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绍洪 钱怡帆 陆阳
内容提要:西部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发展阶段落后、资源依赖性强、产业链和创造链短、融资渠道单一、技术落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西部必须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增强合作、促进跨越式发展;发展高新循环产业园,探寻“互联网+”发展模式;鼓励合作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培养、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壮大龙头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培养品牌优势;灵活运用各项融资方式,激发投资热情;制定地方政策,保障法律约束力。文章以西部生态脆弱区为背景,探寻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对西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西部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5)05-0017-04
中国幅员辽阔,生态脆弱,主要体现在生态脆弱面积广和脆弱种类复杂。西部是我国环境监管的盲区,也是生态脆弱的高发区,而且通常伴随着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面对日益增加的人口负担、资源约束以及环境压力,如何促进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发展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然要求。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能使经济生产方式由资源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生态破坏型向友好型转变。如何在西部生态脆弱区构建起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做到经济与生态共同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循环经济是西部生态脆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脆弱区是指地处两种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交界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具有对气候变化反映强烈、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边缘效应明显等特点。西部地处我国内陆,地势复杂多变,是生态最为脆弱的地区,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后,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剧。转变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发展模式,探寻经济、生态双赢的循环经济是西部发展的重点。
根据西部地区生态脆弱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西南生态脆弱区、西北生态脆弱区、青藏生态脆弱区。西南生态脆弱区主要包括滇、川、渝、黔和桂,地貌以山地和石漠化为主。具体表现为:土层薄,植被存活率低;雨量大,融水侵蚀厉害;山地多,水热条件不均衡。西北生态脆弱区主要包括新、甘、宁、陕和内蒙古,主要特征为干旱和沙漠化。具体表现为:降水少,水资源短缺;风沙频繁活动,土壤沙化;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青藏生态脆弱区主要指青海和西藏,是高寒复合侵蚀地区。具体表现为:海拔高,气候冷,植被稀疏,土壤具有各种侵蚀现象,是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方。随着人类发展,西部地区生态进一步恶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生态问题频发。
循环经济是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经济的必然选择。西部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能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保护自然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减少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浪费。西部生态脆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给西部生态缓冲和恢复的机会,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维持生态平衡,进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西部经济落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能增加西部企业的竞争力,转变西部经济增长方式,是污染少、效益好、科技新的新型发展道路,有利于西部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对生态问题突出的西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西部生态在我国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我国森林水系之源,生态能源的储地,生物资源的宝库,也是我国的气候生态屏障。但是,西部生态具有以下脆弱性:生态系统普遍脆弱,生态保护能力较低,局部环境虽有改善,但总体生态仍在恶化,正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自然生态恶化、生态功能退化等方面的问题。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恶化导致了经济落后,而经济落后又进一步影响生态,两者相互强化,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想生态脆弱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井然有序,就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道路。
1.西南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西南是西部最早开始探寻循环经济发展的地区,拥有2个国家级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在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下,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西南地区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有15家,其中四川6家、贵州5家、广西和云南各2家。这些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在探寻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资源,并凭借这些优势推动了整个西南地区循环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原材料的使用效率,“三废”的减量排放效果明显,降低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力,并带动了一大批循环工业产业园区的发展。2015年,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和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国循环化改造的示范园区,将为西南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再添动力。
2.西北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西南取得的成功,也激发了西北地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情。虽然西北地区发展时间较晚,但成效显著,已有赶超的趋势。目前,西北地区通过审核的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有11家,其中内蒙古5家,新疆3家,宁夏2家,陕西1家。甘肃省更是我国唯一的、受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2015年,共有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嘉峪关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6个园区进行循环经济改造。更重要的是,西北地区循环经济条例和融资渠道都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全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西部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地区。
3.青藏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青藏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较迟,并且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的影响,发展成果较西南和西北而言比较少。目前,青藏地区有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数量虽少,但这两个产业园区都发展得比较成熟。西宁经济开发区入选了2015年的循环经济改造园区,而柴达木循环经济园区已经成立了油田、有色金属、盐湖等30多个重点产业化项目,并建起了跨产品、产业、地区的循环脉络,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并且,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该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加大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辐射范围,青藏有可能成为未来西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虽然西部生态脆弱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毕竟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制约着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
1.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循环经济需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展循环经济项目;第二阶段,发展配套设施和服务,如制度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人才和技术的发展、循环产业的构建等;第三阶段,形成全社会的循环经济体系。目前,西部各省市已经大力开展各项循环经济项目,但是配套服务和设施落后,体系建设仍在摸索阶段,这将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因此,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
2.循环产业园区的发展过度依赖资源。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工业的带动,西部的循环产业园区也大都建立在资源丰富的区域。比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主要依赖青海的盐湖、油气、金属等资源;四川依靠天然气和氮肥资源打造了西部化工城;宁夏凭借着矿产资源建立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虽然循环产业园能增加资源使用效率,但毕竟是资源耗竭发展模式,当资源用尽后,这些产业园区又该何去何从?
