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名词词源的教学功能

2015-05-30 10:27:16陆飞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功能词源新课程理念

陆飞

【摘要】化学呈现给我们的是五光十色、百态千姿、数以万计的物质世界。然而纷芜繁杂的化学世界也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阻力,化学物质种类繁多、性质迥异,就连物质的命名缘由也是不尽相同,因此学生在记忆化学物质的名称时,往往无法对号入座。其实,每一个化学物质的名称都是有源可循的!在新课程理念下,深入挖掘化学名词的词源,我们不但可以记住化学名词,更可以发挥词源的教学功能,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以及人文知识!

【关键词】化学名词  词源  教学功能  新课程理念

【中图分类号】G65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137-02

1.元素用字

元素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而正确书写元素名称是准确命名化学物质的前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一些同学无法正确书写元素名称,甚至随意造字。其实,教师只要从中文词源略加分析,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元素名称,甚至可以从中学到更多化学相关知识。

1.1元素名称的中文词源

中文元素名称用一个字表示,在取字时与国际通用名称相应,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

1.1.1谐声字

元素单质在普通情况下为氣态者,偏旁从“气”;液态者从“水”;固态的金属元素从“金”;固态的非金属元素从“石”。因此,我们可以从元素偏旁获知其单质在普通情况下的状态。如: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氡(Rn)……为气态均从“气”;锂(Li)、钠(Na)、钾(K)、铷(Rb)、铯(Cs)、钫(Fr)……为金属元素均从“金”;砷(As)、硒(Se)、碲(Te)……为非金属元素均从“石”。

1.1.2会意字

会意字就是取意造字,氢、氯、氧、氮等就属于此类。

“氢”曾名为“轻气”,因为它是最轻的气体,改为单个字时,将轻字的偏旁去掉加气字头;我国曾将“氧”译作“养气”,意谓可以养人;“氯”曾名为“绿气”,因其单质状态是绿色的气体,故把绿字的偏旁去掉加气字头;“氮”源出自“淡”,表示把空气中氧冲淡了,故把淡字去偏旁加气字头;“溴”带水旁表示其单质为液态,溴单质是有恶臭味的液体,故将“臭”加水旁而会意[1];“钾”是我国在当时已经发现的金属性质最为活泼,故以“甲”旁“金”而成“钾”;“钨”矿石呈黑色,遂以“乌”合“金”而成“钨”;我国古时称煤为“炭”,遂造为“碳”;古时圭指玉石,即是“硅”的化合物。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元素名称中获知他们单质的特殊物理性质。

2.物质俗称

在学习中学化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有些物质除了按照传统命名法命名外,还有很多俗称。所谓“俗称”即通俗的称呼,是人们在劳动生活生产过程中约定俗成的非正式名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记不住或者记混这些俗称,其实这些俗称并非信手拈来,而是与物质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1按物质的发现或制取

碳酸钙俗称大理石,因产于云南大理而得名;波尔多液为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而成的一种蓝色、黏稠的悬浊液,因1882年首先用于法国波尔多城而得名;碳化钙俗称电石,因它是生石灰与碳在电炉加热的高温下(3000℃)反应而得到的固体;乙醇俗称酒精,在古代,酒是常见饮品之一,酒蒸馏可得纯度较高的乙醇;丁二酸俗称琥珀酸,因蒸馏琥珀可以得到丁二酸;甲醇俗称木精、木醇,最早是从木材干馏所得的木醋液(含有醋酸、甲醇、丙酮等)中分离而得[2];普鲁士蓝即亚铁氰化铁,1704年由普鲁士公司的狄斯巴赫和第佩尔所发明的一种蓝色染料[2];镀锡铁俗称马口铁,由于最初它从西藏阿里部马口地方输入而得名;甲酸俗称蚁酸,因存在于蜂类、某些蚁类和毛虫的分泌物中。

2.2按物质的用途

氯化钠俗称食盐,是供人们食用的盐类;碳酸钙俗称石灰石,因其可用来烧制生石灰而得名;酚醛树脂俗称电木,因其是电力工业上常用的绝缘材料而得名。

2.3按外文音译

硫代硫酸钠俗称海波,是hypo的音译;甲醛的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是formalin的音译。

2.4按物质的性质

2.4.1物理性质

碳的同素异形体之一金刚石,因其硬度大而得名;碳的同素异形体活性炭,它较活泼,具有吸附某些物质的特性;三硝基苯酚俗称苦味酸,因其有苦味而得名;氧化铁俗称铁红,呈红棕色;五水硫酸铜的俗称胆矾(或蓝矾),呈蓝色且颜色似猪胆;七水硫酸亚铁俗称绿矾,呈绿色;十二水硫酸铝钾俗称明矾,七水硫酸锌俗称皓矾,均呈无色;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呈绿色。

