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网络通迅平台 有效促进大学班级管理

2015-05-30 17:52梁玲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网络化交流

梁玲

摘 要: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越来越网络化,这种现代化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在年青人包括大学生中成了一种交往的常态。班级管理者在班级建设中应充分、正确地利用好现代网络化交往方式,以有效促进班级管理和学生发展。

关键词:网络化;交流;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97-02

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与人之间交往、交流的方式。特别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交往、交流方式:电子邮件、QQ、博客、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以及越来越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的、最为普遍的方式。特别是在年青人中间,现代化的网络交流成了他们交流方式的一种常态。

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社会各实践领域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实践也要相应地现代化,因此,高校的教育方式也应紧随时势,紧跟时代的发展,客观地、充分地认识、把握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中自觉地、有效地充分利用好现代网络技术,以增进班级建设的实效性。

一、现代网络交流方式的优点

利用网络的现代交流方式与传统的交流方式相比,有如下优势。

第一,便捷性。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交流日益突破时间的限制,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速度;突破了人与人间交往的空间限制,扩大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空间,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交流更加便捷。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大学阶段的生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都具有更多灵活性、差异性、自主选择性,这导致班级管理者与大学生进行接触、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特点上与基础教育阶段的师生相接触的时间和空间的特点相比,在时间上要少得多,在空间上更多元化。而传统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人与人直接处于同一时空、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面对大学生的这种学习、活动的时空特点,明显不足以应对:班级管理者因自己的工作时间和空间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冲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冲突,而让班级管理者很难做到随时可以与个别或全部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现实如果不以新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就会给班级建设工作的有效性带来不利影响。

而充分、正确地利用现代网络交流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则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交流方式所存在的不足。通过现代网络媒体,教师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所带来的限制,在时间上可以更自由地实现不同空间的师生之间的以一對一或以一对多的并且也仍是直接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促进、提高班级建设工作的效率。

第二,即时性。对于班级管理者来讲,通过建立在师与生之间的网络化的交流方式有助于班级管理者即时发现班级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发现的问题即时解决问题。相对于学校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各专门的网络办公平台,师与生之间进行交流的网络平台中的内容具有更多的私人性质。学生会将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所想到的随时以文字的、图片的或其他方式呈现在网络交流平台中,这些文字、图片等所呈现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学生在他们的生活、学习中存在问题的直观反映以及学生对某一或某些问题的真实情绪和真实想法的表现。而班级管理者在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中很难发现这些情绪、想法和问题。因此,班级管理者通过网络,通过学生呈现出来的文字、图片可以即时了解、发现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真实情况以及可能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根据了解、发现的情况与问题有针对性地即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即时地解决问题。

第三,功能多元性。多媒体网络技术作为一种传播人与人之间各种信息的新载体,具有强大的功能。体现到高校的班级建设中:首先,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班级管理者进行班级建设强有力的工具。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各网络媒体即时、快速、有效地进行班级建设中各具体事务的操作如进行各种教学任务安排、发布各种通知等,既可以降低相关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又能提高班级建设的效率。其次,多媒体网络技术是增进师生相互了解,增进师生情感的强有力的助推器。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更便捷地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更便捷的交流,即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并进一步支持班级管理者的班级建设目标、班级管理措施、教育价值理念,也可以帮助班级管理者即时发现班级建设过程中以及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即时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从而接近师与生之间的距离,增进师与生之间的情感。

二、班级建设中现代网络交流方式的局限

虽然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的人与人的交流中越来越普遍,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现代化的交流方式在高校班级建设中也存在着局限。

第一,受时间因素的限制。不管是在班级具体事务的操作如传达各种通知、安排各种活动任务方面,还是班级管理者了解、关注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所呈现出来的情绪、想法方面,多媒体网络交流方式在具有便捷性的同时又具有延时性。班级管理者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各种信息的发布,往往会因为班级管理者与学生进入平台的时间上的不一致性而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在班级管理者发布信息的同一时间就能阅读到相关信息。特别是有些通知、信息具有很强的时间限制,一旦学生因没有即时进入网络平台,就很容易因此而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相关利益造成影响;反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呈现出来的情绪、疑问、想法等可能会因班级管理者进入网络交流平台的延迟而导致的回应滞后或忽略而可能让学生因得不到老师的即时回应而产生不良情绪。

第二,受经济因素的限制。班级建设中的多媒体网络交流平台提高了班级管理者班级建设工作的效率以及节约了人力、物力等相关资源。但毕竟这个现代化的交流平台要能正常起作用就必须先要有一定前提条件即师与生都要持有能发布信息、查收信息的信息终端即电脑、智能手机等。但特别是对学生来讲,由于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学生的消费水平不一样甚至有很大的差距,有一部分学生因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而不能或很难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即时了解、接收各种信息,这就容易使信息不能快速地传达到这一部分学生。

第三,受内容开放度的限制。现代网络交流平台既是班级管理者进行的班级建设中的师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进行公开交流的有效平台,但有时也是学生自己与自己心灵对话的平台。因此,特别是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平台所呈现出来的内容,除了有一部分内容是具有公开性质以外,还有一些内容是极具隐私性的,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学生虽然将自己的情绪、想法放到这个公开的平台上,但不等于学生就愿意让自己这些私人的东西被人公开讨论。班级管理者如果不能缜密地分析学生呈现在平台上的内容的性质以及学生的心理而将这一部分内容放到开放的空间讨论,就很容易引发学生更多的不良情绪,从而引发不必要的问题。

三、合理利用网络通迅平台,有效促进大学班级管理

由于网络交流平台在班级建设中存在的局限,因此,班级管理者在利用网络交流平台的過程中,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更好地利用好现代网络通迅平台,实现对班级的有效管理。

第一,多种交流方式配合使用。虽然网络交流平台在传递信息、发布通知方面效率高、不浪费资源,但它并不能有效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即时收到相关信息。所以,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级管理者应将各种交流方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使用,以保证各个学生都能即时、准确地接收信息,保证师与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例如,对一些特别是具有很强时限性或对学生非常重要的信息、通知一定不能只通过网络交流平台进行通知,而一定要通过其他有效交流方式如电话、师生面对面等方式进行通知。

第二,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上文所述,虽然有时学生会将自己很隐私的情绪、想法等内容呈现在交流平台上,但不等于他们就愿意将自己的隐私拿来与人共享。因此,教师通过网络平台发现学生在情绪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后,在找学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学生的隐私,通过师与生一对一的交流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要将学生隐私性的内容在网络平台中公开,这既是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尊重,也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

第三,善于辨识各种信息。网络世界相对于现实世界来讲,具有更高的自由度,特别是由于网络所特有的虚拟性,使人们在通过网络进行交流时,更具有随意性。在班级建设中的网络交流平台亦是如此,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呈现出来的文字、图片等并不一定都是他们真实情绪的呈现、理性思考的结果,而很可能只是一时冲动、无聊或者好玩的表现,并不具有实质意义。因此,教师在通过网络关注学生的同时,还要注意准确辨别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的真实性质,对于学生在网络平台中呈现出的各种信息既不能事事“大惊小怪”,也不能事事“视而不见”,而是要根据对学生在交流平台上呈现出来的信息的性质做到该隐身时隐身,该出现时出现,既不让学生产生拘束感,又让学生感受得到教师的关心。

参考文献:

[1]周夏禹,徐定仙.新时代高职大学生工作方式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3).

[2]杨龙祥.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2).

[3]郑仁炜.网络环境中学生管理的必要性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网络化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