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娟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小学数学教学任务之一,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 它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 培养兴趣应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知识教学进行.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尚未树立起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 他们的学习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他们乐于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创设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给老师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显然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 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学生能接受、爱观看、喜参与的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快乐的队日活动”一课时,我就边播放歌曲《郊游》,边出示情境图,绿绿的草地,茂盛的树木,清清的小溪……多美丽的景色呀!同学们决定在这里露营. 那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能解决哪些问题呢?这样引入,增加了教学的诱因,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教师创设丰富的、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从日常生活方面开始懂得为什么要学数学,从而萌发其数学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进而真正喜欢数学. 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他们对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东西却十分熟悉,于是课堂上我就通过学生对这些东西进行分类,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之后又让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这些物体在生活中出现在哪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物体的理解. 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将数学的真实作用还原于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的问题. 要学生学会数学,做数学,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发挥、发展、创新数学.
三、通过游戏,调动学习兴趣
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把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裨益. 我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 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代表. 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 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2~5的乘法口诀后,巩固练习时,我设计“对口令” “送小鸟回家”“快速接龙”等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趣极佳,从而学得轻松、快乐.
四、动手操作,促进学习兴趣
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教学第一册“分类”的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对各种异同的铅笔进行分类,再在小组里想出多种分类的方法,在学生初步感受到这种思想后,接着再动手分实物、颜色、形状异同的卡片和模具. 这一系列的操作,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利用教学具的人民币,在课堂上创设的小银行、市场贸易情境中运作,让学生在货币流动中接受知识,感受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体验“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原来我们就是生活在数学知识里. 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习兴趣越学越浓.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获得的,因此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由兴趣到探求,由探求到成功,在成功的喜悦中产生新的兴趣,如此往复循环,就会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在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上不作计较,从而推动了数学学习的不断前进,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