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刚
【摘要】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数学课堂所特有的文化,对初中课堂数学教学文化的反思,是为了弥补当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文化的缺失,建设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地位,并能够有效展开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教学. 在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视野,以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文化育人目标. 本文首先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文化进行了反思,然后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建设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文化;课堂教学;反思
前言:“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石,是构成理解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文化是将文化界定于课堂教学之内,并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表现出来的,其内容不仅包括了数学知识概念记忆数学思想,还包括了对数学的态度等观念,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将数学文化转变为数学价值,即以数学文化的构建培养学生自觉性与探索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求知精神等等,最终在实现文化育人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
一、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文化的反思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文化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目标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准,过分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并以考试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内容要提前一学期完成教学任务,以备中考. 这种单纯迎合应试教育的教学,其文化价值取向出现了严重的偏差. 功利化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对学生认知方面的开发与拓展,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缺少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学习文化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依旧是课堂的主体,掌握着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文化. 实施数学文化的根本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求知探索的精神. 而当前的数学教学课堂,教师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如同军事化管理一般,学生只能无条件地接受命令并完成任务,没有主动发言的权利,这就致使学生对课堂枯燥的理性知识不感兴趣,缺少主动学习思考的热情,进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开发与培养. 纵观当前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文化主体的严重缺失,最终导致学生的发育不健全.
(三)教师的主权文化是数学课堂教学文化的主导者
目前,数学教学的“主权文化”是阻碍学生发挥主体学习文化的最重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变成要求,不断地要求学生复刻原有文化,这就使学生的思维永远地局限于教师的思维领域中,这就是所谓的教师主权文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际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面对大量需要掌握的知识,教师一味地在讲,学生就无休止地在听,即使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对教学方法等做了改变与创新,但是在“讲”与“听”之间并没有建立真正的沟通与互动,其形式上的互动交流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本质上依旧是教师的主权文化的具体体现,忽略了对学生除知识技能以外的培养.
二、建设初中数学教学文化的途径
(一)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整体出发,向“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过渡
初中数学教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应该是融合了知识技能与综合能力以及理性精神,并将其完整地体现出来,保持其可发展性. 这就要求必须以“学生本位”为教学出发点,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向能力与精神层次过渡,即由“知识本位”向“发展本位”的价值取向过渡,在认知层面的飞跃,能够使学生在转变学习地位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使学生从知识、能力到精神领域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以数学的理性精神为教学文化的内容
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并驱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也正是这种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努力去理解和控制自然;尽力去探求和确立已经获得知识的最深刻的和最完美的内涵.”目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所注重的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代数、几何的公式、定理以及理论等,而要想建立数学教学文化,就应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着手,为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奠定基础. 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关键时期,也是其理性思维向成熟区转变的起点,可见,初中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理性精神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文化的建设需要以理性精神培养为主旨.
总结:综上所述,构建初中数学教学文化是实现数学价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认知的重要途径. 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课堂的整体出发,在树立“发展本位”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建立以理性精神为宗旨的教学内容,在逐渐发挥数学教学文化作用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耀明.课堂文化的诠释与重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2):56-59.
[2]巫荤卉,靳玉乐.课堂的文化学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10,12(7):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