3.产业链和创新链短,园区辐射范围小。根据产业链构建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企业间、产业间、园区间和地区间产业链。西部生态脆弱区已建立了跨企业和产业的产业链,部分地区构建起园区内跨产业耦合的产业链。但是缺乏跨园区、地区的合作,产业链在工业发展较为成熟,没有延伸到社会服务业,因此对地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带动作用不强。此外,西部地区创新链短,仅仅是引进和模仿先进技术,缺乏技术突破的能力,因此尚不能形成跨越式发展。
4.高级人才匮乏,技术创新缓慢。西部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在地势复杂、生态脆弱的地方。西部不仅教育水平有限,而且由于恶劣的生态环境,人才流失严重。2015年的《大学生流向报告》数据显示,存在中西部地区大学生向东部净流出的状况,西藏仅能留下42%的毕业生,人才存留率排在全国最后。正是由于人才的匮乏,导致了西部技术创新缓慢,阻碍了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与之相应的人才引进和留住人才平台在西部的发展还处于试点阶段,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而西部地区现阶段的人才引进措施、激励措施、留住措施力度较东西部地区而言较为单薄。
5.发展循环经济的融资渠道单一。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用来开展项目、改造园区、建设周围基础设施等。目前,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拨款,以及银行信贷。由于循环经济较强的外部性,再加上东部地区已经形成的规模经济和集群效应,企业对西部生态脆弱区产业园的投资热情不大,融资渠道单一。
6.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落后。早在国家发布循环经济试点项目之前,西部已有部分地区开始了生态城市的建设,对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是自己摸索出来的。项目支撑着循环经济,地方生态支撑着全国生态系统,这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会存在政策落后于实践的情况。并且,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也只有短短10多年的经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规范,奖惩和激励制度也并没有普及,循环经济还没有进入到规范发展的道路。
四、促进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循环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在西部生态脆弱区更是呈现出总体水平低下、过度依赖资源、产业链和创新链短、人才缺乏、融资渠道单一和制度落后等问题。在西部生态脆弱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不仅要求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也要求符合地区发展实际,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
1.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增强合作、促进跨越式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改变了西部在促进国家发展中的作用。首先,“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是内陆沿线城市发展的关键。2014年1-10月,中央对东、中、西部的公路水路固定资产的投资分别为4619亿元、3125亿元和59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9%、3.8%和20.3%。以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交通运输建设,降低了西部地域交流合作的成本,有利于西部生态脆弱区搭建和延长跨产业、跨地区、跨国家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其次,“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增加了沿线核心城市开放度,体现了西部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云南将建设“七出省、五出境”的路面交通和“两出省、三出境”的水上交通,成为西部联系国际的通道。广西已经完成了与东盟国家的海路双向交通建设,并凭借这些优势成为西南地区开放的新支点。这些核心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各项资源的分配向西部转移。最后,“一带一路”为西部带来了新的经济带,也搭建了内连珠三角、外连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路线,这些经济带以沿线产业为发展平台,以扩大了西部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信息共享平台,形成了信息交流、技术共享、共同发展的局面。西部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借鉴和学习先进发展方法,追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高新循环产业园,探寻“互联网+”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是以数据、信息、技术为主的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小,体现了第三产业在带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能增强西部地区竞争力、引领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等。2015年,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第八个、西部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体现了西部创新能力的增强,是西部未来转变发展的方向。