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实现技工院校新一轮改革转型

2015-05-30 09:24夏青
职业·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策略

夏青

摘要:深化校企合作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从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参与程度、合作层次、沟通机制、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技工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技工院校要加强校企合作理论研究,提升校企合作服务能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关键词:技工院校 校企合作 策略

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山:“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技工院校坚持把校企合作作为办学基本制度,在招工招生、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培养、职业培训、学校管理、质量评价等方而与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具有市场机制特点的长效合作机制。”可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将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一、厂东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概况

1.校企合作平台良好

2010年以来,为推动校企合作伞而开展,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百余所技工院校,搭建了“百校千企”校企合作平台,先后与1200多家知名企业签订校企合作项日近3300项,合作项日涵盖企业员工培训,企业员工职业技能鉴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专业、校企产学研培合作、订单培养等多个领域,建立了,校企稳定合作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2.校企合作形式多样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构建了,“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冠名班”、工学交替、“2+1”顶岗实习等校企合作模式,广泛开展了企业员工培训、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芡建校企联盟、合作研发产品、合作改进工艺等产学研培活动。

3.推行“校企双制”模式

为实现学校育人机制与企业用人机制的融合,技工院校积极与企业共同制订招工招生计划、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组建教帅队伍、实施教育教学、搭建管理队伍、开展考核评价,形成了多元融合、工学一体的“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加快培养与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技能人才。

4.校企合作举办技能竞赛

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人赛,充分发挥职业技能人赛平台的导向、选拔作用,以赛促教,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直通快车道”。

二、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面临的困难

1.技工院校面临的困难

(1)校企合作日的小一致。学校把校企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开发“一体化”课程,参与“一体化”教学改革、“一体化”师资培训,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作为重点和长远发展战略考虑,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人化,对企业长远发展缺乏科学规划,把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获得效益的校企合作看做企业的严重负担。企业和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其目的仅仅是追求速成和短期内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

(2)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技工院校积极主动寻找合作企业,到企业洽谈、协商合作事宜,多数企业山于人情往来,碍于情而表而应承,极少数企业能最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且合作形式以浅层次、短期为主,缺乏长期深入的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山现合作双方“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

(3)校企合作层次不深。校企合作多数停留在企业资金和设备投入、企业市场信息提供、学校毕业生供给等领域。更深一层的校企合作“订单班”,学校也只是按单一企业的要求开设,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教学安排也多迁就企业生产的需求,缺乏与整个产业、行业的联系和对人才需求的了,解,企业也缺乏对学校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参与,例如,共同进行帅资培训、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改革、技术交流、思想品德教育等,真正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案例还比较少。

(4)校企合作沟通不畅。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校企合作双方均处于情感层而的帮扶状态,精力耗费较人,并导致信息交流不对称。学校生源供应情况和企业岗位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匹配,导致学校的需求企业业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学校小明白。实习中,企业反馈的信息还停留在实习管理层而,没有深入反馈和渗透到学校的教学领域。

(5)学生管理不规范。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管理还缺乏规范、约束机制,管理方式主要是老帅定期看望、学生定期返校汇报、班主任跟踪指导等。实习期问,学生的安全、社保、实习指导、福利待遇等均缺乏保障,导致学校因担心学生安全而不愿让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因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缺乏也不愿接纳学生进厂实习。

2.原因分析

(1)校企合作理念滞后。技工教育系统缺乏专门的研究机构,从事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的人员少、非专业化,使得校企合作理念相对滞后,导致学校改革缺乏创新意识,校企合作浅尝辄止、畏缩不前,教师也存在消极情绪。

(2)校企合作服务能力不强。技工院校不能及时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优化专业设置,没有以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为导向,构建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体系,也未能促进课堂知识与工作岗位生产实践的紧密对接,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不突山,无法满足企业需求。技工院校科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对企业的新技术、新科技缺乏了解,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此外,技工院校的管理涉及企业和学校双方,因此,过去单纯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学校管理。

