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静
文言文由于受到时空的阻隔,给学生带来语言理解障碍。面对高中语文学科中的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将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呢?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利用课堂再现史实,拓展学生视野
学生对文言文有关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活动。高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课文,主要是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这些文章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有着一定的联系,这些文章描述的大部分是历史史实,如教材中编写了《季氏将伐颛臾》《触龙说赵太后》《勾践灭吴》《荆轲刺秦王》等,大部分是历史人物和相关事件相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时,不能一味传授文言文内容,还要注重文章与历史的内在联系。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不易产生内容单调、枯燥,而且能让学生更清晰了解历史事件,从而加强记忆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更清楚掌握文章的社会背景。因此,我建议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了解历史。在讲解文言文有关知识的同时,渗透历史有关知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师生提高学习认识,引领学生主动获取
思路决定出路。对学生和教师,首先都是一次从思想上的重新认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反应事物的性质、规律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能强迫学生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引领学生去获取知识,把课堂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动地去学习,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在获取知识或建构知识的时,教师点拨一下,提醒学生如何获取,做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让学生从过去的被动状态中解放出来,必须彻底唤醒自己的主人翁意识,改变过去习惯的依赖教师、被动等待、人云亦云、做事随大流等学习方式,还须自觉地、主动地、个性化地开发学习资源,探索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等等。
三、理解文言文词句含义,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最好背诵一些名篇。”因此,师生都必须高度认可和高度重视它,否则就会走很多弯路,做很多无用功。这不仅是大方向、大目标,也是大方法。要充分利用课文后面注释和学习工具书,要理解词句含义和文章内容,要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要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学文言诗文要注重诵读,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四、诵读文言文,要准确背诵
学习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诗词,首先要能正确而流畅地诵读作品,梳通文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写作特点。诵读文本,把文本中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感情的理解,往往学生把握不准,因此,学生必须潜入文本深处,深入文本,研读细读句段,抓住文本的经典句段,读出文言文描绘细微之处,感悟出文本所含的意蕴,体悟文本思想感情。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立足于课本,针对文本内容感知文意。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意识,创造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解读句段,理解句段,深入浅出。在质疑时,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的碰撞,会激发学生智慧生成。这是文言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高考试卷中的文言文原文填空占有一定的分值,对于错字、漏字、添字都不得分,因此,在要求学生背诵时,一定要要求学生会背诵,准确书写,决不能随便增减。
五、字词句教学,要灵活运用
在教学中,还要强调“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灵活运用。让学生理解通假字,掌握常见通假字,高考题中常出现这类题目,
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学好“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也是解读文言文的重点。句式也是文言文语法教学的一个难点,但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逐步认识,了解“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后”“固定句式”等常见文言句式,掌握这些句式的构成。在教学过程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教材,唤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思维生动灵活,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把互动引向更高更新的境界。
六、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有利于理解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也很重要。翻译文言文要讲究技巧。要遵循文言文的翻译基本原则,可采取现代汉语逐字翻译,句句理顺,译文要语言流畅,表意通俗易懂。同时要凸显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有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有的把古汉语直接换成现代汉语。如:把“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中的“孰”换成“谁”。把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进行调整,使其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总之,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丰富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内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文言语言,正确翻译文言文,学习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理念,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解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