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昌
【摘要】目前数字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发现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数与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计算教学;注重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充分地感知计算教学;设计趣味化、层次化的练习,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计算教学三方面入手,就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做了阐述。
【关键词】解题思路;解题步骤;演算
大部分学生一到做应用题就觉得头疼,常常束手无策。由于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般都具有抽象性与隐蔽性的特点,给学生解题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方面,我探究了几种的做法。
一、加强解题思路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进行解题思路训练是学生学好应用题的重要方法。通过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使已知量和未知量这对矛盾得到统一,这种构想就叫思路。应用题教学中要以指导思考方法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规律,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如:福田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三个组去工厂做胶袋,第一组16人,共做256个;第二组14人,共做210个;第三组15人,共做254个,全班每人平均做多少个?我引导学生寻找解题途径和方法:①看这道题求什么?②怎样求?③什么是总数量?④什么是总人数?接着启发学生找出总数量和总人数的途径,并找出题意数量关系式。根据分析列算式:(256+210+254)÷(16+14+15),使学生正确解答应用题。
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做应用题时,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他并不是不会做,而是不认真读题、审题,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误,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而且审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审题来理解题意,掌握题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通过审题弄清题中给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有些学生不会做应用题,往往缘于不理解题意。一旦理解了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了题意就等于题目做出了一半。
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直观教学作用
线段图是一种常见的解题手段,学生易于接受,解题时能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线段图,那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便跃然纸上,解题的方法与途径学生容易明白。所以,教给学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是应用题一项基本训练。不仅启发学生的思考,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例如在“比多比少”的应用题中,通过线段对比,结果就十分明显。
四、重视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只有搞清楚数量关系才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恰当地选择算法,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式子,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分析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在应用题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分析应用题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存在的相依关系,把数量关系从应用题中抽象出来。如: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52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90千米,另一列火车每小时行使多少千米?这道题存在两个数量关系:(1)两地路程÷相遇时间=两列火车速度和;(2)两列火车速度和-一列火车速度=另一列火车速度。找出这两个数量关系,对号入座,题目就很容易解答了。
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一道应用题的解答包含了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计算、写答句、检查等步骤,每一步都必须引起教师的注意,在应用题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答句的习惯。
六、在练习中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提高低年段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就需要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掌握计算方法与技巧,练习显得尤为重要。在练习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在练习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在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养成以下两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细心演算。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躁,耐心计算,即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应慎重,从而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
2、善学多思。在计算练习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善学多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以达到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低年段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可见,要提高低年段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数学教师就需要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要培养低年段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就可以采取以上几个方面的对策。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低年段小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计算能力,才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并探索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非常有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浅析提高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策略》,2010.30
[2]考试周刊,《略谈小学数学计算课的教学》,2011.6
[3]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课标.[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引用“二、设计思路(二)关于目标”
[4]陈和.小学数学教师.[J]上海教育出版社.引用曼累讷小学 岩香囡的“浅谈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5]何如栋、朱敏,著《小学数学教育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