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
【摘 要】
现代教育的核心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尊重 信任 热爱 责任 诚心
巴特尔在《教育随想录》中说过:“用语言播种,用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人民教师崇高的劳动。”是啊,教书育人是一项伟大、长期的系统工程,如何“塑造”每个孩子的灵魂,要求教师必须有足够的爱心,以情感人,以情育人,耐心地引导,教育每位茁壮成长的幼苗,关心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不管是怎样的学生,都要尽心尽力,毫不懈怠。只要将师爱的种子播入学生心田,不怕他不会发芽、开花、结果。
一、尊重信任了解每一个学生是教育的基础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家要从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了解学生。”没有了解的爱是盲目的爱,没有了解的教育是毫无价值的、无的放矢的教育。我们要爱学生就必须去关心了解他们。要尽可能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这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学习教育都有很大的帮助。由此看出,全面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前提条件。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基础,信任学生则是爱学生的表现,推心置腹,以诚相待,充分信任学生是师爱的具体表现。当你的学生感到你对他的信任时,他们心理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和喜悦感,他们也会对老师产生更强烈的信任,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二、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但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出于教书育人的需要,这种爱应是“严慈相济”,就像人们比喻的那样,师爱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这种爱还是一种道德情感,是职业之爱,而不是私人情感。这也就决定了师爱应是态度上的和蔼、严肃,行动上的严格要求和细心关怀的和谐统一。爱学生包含极其丰富和深刻的内容,这份爱是教师道德情感之本。所以可以这样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去关心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三、责任心是教育的灵魂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此荣誉,如此重任,说明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
四、诚心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渠道
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自己应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眼里,老师是他们前行的航标,学习的楷模,学生的一言一行都紧紧地依附着自己的老师。因而,教师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既言传有身教,不要板着面孔,高高在上,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威,要走近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真诚相待。这种“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做学生的朋友。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师生间倡导相互信任、尊重、理解,形成一种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师生间既是教与被教的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教师做孩子敞开心扉的倾听者,化解一些学习中遇到的苦恼,生活中的不快,以心换心。这样,既了解了学生,也使学生更喜欢走近教师,当然,教师也不愁如何对症下药了。
2.表扬。任何人都乐意听美言,受夸奖,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的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为了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在平时多些表扬,特别是对部分后进生,让他们在老师的夸奖中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对犯了错误的学生,在适当的批评中多渗入表扬,刚中带柔,教育的方式不同,得到的效果当然也不同。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可能会改变一名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对人生的态度。拥有爱与宽容的人是快乐的,当他将爱与宽容给予别人时,也能接受到别人给予的爱与宽容。我们要把爱与宽容带给孩子,让他们也成为爱与宽容的人,成为快乐的人。但宽容孩子绝不是“放羊”,对于不同的孩子,还应提出不同的严格要求,这才是对孩子负责。
五、 尊重家长,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家,有着相同的理想观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在创造人的工作上,两个雕塑家没有相对对立的立场是极其重要的。”众所周知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位教师,他们在孩子的一生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配合、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教坛三十载风雨,有欢笑、有泪水、更有深深的幸福。我深深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教师因爱而快乐,学生因爱而成长。让我们爱学生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收获幸福!
【结 语】
尊重学生爱学生,就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巴特尔.教育随想录
【2】亚米契斯.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