同时,21世纪也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时代,在已有的循环产业系统中探寻“互联网+”的发展模式,是西部循环经济应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改变,也是优化西部循环经济、提升西部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提高,2015年东部地区出现了“互联网+回收”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改造了传统产业,利用线上和线下资源,打造了新型回收交易平台,效果较好。西部地区也有尝试“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实现了阿克苏农产品与东部超市直接对接的跨越式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生态脆弱区要积极探寻和摸索适合西部发展的“互联网+”发展模式,将传统产业与高科技联系起来,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实现快速发展。
3.鼓励合作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循环产业发展提供动力,也是西部生态脆弱区发展循环经济一直面对的难题。随着西部开放程度的加大,西部可以购买和引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先进技术,不过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短、依赖性强,不利于培养西部自主创新能力。因此,鼓励西部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高校、科研和中介机构为辅的循环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自主投入研发新技术,也为产学研的沟通合作建立信息交流、互享平台,保证循环产业园区能有效地创造、引进、吸收和推广技术。此外,鼓励各循环产业园区加大合作力度,共同研发和创新关键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推动循环技术进步,增强西部技术创新能力。
4.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培养、引进和留住人才。不断深化教学体制改革,提高西部高校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固定式、标准式、批量式向新型的开放式、立体式、个性式转变。提高对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更要注重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建立计算机与其他专业的联合互动,培养学生在各个领域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以适应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而要引进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就需要改善西部人才发展现状,搭建人才发展的平台。包括开展优势项目吸引高层次人才到西部发展,政策倾斜和物质奖励促进人才结构的西移,优化人才管理体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保持适度竞争维持西部人才创新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才生活环境等。
5.壮大龙头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培养品牌优势。在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具有领头和支柱作用的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在现有的循环经济基础上,选择具有发展前景和良好效益的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进行重点培养。这些龙头企业、龙头产业链和龙头产业园是整个西部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柱,它们具有正外部性,能够带动相关小企业、产业链和产业园的发展;它们也有集聚效应,能够吸引资金、人才、资源向西部转移。更重要的是,龙头企业、龙头产业链和龙头产业园的培养和发展有利于树立西部品牌优势,提高西部循环经济的竞争力,促进西部循环产业的发展。
6.灵活运用各项融资方式,激发投资热情。循环经济的融资主要包括政府直接投资和社会间接融资,由这两大主题下的各种融资渠道交叉联合,构建起支撑西部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流入和流动框架。两大融资方式的侧重点不同,对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同,应灵活运用。政府资金应主要用于新型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推广,而不是对整个循环项目的大包大揽。尤其是在西部生态脆弱、利润率低的背景下,更应该发挥市场的作用,淘汰综合效益较差的项目和企业,促进企业的竞争创新,提高效率。另外,可以通过风险投资、政府公债、证券交易、股权融资等方式,与产业链相结合,灵活运用各项间接融资渠道,降低风险,激发社会各阶层对循环经济投资的热情。
7.制定地方政策,保障法律有效性。相应的法律制定,能有效规范西部生态脆弱区循环项目和产业的发展,让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有法可依,减少西部企业破坏生态的行为。目前,我国有包括《循环经济促进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在内的一系列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但是西部地区生态脆弱、交通不便利、监督机制建设落后,如何在西部减少监督盲区,保障法律有效性,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为保障西部循环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在正常轨道内,西部地方政府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如税收优惠政策、污染废弃物收费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督促企业走循环发展道路,以地方政策促进循环企业的发展,形成有效的奖惩机制、监督机制和反馈机制。
责编:胡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