2.4.2化学性质

浓硝酸与浓盐酸按体积比1:3得到的混合液俗称王水,因其能溶解某些不与硝酸作用的金属,其中包括“金属之王”——金而得名;次氯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俗称漂白粉,它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具有漂白作用;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因其具有强烈腐蚀性。

2.5 同一物质多俗称来源不同

碳酸钠的俗称包括了以下的几种情况。面碱:因外观像食用面粉样的粉末状而得名;苏打:是soad的音译;天然碱:最早使用的碳酸钠是天然的碳酸钠晶体,但纯度不高;洗涤碱:因其在工业上常用于洗涤油脂而得名;纯碱:碳酸钠开始工业化生产时,是用路布兰法进行的,产品的纯度最高不过95%,后来采用氨碱法生产,1926年,我国永利碱厂出了纯度高达99%以上的Na2CO3,相对比较,实属“纯”品了,我国化工实业家范旭东先生把它取名为“纯碱”。口碱:内蒙古的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有质量很好的天然碱湖,只经过稍稍加工的天然碱只限于华北,产品聚集在河北张家口、古北口,再转销全国各地,故得口碱之名(注意!切不可把口碱视为可以食用的碱!)[2]。

硅酸钠水溶液的俗称包括了以下的几种情况。水玻璃:因其是无色透明粘稠液体,组成与玻璃类似;泡花碱:其水溶液呈碱性,同时又是肥皂的发泡剂,所以工业上又习惯称它是“泡花碱”。

三氧化二砷俗称信石、砒霜。信石:因产于我国江西省信州而得名;砒霜:As2O3有3种变体,均可在200℃以下升华成洁白如霜的固体[2]。

3.有机物名称

有机物的名称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天干序数广泛应用于有机物的命名中,在广泛流传的各学科序数字中,拉丁字母“ABCD”盛行,传统的“甲乙丙丁”几乎仅见于有机化学命名法[3]。对10个碳原子以内的烃用天干加类名表示,如“甲烷”、“乙烯”。

“伯仲叔季”原本用以排行古代兄弟长幼次序的古代序数字,在有机化学系统命名法中被用来表示链异构,命名“一级碳”、“二级碳”、“三级碳”和“四级碳”,因有“伯碳”、“仲碳”、“叔碳”、“季碳”,也随之产生了“伯氢原子”,“仲醇”、“叔胺”、“季铵盐”[3]等衍生词。

3.1由字知其性质

《化学命名原则》中确定了烃类的名称,把碳键饱和的称为“烷”,意思是“完满”,不饱和双键的称为“烯”,意思是“稀少”。对于不饱和三键的化合物称为“炔”,意思是“缺乏”[4]。

3.2由字知其组成

“羟”表示“氢氧基”;“羰”表示“碳氧基”;“烃”表示“碳氢化合物”;“羧”表示“含氧酸基”;由构字法我们可以得知其组成元素。

3.3由字知其变化

醇者,《说文解字》云:“不浇水也”[5] 段玉裁注:“浇。沃也。凡酒沃之以水则薄。不掺水则曰醇”,即酒为乙醇的水溶液;醚者,《支韵》解为“醉也”[6],乙醚可以有2分子的乙醇分子间脱去1分子水得到,乙醇与乙醚分子比為2:1,酒多自然醉;醛者,《集韵》解为“酒味变也”[6],乙醇的第一步氧化产物为乙醛;酮者,《广韵》作“酒坏”解[6],酮类在有机化学中可以理解成是醛进一步失去氢而引入烃基得到,即醛的进一步氧化,也可以看成是醇类的二级氧化物。进一步氧化,当然就是酒坏,故可以用“酮”来命名醇的二级氧化物[7]。

参考文献:

[1]王宝瑄.中国化学物质命名中的汉字探讨[J],中国科技名词,2010,12,(3):26.

[2]刘怀乐.中学化学教育实践与求索[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36, 438.

[3]中国化学会.化学命名原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89,99-102.

[4]孔健.有机化学命名小史[J],化学教学,2007,(5):59.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31.

[6]中华大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1978: 2446-2448.

[7]张永忠.人文背景下的化学及其教育[M].哈尔滨:哈尔滨图书出版社,2005:45.

猜你喜欢
教学功能词源新课程理念
“Sentence”:词源追溯、结构意义与术语中译
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 06:48:36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外语学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24
“五官”一词源于五个人
“顿”的量词用法的词源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化学教与学(2017年1期)2017-02-16 17:34:09
“喷泉”实验教学功能的挖掘
化学教与学(2017年1期)2017-02-16 17:25:23
浅谈辅助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探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10:43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4:59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