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心理 提高教学质量

2015-05-30 10:48冉振云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解决问题心灵

冉振云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更浩瀚的是天空,比天空还要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这句话使我们领会到人类心灵的领域是多么宽广,那么孩子们的心灵是什么样的呢?这需要我们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 时下,新课程改革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但如何提高却一直困扰着教学工作者.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认为教学中学生心理特点的把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下面笔者结合长期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就如何把握学生心理,提高教学质量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一、分析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个似乎与他们的已有经验相冲突的事实. 在教“等比数列”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一个问题:如果一张纸可以无止境地折下去,那么要折多少次才能厚到超过太阳到地球的距离?学生凭经验往往会猜测“一百万次”“一千万次”,甚至“上亿次”……事实上,只需51次即可!简直不可思议,它引起了经验与事实间的冲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有迫切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抓住学生“善疑”的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创新人才的产生,需要十分自由、宽松的探讨问题的环境. 我们教师要鼓励大胆质疑,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耐心倾听、认真解答,让每一名学生都认识到,即使他们的问题看起来荒诞可笑,或者远离现实,也值得表达、研讨,与人分享. 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掌握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正确方法. 因此我们在课堂上有时要故意留点疑问,布设陷阱,让学生发现矛盾,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例如:函数概念中,强调A、B两集合是非空数集;而映射概念中,只说明A、B是两个集合,那么A、B是空集是否可以呢?有的学生认为可以,因为映射概念中没说A、B一定要非空集合;有的学生认为实际上不可以,若A、B是空集,则在集合A中找不到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也找不到唯一的一个元素与前面的元素相对应.

三、重视学生“肯问”的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敢于且善于解剖自己,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 新课改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新奇的问题的能力,会做“学问”.

四、关注学生“爱动”的心理特点,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

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 通过计算机做数学实验已日渐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做中学”,在数学体验中寻求发现,在数学活动中实现创新,可以让学生尝到发现的乐趣,从而激励再发现和再创新.

五、根据学生“争胜”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学习的意识

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 多年教学工作中,我比较注意抓住学生争强好胜这一心理特点. 例如一节课后,我通常布置一道思考题,哪一名学生第一个解决问题就能从我处领取一小奖品,以此来激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索问题. 课堂上也有意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容易上当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

例如:若实数x,y满足

4 ≤ x + y ≤ 6, (1)

2 ≤ x - y ≤ 4, (2)

求2x + y的取值范围.

解:由(1)(2)同向相加可求得

6 ≤ 2x ≤ 10. (3)

由(2)得- 4 ≤ y - x ≤ - 2.

将上式与(1)同向相加得0 ≤ y ≤2. (4)

由(3)+(4)得6 ≤ 2x + y ≤ 12.

以上解法正确吗?为什么?

本环节通过巧布“陷阱”,及采用看似没问题的问题即学生不等式学习中的典型“病案”,对症下药,让学生质疑解惑积极探索,引发争强好胜之心,找出病根所在,进而引入可以通过用简单线性规划来解决此类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各方面才能,使每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并用积极性赞语认可学生,使学生在公众面前塑造良好形象,进而不断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每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己. 同时还需要教师善于肯定学生、激励学生,即使是学习进度缓慢的学生,也要尽量发现其优点,认可、肯定其闪光点,巧妙适时地引导其发扬优点. 要正确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问题的难易程度恰如其分,尤其要避免对水平低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以激励每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解决问题心灵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唤醒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