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跃
【摘 要】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家园合作,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关键词】家园共育;交流;沟通
一、过程描述
识字活动不仅是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大班孩子最感兴趣的,孩子们经常捧着书追问我:“殷老师,这个字念什么?”在进行相关活动的同时我总感觉经验不足,缺乏有效支持。偶然的一次机会得知,小李的姥姥在退休之前是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很有研究。于是我决定请小李姥姥走进幼儿园,和我们一起开展识字活动。当得知可以与我们合作参与教学后,小李姥姥非常高兴,但是有些疑惑,因为她不熟悉幼儿园的教学,需要老师的帮助。经我们协商,在形式上采用游戏的方式尽量让孩子动起来,以引发孩子的兴趣;把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难度要适宜,便于孩子能听懂。
活动开始了,看到了小李姥姥来讲课,孩子们既好奇又兴奋。姥姥从笔画教起,“横”是老大,“竖”是老二……笔画都变成了一家人。孩子们都争着用身体来模仿它们,在游戏玩乐中学习。后来,我们又一起设计了很多亲子互动游戏。孩子们通过“字宝宝找妈妈”、“猜字谜”和“身体变变变”等游戏体验了识字的快乐,家长也学到了科学有效的识字方法,减轻了他们对孩子入学的担忧,都纷纷向老师和小李姥姥表示感谢。
二、效果分析
一个好的教师首先应该重视的就是家园合作,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就是家长,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和家庭教育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家长是一支潜在的庞大队伍,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和孩子一同走进幼儿园,一起感受幼儿园生活的点滴,不仅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和怎么样的小朋友玩耍、交流;因此在一次活动中我充分的利用了家长资源,主动与家长交流、沟通,邀请家长来园担任“家长老师”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又可以促进幼儿园教育,特别是推进家园共育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家园共育的整体效应。
案例:
1.过程描述
卿卿是我班6月份新入园的一名幼儿,通过这段时间我对他的成长观察和了解,我发现卿卿小朋友自我意识比较强,经常出现反抗和攻击行为。一次户外活动中我组织幼儿拍球,孩子们都很喜欢玩。忽然我耳边传来一阵哭喊声,我寻声走过去,发现思琪小朋友已经倒在地上了。我急忙走过去安抚她,并询问她怎么回事,她一边哭着一边指着一旁的卿卿,哭的说不上话来。我刚要问卿卿原因,他马上就用手蒙住了自己的眼睛。我走过去没有马上说话,发现他偷偷的从手指头缝里看我。一边偷偷看我一边撅起了小嘴。我说:“卿卿,请把手拿下来,老师要问你话。”这时卿卿大声地说:“我要拍这个球,谁让她玩儿了,我就要拍,我就推倒她。”
2.分析与反思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行为。幼儿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上的进攻具体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为制止幼儿在园里和家中表现出得攻击性行为提供帮助,也是家园沟通中的一项任务。
卿卿小朋友在我班幼儿当中年龄较大,他聪明又活泼,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不管什么事情都愿意尝试着去做。有困难也知道主动找老师去帮助。但是我也发现卿卿的反抗攻击行为比较严重,已经成为了我们班的小霸王,只要有人和他分享玩具,他就会怒发冲冠,要么毫不客气的将同伴推倒、要么伸手就抢。通过和家长沟通了解到家长由于工作忙,平时对卿卿关注很少,而保姆又是对卿卿一味的忍让,这种过分放纵的教养方式,就使卿卿形成自我专横的个性特征。针对幼儿在家和幼儿园的攻击性行为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为卿卿提供帮助。
(1)在幼儿园里,首先,引导卿卿学会分享,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商量,并逐渐改掉这种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家请他为长辈们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拿东西盛饭等。在幼儿园请他做小值日生,为其他小朋友服务帮助他转移注意力。并逐步帮助他学习与人交往的方式,学会商量。其次,有意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担当“重任”如让他当组长、裁判或老师、警察的角色,从而逐渐让他学会约束自己习得内隐的游戏规则,培养自制力。最后老师和家长要尊重理解孩子避免用严厉强硬的态度来要求他们,不要孩子一出问题就轻则批评、否定,重则排斥、指责,甚至讽刺,挖苦。发现卿卿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明白对与错,知道做对的事情、好的事情老师才会表扬。
(2)引导家长创设适宜环境对幼儿进行疏导。如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拼插玩具,这既能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又能转移注意力;其次,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要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家长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攻击行为。家长要教会孩子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巧,引导孩子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等;最后,因为幼儿辨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社会中的各种暴力行为、攻击性行为等不良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要为幼儿营造较为宽松、温馨的环境,尽量避免给孩子提供刀、枪等含有攻击因素的玩具;应避免让孩子看含有暴力行为、攻击行为等不良行为的影视和图书;当孩子有些不良行为应马上制止,孩子有悔过之意时应及时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