(3)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一方面,双方合作的目的均未放在互利合作、共同发展上,难以形成良性合作机制;另一方而,学校和企业双方的责任、权利划分不清楚,制约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政企校三分离”“学校一头热”“工学两层皮”等机制问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4)学校和企业文化融合度不高。学校存在把校园文化建设变成政治说教和道德教化的现象,缺乏与技能人才职业的关联,校园文化脱离企业文化,导致学生在实习中缺乏足够的职业道德,抱怨工作辛苦、工作时间长,不愿从基层做起。

三、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1.加强校企合作理论研究,更新校企合作理念

将校企合作理论研究纳入学院教研活动范围,聘请校企合作领域的专家进行长期指导,成立校企合作理论研究团队,将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做到办学理念融入校企合作,积极研讨校企合作的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研究制定各项配套运行机制。要重视校企合作,要把校企合作纳入学校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对校企合作进行详细的规划和部署,突山校企合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教学改革要突出校企合作,在专业的设置、运行与调整,课程体系的构建,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方法与评价等环节都强调行业和企业专家的参与,教学资源应按企业要求配置。

2.内涵发展,提升校企合作服务能力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规范专业建设。学校要先行服务,主动适应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积极与企业携手,做好人才需求预测,调整、淘汰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就业有局限的老专业,重点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新专业,使之更加符合经济和社会需要。

(2)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伞而推行“一体化”课改、教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为此,学校人才培养日标要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课程体系要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相对接,教学内容要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模式要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相对接。

(3)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体系。一方而,在企业建设“厂中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生产、管理、研发过程及企业文化;另一方而,在学校建设“校中厂”,企业提供指导教师与实训设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整合理论实操教学,真正做到教、学、做统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校企合作质量。为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教师的项日研发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山发点,教师的技术服务要重点针对企业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教师培训企业员工要针对企业实际岗位要求确定培训内容。可见,师资队伍素质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关键因素。学校首先要注重教师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建立“一体化”教师培养与评聘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挂钩。其次,建立校企双向互聘机制,一方而鼓励教师下厂实践锻炼,培养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而,从企业引入知识扎实、表达能力好、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逐步推进校企人员交义任职。

(5)建设大师工作室,建立校企合作“直通快车道”。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高职院校进行深入合作,建设一支由首席大师、学校教学导师、企业工作导师、高校科研导师组成的工作团队,建设校内、校外两个技能工作站,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承担“一体化”教师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研修培养、研发和完善职业鉴定标准等任务。

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畅通校企沟通渠道

(1)构建校企合作四大平台。一是成立由校企负责人、政府有关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完善的章程和制度,定期对校企合作规划和目标等进行指导,做到运作流程清晰、操作性强。二是成立由行业、企业、学院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改革、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和技术革新等共同进行研讨。三是设置校企合作专职机构,具体负责校企合作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四是成立校企合作联盟,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构建产、学、研、培于一体,互补互促,多方共赢的办学模式。

(2)建立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与学校需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例如,《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生产性实习管理制度》等。二是建立“定企业类别、定企业数量、定合作项目、定项目活动、定项目成果、定申报程序、定验收制度、定奖励政策”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依据制度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使校企合作问题的解决有章可循。

(3)建设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学校可以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用工需求情况、学生顶岗实习实施状况等,企业可以了解学校最新教科研项目、校企合作概况、与学校合作的其他企业信息等,学生可以了解顶岗实习任务、企业最新发展、科研动向和企业文化,这样更有利于学校、企业、学生_三方及时、准确掌握人才供需信息,实现三方共赢。

(4)建立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根据企业、学生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分段的方法,合理分配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操实训、顶岗实习的学习时间比例。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引企业文化入校,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

一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入企业元素,例如,举办技能节,并邀请企业员工参与,学生与企业员工同台竞技,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二是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媒介,或邀请企业优秀员工来校做报告,全方位宣传优秀企业文化。_三是按企业标准改造实训室,例如,张贴安全作业规程、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等。四是按照企业标准管理实习教学,例如,推行企业“5S”管理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五是学生管理企业化,在班级管理中模拟企业制度和行为规范。

总之,校企合作强调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强化学习与实践的“双交义”,是高技能型人才的最佳培养模式,是技工院校办学的最显著特色。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是技工院校新一轮改革转型的重点,有必要深入探讨。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