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五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2015-05-30 10:40张首玉袁维维
学理论·中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导向高职院校

张首玉 袁维维

摘 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对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解决对策是从专业识置、学业培养、校企合作、职业素养培养、创业素质教育等方式来构建。

关键词:就业导向;五业联动;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116-02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凸显出许多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人才培养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1]。因此,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进程中,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职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途径。

本文借助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及相关研究成果,结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规划的实际情况,选择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作为建设试点,通过分析就业导向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关系及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五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2]:即是从专业设置、学业培养、学校与企业合作、职业素养培养、创业素质教育来论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加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拓宽就业去向,学校要针对一个行业所存在的岗位情况来设置专业,以“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设置模式应对职业岗位群中具体岗位的人才需求的变化。行业有什么岗位,职业教育就应设置什么专业;以有限的专业覆蓋尽可能多的职业岗位,同时注意内容的综合性,以及相近学科、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联系和沟通。对于就业需求量大、就业岗位相对稳定、针对性强的专业,可以根据岗位设置专业,并把它做强做大,体现专业性和深度,突出其专业优势。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指导下,高等职业院校要每年定期开展对各专业的就业评估,根据各专业的就业状况动态调整、控制其发展规模。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做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根据监测各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对社会需求的满足情况,为专业设置提供客观依据,综合调控专业的招生规模。对连续几年就业率低的专业应停办或者转成其他相关、相近专业,以此来督促各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学业培养,是夯实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科学设置专业、合理开发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知识、能力、素质的需要,进行针对性的学业培养。为了确保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本文以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就业导向的学业培养。

1.确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的“两融、一体、多岗位”教学模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应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着眼于特定的职业内涵,课程的开发围绕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来进行,将不同职业所要求的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之中。

“两融”,一融是将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等内容充分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也完成了职业资格认证内容的学习,获得多种上岗证书;二是将企业实际岗位工作任务融入实训教学,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实训项目,既符合教学的要求,又符合企业的需要,由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即为岗位工作过程,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即具备相应岗位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实现学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一体”即一体化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理论融入实践中,指导实践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先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再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习任务借助学校资源和企业生产现场完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全方位发展。

“多岗位”,通过系统的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储备多种岗位的知识能力,适应多种岗位的人才需求,如中餐厨房、面点、营养配膳、菜点设计、厨政管理等岗位。

2.以兴趣技能小组为载体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技能

兴趣技能小组是以学生兴趣为依托,旨在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这种分层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传统授课模式下容易产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较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矛盾,同时引导本专业所有学生在学好校内课程的基础上,向更深层次的专业领域迈进。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可根据岗位所需成立多个兴趣技能小组,如面点制作兴趣小组、雕刻工艺兴趣小组、热菜制作兴趣小组、营养配膳小组等。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以及聘请的行业专家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学习基本体现专业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各兴趣技能小组的成员基本都是各个专业学生中的精英,充分起到“传”“帮”“带”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成立兴趣技能小组,为学生学业发展营造舞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创造条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夯实了基础。近两年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参加兴趣技能小组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明显比其他学生业务能力强、适应力强,更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钻研的精神。

三、基于就业导向的学校与企业合作,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用人单位的需求就是质量标准,开展校企合作就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只有不断地加强校企合作,才能真正提高毕业生质量[3]。我国现阶段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确保学生的就业力和就业率,要积极探索与实践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

1.构建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学团队

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积极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烹饪大师构建教学团队,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参与专业与课程标准的开发与设计,让行业和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指导学生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大胆尝试将实训教学内容、过程管理、指导教师、理念和思想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运行,通过真实企业环境和文化的熏陶,历练了学生的职业思想和创新精神,真正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让教育产品消费者参与教育产品的规格制定中来,充分体现用人单位需求[4]。

2.实践开放性、创新性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开放性表现在专业实践的课程部分委托给校企合作的餐饮单位,利用企业丰富的师资,由专家、烹饪大师轮流指导学生实训。创新性体现在学习内容,生产管理来自于时尚酒店前卫菜点和管理运作实务,教学不再由专职教师唱独角戏,而是教师、企业专家和学生共奏交响乐。学生在兼有企业环境和学习氛围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和生产任务,促进了知识的运用、技能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总之,开放式和创新性理实一体化教学彰顯了高职技能教育特色。

3.把企业先进技术和行业标准引入人才培养过程,解决就业难题

校企纵向合作方面,学校和企业经理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专职教师和餐饮烹饪大师合作完成。专职教师到一线餐饮企业担当访问型烹饪大师,烹饪大师到学校担任客座教授并指导学生技能学习,用企业先进技术指导、培养学生,实现校方代表和经理、教师和烹饪大师、学生和员工三个层次融合。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要求,由校企双方培养出来具备双证书和高技能的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再棘手,妥善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四、基于就业导向的职业素质培育,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5]。一般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意识与职业态度等。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其次,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再次,养成职业习惯;最后,提升职业技能。

利用毕业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毕业设计是学生在达到一定学习目标之后,根据现代餐饮业职业岗位设置要求,组建毕业设计团队,设计宴席菜单并提交方案任务书,完成宴席生产任务,然后对学生素质综合考核。毕业设计模拟厨师团队、厨房职业岗位和职能角色,每一个学生是团队一员,每一个岗位是整个生产链条中一环,毕业设计从知识、技能和素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历练。

五、基于就业导向的创业教育,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路径

所谓创业教育,就是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6]。即培养学生如何在社会立足、如何适应社会,如何生存,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能力和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所学内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通过选拔具有创业精神的学生作为创业带头人,根据专业不同设置多个创业方向,先后组成了中西面点创业团队和早餐工程创业团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研究符合市场需要的具体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出货速度,摸索开拓市场的有效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创业实践,这为他们自主创业、岗位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当前高职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面对毕业生就业问题,通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更顺应社会和市场发展需求的毕业生、更能够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竞争力、有助于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与质量。我们通过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五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各高职院校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实例。

参考文献:

[1]王妍.以就业为导向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7:3-4.

[2]刘江宁.高职院校“五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时空,2012(8):189.

[3]刘杰.强化内涵发展,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与效益[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2):4.

[4]李玉芬.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院校课程标准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41-42.

[5]李月波.关于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中加强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大家,2011(14):169.

[6]范长河,朱月兵.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途径[J].中国冶金教育,2014(4):1-3.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导向高职院校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