格,为生产者的行为提供参数指导。在计算价格具有参数性质的前提下,只要证明这种价格不是中央计划委员会任意规定的,与市场上的货币价格相比,同样具有客观的性质,就能够证明社会主义经济计算的可行性。在论证这一问题时,兰格充分运用了巴罗尼的一般均衡思想和泰勒的试错法。
从一般均衡理论的角度来看,能够使供求之间实现平衡的价格,就是客观的。为了确定均衡状态下的客观价格,为了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和利用,必须分别实现主观均衡和客观均衡。所谓的主观均衡,是指根据均衡价格,一切参加经济体系的人必須达到他们的最大位置;客观均衡就是指每种商品的需求等于其供给。在主观均衡条件下,消费者通过自由购买消费品,使其效用达到最大化;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争取实现最高收入;生产者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用最小投入获得最大利润。也就是说在主观均衡时,一切市场主体达到最优状态,他们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因此,主观均衡的条件是:每个市场中的个人要使他们的效用、利润或生产资源所有权的收入达到最大化。根据以上客观均衡的定义可以得知,客观均衡的条件是均衡价格决定于每种商品的需求等于其供给的条件。那么,社会主义社会能否实现主观均衡和客观均衡呢?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假设消费者有购买选择自由和职业选择自由,所以竞争市场上的这部分主观均衡条件也适用于社会主义,而唯一不同的是,生产决策不是由利润最大化目标指引,而是由中央计划当局进行规定。社会主义经济不仅可以实现主观均衡,而且能够实现客观均衡。虽然该模式不存在真实的生产资料市场,但是中央可以模拟一个客观市场的作用,利用“试错法”使生产资料的价格趋于均衡价格。之后,兰格在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对自己的模式理论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阐述。他指出社会主义必须独立自主,根据自己本国的现实经济的发展情况,探索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而且这种模式不能受到国家政府的任何行政命令的干涉,使其能够在本国的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三、对兰格市场社会主义模式的评析
兰格对自己所设定的社会计划模拟市场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是非常满意的。他认为这种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不仅可以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资源,而且能够克服资本主义无法解决的矛盾,比资本主义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理由是,社会主义可以按照平等原则分配收入,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能够避免周期性的经济波动,避免浪费,节约社会总资源,能减少失业人数,鼓励技术进步。对于兰格模式,我们应该采取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法来进行客观评价。
一方面,兰格模式具有极大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兰格模式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史上第一次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这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探讨起到了重要的奠基和推动作用。瑞典经济学家汉森(A.Hanson)指出:“现代对经济政策理论的最迷人的贡献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兰格和穆勒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行为准则。”第二,兰格模式尝试把市场和计划两种体制进行结合,这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经济改革的发展。兰格模式较早提出市场机制属于中性,资本主义能用,社会主义也能用,具有极大的启迪性和开拓性。它证明了,即使大量使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方法,也可以推出社会主义可行性的结论,从而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和意义上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另一方面,兰格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只承认消费品和劳动力市场,不承认生产资料是商品,从而生产资料市场还是模拟市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并不处于同一种机制下,是一种半市场机制。第二,兰格模式也具有不彻底性,有时他指出在电子计算机时代,市场过程连同它的繁琐的“试错”是过时的。第三,兰格模式最大的缺陷在于对市场的错误认识。在市场中,各种事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往往是一种相互决定的关系。而兰格则将这种相互决定的关系,描述成一种线性关系,即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个人情况来看,兰格完全忽视了个人偏好的差异性和变化。从整个市场的状况来看,兰格简单的归结为价格决定了供求,只要中央计划委员会调整了价格,就能改变市场的一切。对个人行为的忽视,对市场过程的简单化处理,是导致兰格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
从对兰格模式的阐述和评析中,不难看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无疑也受了兰格模式的影响。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从兰格模式中汲取了有价值的内容。比如公有制和市场机制相兼容的思想、中央计划可以而且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思想等。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正在完善中,兰格模式中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无疑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都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参 考 文 献〕
〔1〕Enrico Barone,The Ministry of Production in the Collectivist Stare,from Collectivist Economic Planning:Critical Studies on the possibilities of Socialism,ed.by F.A.von Hayek.London:George Routledge&Son,1935,P246.
〔2〕姚開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朱光庭.外国历史名人传(补遗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M〕.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5〕兰格,著.王宏昌,等,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史焕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