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冠彪
【摘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快乐和谐的课堂中学习,学习效率会更好,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不断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环境,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课堂;和谐;优化;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主阵地. 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更主动地、全面地发展,构建和谐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怎么优化课堂教学呢?除了备好课,搞好师生关系,潜心研究教材、教法,笔者认为,要构建和谐的课堂. 愉悦的、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和关键. 数学课堂必须营造宽松的、自由的学习氛围,构建和谐课堂,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在教学中,我总结了几种营造和谐课堂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情境教学,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在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创造情境教学,形成愉悦的、和谐的课堂气氛. 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才高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才高.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大多数人每年都过一个生日,可有个小朋友,今天12岁,才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被这个出乎他们生活经验之外的问题吸引了,惊讶地望着老师,内心深处立刻产生一种自觉想学的积极动机,在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就这样进入本课的教学环节. 在这种和谐的、轻松的气氛进入课堂教学,学生的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
二、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郭沫若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性强的学科. 而小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他们的思维更需要直观的支持. 观察和实践是探究数学的重要方法,动手实践操作具有综合和教育功能. 让学生动手操作,调动起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容易唤起学生的兴趣,它不仅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构建愉悦的、和谐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度量、拼接等方法找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就会想:“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图形,能不能用公式计算面积?”学生带着疑问进一步思考、分析、讨论,并提出“怎样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问题.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发现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 从而明白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和长方形的宽相等. 学生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推导完成后,再让学生去验证公式的正确性.
三、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主动学习才是内因. 教师要改变教学由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项交流、互动. 提倡学生小组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看法,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样能使课堂更加和谐,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优化课堂教学. 所以,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不暗示,能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不代替讲解,教师多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观点,引导学生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学课本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再组织小组讨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小组内每名学生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在小组内说一说怎么才能剪一个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至此,教师稍为点评,加一些辅助练习,这节课的重难点就突破了.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学习、讨论、交流、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营造良好的、和谐的课堂气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的目的.
教师要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转化教学方法,要通过努力去营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兴趣,引导学生去学习、交流、探究、发现、理解新知,再创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