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剧改编方法浅析

2015-05-30 10:48曹海琴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剧本童话剧情节

曹海琴

摘 要:童话剧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在从绘本故事生成童话剧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从角色、情节、语言、音乐四个角度对剧本进行适当的改编,以使其更适宜于幼儿的表演。

关键词:童话剧;剧本;改编;角色;情节;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2-0050-02

作為幼儿艺术活动优秀载体的童话剧,不仅能带给孩子们灵魂上的触动、心灵上的慰藉、情感上的激励,而且会影响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在童话剧中,儿童既深入其中,又超乎其外,他们会在童话的世界中任意畅游,也可以在欣赏童话的过程中感受他人的表演;他们既可以在内心体验童话角色的心理感受,也可以通过外在的语言、神态与动作体验童话角色的百态,可谓是身、心全参与,精、气、神全深入。

然而,在现实的表演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传统童话剧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参与率低,部分童话剧表演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让几个能力强的孩子主演,其他孩子观看。长此以往,主演的孩子倦怠性增加,观看的孩子无所事事,台上台下,一片混乱。

其次,条理性弱,部分童话剧在创设过程中,片面追求与故事绘本的一致性,而根本没有考虑到书本故事与舞台表演的不一致性,导致表演过程中时间与精力的隐形浪费,表演效果事倍功半。

再次,非常规化,还有部分教师不能将童话剧真正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与常规中,有表演任务了就赶快排练,表演时间一过立即束之高阁,进而导致了童话剧表演的功利性,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事实上,以上问题都可以在由绘本到童话剧剧本改编的过程中予以解决或完善。对此,笔者主要从角色、情节、语言与音乐的改编出发,对从故事到童话剧剧本的改编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角色的改编

剧本改编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角色的改编,在角色改编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童话剧的编排、表演因素,从最适宜的角度出发,改编绘本故事中的各个角色,使之适宜童话剧的表演,能够让全体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角色的增减

角色的增减,即在童话剧表演过程中,将故事中的几个角色变为更多的角色,或者将不容易表演的动作更改为容易表演的动作,或者由多人扮演同一角色,增加幼儿的表演机会。

比如,在《小花籽找快乐》的剧本中,绘本故事的主要角色,本是一只小花籽去找快乐。在改编过程中,我将一只小花籽,设置成一群小花籽,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带着能力弱的幼儿一起表演,大家一起在模仿中把握角色的情感、动作、语言。

(二)角色的衔接

每个故事都有或多或少的角色,但各个角色之间,总有一条线索将或多或少的角色衔接在一起,串连在一起。在童话剧剧本改编的过程中,也必须要找准这根“线”,将各个场景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紧凑、明快的戏剧感。例如:《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中,便以小鼹鼠头上的 “嗯嗯”为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更让孩子学会了以科学的眼光来坦然面对本来就光明正大的生理问题,富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

(三)巧设观众

事实上,在剧本改编过程中,很多教师最头疼的就是“观众”的安排,“观众”或者由于能力相对较差,或者由于不爱表现自己而不愿意参与童话剧表演。久而久之,“观众”就成为童话剧表演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但事实上,只要通过学习、探讨,将剧本分散到表演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扮演一定的角色,没有台上或台下的感觉,让观众也成为演员,就能巧妙地解决这一“难题”。

例如,《谁是最佳清洁员》中观众就是评委,每次比赛结束,观众都会举牌评论:“××拖地最认真,最佳清洁员是××”。 “评委”人数可多可少,大家在一起既降低了表演难度,又能有效地克服部分幼儿的羞涩心理,可谓一举两得。

二、情节的改编

童话剧是由一个个情节串连起来的,情节的设置同样需要我们根据现实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或者删减,或者增加,或者使之更适合幼儿的认知,更适合幼儿的表演。

(一)情节的删减

绘本故事的情节,并非都是适合用来表演的。有些不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有些离幼儿现实生活太过遥远,有些根本就是幼儿所无法表演出来的,这些情节都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删减。

例如,《小猪变形记》讲述了一只小猪百无聊赖,用各种办法模仿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鹦鹉、小猴等动物,寻找快乐的故事。其中,小猪在模仿长颈鹿时,脚上踩着高跷,这对于幼儿园小朋友来说,既不方便表演,也容易产生危险,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将“模仿长颈鹿”这一情节删除掉。

(二)情节的增加

很多绘本故事喜欢使用“戛然而止,韵味无穷”的结尾方式,或者情节的设置上节奏过快,让幼儿在表演中可能会产生表演未尽的感觉。对此,我们就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需求,进行适当的增加。

事实上,情节的增减也并非绝对,一切都应从幼儿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孩子为中心,进行恰当的改编。

三、语言的改编

童话剧与绘本故事,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语言的改变。童话剧的语言力求生活化、口语化,而故事的语言,则相对书面化。这也就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改编。各个年级的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的特点不同,教师要根据这些差异,不断调整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既不能够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又不能够将童话剧的表演设置得过于简单,要充分发挥幼儿在表演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四、音乐的改编

童话剧剧本改编还需要注意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舞美、音乐。在音乐的选择中,注意所选的音乐要符合剧情内容、符合人物特征,选用一些幼儿平时熟悉的音乐,降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难度。

如《青蛙卖池塘》中,青蛙一家想卖掉小池塘去大城市生活。在这里,笔者别具匠心地加入了一段歌舞表演,用本地特产创编 “广告词”,用本地方言演唱,再配上幼儿最熟悉的“神曲”《最炫民族风》,显得特色十足,趣味十足。在表演过程中,每次只要演到这个地方,台上台下一起欢唱:南黄海的车斧(文蛤)是天上来,刘埠的海鲜鲜得没得魂,拖拉机带我们下海一起玩,我们要玩就要玩得最夏宜(开心)。在发自内心的演唱中,幼儿的心灵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在童话剧剧本的改编中,从角色、情节、语言、音乐等方面,要以幼儿为本进行合理改编。

猜你喜欢
剧本童话剧情节
幼儿园主题式童话剧教学模式初探
展童话剧之魅力,促幼儿人际能力的发展
浅析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
蓝天上的童话剧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