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卉青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广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已经学习方式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一个明确的要求。而要想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是需要教师在其中的教学行为所起的作用。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广大政治教师在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所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初中政治;师生合作;评价
初中的政治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偏重于理论知识,大多数的政治教师在政治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学生学习的疲惫和乏味。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讲的多了,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少了,学生对于知识又无法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的改变这一实际状况呢?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师生共同努力。
一、导学对于整个课堂的有效进行起到基础作用
在导学之前,教师需要对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且在导学的过程中明确的之处通过学习,应当完成某种程度的任务,并且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暗示。
在导学的过程中,教师就相当于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指引者。学生的个人情况,包括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教师需要清晰的了解;对于知识中的重难点所在,教师需要准确的了解;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明确指定教学目标。对于某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在导学的过程中做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让学生在接下来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解决,对于瓶颈之处教师就需要做出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不断的通过思考和学习来接受知识。
二、在教师的引导中进行自主学习
在当前的学习中,独立性是一个比较突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所在。新课改的推行,要求教师包容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并且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制造多样的机会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学习,极大的促进学生独立自主性的发挥,培养学生进行积极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次,这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在学生进行独立学习的时候,教师需要不断的走动,对于独立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引导,对于独立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要做出肯定的评价,鼓励学生下次做到更好。
三、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合作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基本素质,而通过合作的形式在政治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合作式的学习很少涉及,主要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合作学习的机会,缺乏合作互助的精神。小组式的合作学习,极大的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相合作,生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使得原始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改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现象,促进学生主动性以及合作性的发展,这也是真正的达到了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学习小组的组织并不是随机的,而是需要教师经过慎重的考虑,不管是从小组的成员上,还是数目上,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分配,尽量使得每个小组的综合水平都比较接近,每个人在自己的小组中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使得全组学生都能够通过进步,共同提高。
四、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的推广,要求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接受,而是需要师生之间在课堂中需要实现互动和讨论。师生之间的互动需要教师进行引出,从问题中开始进行,激发起学生的参与性和求知性。如果缺少了问题的引入,学生服就会没有激情,更不会去深入的思考,所以更加不会产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了。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迷惑和不解。所以,在课堂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疑问,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意见不和的时候,教师应当感到欣慰,因为这个时候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已经逐渐的出现。当然,并非学生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进行讨论和互动的,对于存在共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们进行逐步的讨论和互动;但是如果是设计到个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讨论,这样就会使得课堂的时间达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五、课堂的练习以及评价
根据艾斯浩宾曲线来看,知识的掌握是需要不断的温习的,否则遗忘的速度会越来的越快。通过在课堂上的相关练习,使得学生对于已经学习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记忆也更加深刻。课堂的时间有限,因此课堂练习的题目就需要有极大的代表性,并且需要结合实际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所在,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练习和巩固。对于课堂练习,尤其需要学生独立完成,一方面是考验学生对于学习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从而更全面的辅导。
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出准确及时的评价,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信息和学习兴趣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是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于学生学习方法和过程的评价。每一次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次激励,都是学生在接下来时间学习上的动力,所以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发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J].才智.2015(1)
[2]江万生.《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12)
[3]文培勇.《新课改下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